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The third chapter, industry location factor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课标解读
本节教材重点落实“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要求。方法是“结合实例”。总体思路是“结合实例(或案例)→农业区位因素构建和归纳概括→农业区位选择决策→农业区位评价”。
?课程标准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目录
01农业区位因素
0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世界蚕桑看中国,中国蚕桑看江浙”。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现在“世界蚕桑看中国,中国蚕桑看广西”。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
情景导入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01农业区位因素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农业的概念
狭义:种植业
广义:农林牧副渔
林业
种植业
畜牧业
副业
渔业
?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农业生产活动特点
北方甜菜
南方甘蔗
北方旱地:小麦
南方水田:水稻
判断
下图反映了农业生产活动的什么特点?
判断
下列句子反映了农业生产活动的什么特点?
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 动植物的生长需要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经济技术、国家政策地区差别大。
?季节性和周期性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而自然因素则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
?农业生产选择的地理位置。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能不能将农业生产类型进行调换?为什么?
南方水稻田
黄河中下游平原小麦
天山牧场
东北大豆生产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泰国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澳大利亚东南部放牧绵羊等)的因素简称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因素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和人文因素(劳动力、市场、政策法规、交通运输等)。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一)自然因素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海南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
山东以旱田为主,两年三熟,能生长苹果、梨等温带水果。
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气候(气温、热量)
材料
热量(气温)
光照
新疆生产的棉花纤维长: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新疆的哈密瓜很甜、棉花纤维长
新疆白天光照时间长,气温高,光合作用旺盛,产生的有机质多。
晚上时间短,气温低,呼吸作用弱,白天产生的有机质很少被分解
荒漠
冬草场
针叶林
夏草场
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分布的原因?
地形差异
自然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适宜发展不同的农业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伏大,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宁夏的灌溉农业、甘肃的绿洲农业。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南部(气候、地形相似)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原因是什么?
材料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东南丘陵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
对农业的影响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的利用状况和生产能力
自然条件
气候
热量
光照
降水
昼夜温差
农作物的作物种类、熟制等
农产品品质
地形
农产品有机质的积累
土壤
类型、酸碱度、肥力、土层厚度
灌溉水源
【归纳提升】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成为发展种植业的关键
影响农作物产量、质量
平原,地形平坦:种植业
山地丘陵,地形起伏大:林业、畜牧业
(二)人文因素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劳动力
科技、交通
农业机械
市场
能源
资金、历史、文化、政治…
英国伦敦南部克拉彭废弃的防空洞被改造成世界首个地下农场,用于种植药草、沙拉叶以及各种蔬菜,以满足伦敦日益增长的餐馆供应与家庭所需。这些作物在密封的干净环境中生长,里面有特定的通风系统、先进的照明以及成熟的灌溉系统,可确保作物在低能耗情况下生长。该地下农场的建立依赖哪种农业区位因素?
提示:科技。
深圳郊区的蔬菜种植:规模大、类型多
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
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而水果等农副产品越来越多。
原因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对这些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此可知,市场是最具变化的因素。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市场
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大城市人口集中,对农副产品的需求量极大,促使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蔬菜、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
北京市民冬季可以吃到来自海南的新鲜水果、蔬菜,主要体现了哪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交通
材料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更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
?政策法规
农业生产还受到政策法规的影响。政府制定的各种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例如,我国制定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不准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其他
资金、劳动力、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
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人文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市场
交通运输
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 和____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
【归纳提升】人文因素(动态因素)
类型
规模
政策
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
劳动力
科学技术
科技的发展,通过改变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数量、质量
分析亚洲水田农业 水稻好暖喜湿,播种期日均温需要稳定在10℃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热同期。
?活动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1.据图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热量条件: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分气候区,全年(终年)高温或夏季高温。
?水分条件:大部分集中在年降水量800mm以上的地区,降水丰沛,热量、水源充足,且雨热同期,灌溉便利。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主要集中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和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业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亚洲水稻种植业分布区人口稠密,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劳动力丰富,水稻单产高可满足人口对粮食的市场需求。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生产习惯:东亚、南亚、东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食物偏好: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0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很快,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对农业区位的选择影响也很大。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很快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
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地形、土壤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如我国南方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云贵高原用梯田改善地形、新疆用坎儿井防止水分蒸发和用温室改善光热等。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案例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区位的选择的巨大变化
?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在远离城市的广大农牧地区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山东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内蒙古乳产品生产基地场景
?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经济发展也推动了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是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三江平原种植的水稻
高档蚕丝被
?江浙地区城镇化程度高,从事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少,因此需要耗用大量劳动力的传统蚕桑业逐渐萎缩,而广西则利用气候条件优越、农村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蚕桑业。
?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小麦
东桑西移
?活动 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说明与荷兰相比,图示发展中国家发展花卉种植业的优势条件。
纬度较低,热量充足,花卉生长期短;国土面积较大,种植面积广;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2.这些发展中国家要保证鲜花在消费市场的新鲜程度,要采取哪些措施?
改善交通运输条件;改进鲜花的保鲜、冷藏等技术。
3.将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对应的主要消费市场连线,并说明理由。
非洲 北美
亚洲 欧洲
拉丁美洲 日本
4.讨论促使世界花卉种植业区位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内容回顾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课堂练习
1.下列反映农业生产的文字和谚语中,与农业生产特点对应正确的是( )
A.“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周期性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地域性
C.“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固定性
D.“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季节性
解析:选D 农业生产深受自然条件影响,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的特点。A、B、C、D四项分别体现的是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周期性、地域性、季节性特点。
D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2.与我国相比,越南荔枝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市场较近 B.种植经验丰富
C.全球气候变暖 D.纬度低,热量条件好
3.与其周围城镇相比,河口成为越南荔枝等水果集散地的原因是( )
A.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B.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
C.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 D.城镇等级高,服务种类多
解析:2.D 3.C 第2题,越南位于我国的南部,纬度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荔枝上市时间较早,故选D。第3题,河口位于越南与中国的交界处,且位于公路与铁路的交会处,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是河口成为越南荔枝等水果集散地的重要原因,故选C。
近年来,河口口岸逐渐成为越南荔枝等水果集散地。越南荔枝具有个大、皮薄、核小、价格较低、上市较早的优点,深受中国消费者欢迎。读下图,完成2~3题。
D
C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是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4~5题。
4.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地形平坦 B.气候优越
距城区近 D.水源充足
5.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因为( )
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解析:4.C 5.C 第4题,读图,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位于城郊地区,距城区市场距离近,主要区位因素是距城区近,靠近市场,C对。地形平坦、气候优越、水源充足是重要的自然条件,但不是主导区位因素,A、B、D错。第5题,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距城市市场远,区位变化主要因素是交通的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时鲜蔬菜、鲜花可以远距离运输,C对。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不是远距离运输的主要原因,A、B、D错。
C
C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下图为干旱地区某县城周围农业带(包括园艺果蔬带、经济林带、种植业带、生态林带、牧草带)分布图,其中①为园艺果蔬带。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该区域农业带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和土壤 B.光照和降水
C.环境及经济效益 D.人口和交通
7.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该区域最可能( )
A.园艺果蔬带面积扩大 B.种植业带面积扩大
C.经济林带面积缩小 D.生态林带面积缩小
解析:6.C 7.A 第6题,影响该县城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及经济效益,利润高低决定发展何种农业,园艺果蔬利润高,适宜接近城区;经济林、生态林位于郊外是为了保护环境。第7题,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口增加,对园艺果蔬需求量增加,园艺果蔬带面积将扩大;粮食保质期较长,可大量外购,种植业带面积将缩小;随着环保要求提高,经济林带和生态林带可能扩大。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C
A
同学们再见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