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 第12 课 彩墨人物写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 第12 课 彩墨人物写生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5 10:2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彩墨人物写生》
教材:上教版五年级美术下册
课时:1课时
主题:造型表现·绘画
【教材分析】
内容出处:《彩墨人物写生》是上教版美术第十册第五单元“彩墨人物”第2课学习内容。
单元内容分析:
《彩墨戏剧人物》——运用戏剧造型相关知识和彩墨技法表现戏剧中的人物。
《彩墨人物写生》——欣赏名作,剖析技法,用彩墨写生人物姿态。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传统戏剧和彩墨人物的基本知识,初步学会用彩墨技法表现人物造型。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讨论、体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将戏剧要素与人物造型相结合表现彩墨人物画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传统戏剧人物造型的多样性和国画作品中笔墨造型的美,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学情分析】
学习经历:五年级学生从三年级已经开始接触国画学习内容,一共有13节国画课,包含了写意水墨和彩墨两个方面,涉及到点、线形态,动物、植物、汉字、风景、人物等内容。本课为小学国画教学的最后一节课。
已有基础:三年级下册《有趣的彩墨画》和五年级上册《走进名作》单元都有对彩墨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国画的彩墨表现语言,四年级下册也学习过写生人物,对人物比例有一定的了解,为本课学习彩墨人物写生奠定了基础。
新知预判:本课核心知识技能是用彩墨技法写生人物,了解传统国画的知识并对作品进行赏析,五年级学生尽管有一定的国画表现能力,但受人物比例、结构、动态、特征等要素影响,难度比较大,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自信大胆运笔去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彩墨人物的特点,初步掌握勾线填色的表现方法,能抓住特征,用彩墨写生人物。
过程与方法:在尝试彩墨人物表现过程中,学习用浓淡墨勾线并填色的人物画写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彩墨人物画独特的艺术效果,激发写生的愿望,增进对自己或身边人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彩墨人物线条造型写生
【教学难点】用浓淡墨勾线
【教学策略】
1、以实物直观、言语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赏析名作。
2、运用分析与综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感受彩墨表现的魅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捕捉人物外形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宣纸、毛笔、毛毡、墨汁、国画颜料、调色盘等
教师:同上,教师范作、欣赏作品、课件等。
【教学过程】
欣赏与发现
(一)出示课题,复习导入,明确练习内容:
运用水墨画技法写生一幅自己或同学的肖像
(二)出示《泼墨仙人图》,引导学生深入地赏析画作。
板书:减笔画
(三)阅读美术书,提取关键词:概括、变化
设计说明:开宗明义,在谈话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大师作品的美感。
二、分析与综合
(一)提问:水墨写生中怎样才能控制墨色?
步骤提示:洗笔、吸干水分、蘸墨汁、笔舔尖、细线勾勒
(二)复习“三庭五眼”
(三)微视频示范细线勾勒眼睛
观察要画的人物的长相特征:脸型、五官、衣着等
(四)学生2分钟尝试练习
教师点评
出示照片与绘画作品对比图。
播放视频前提问:
①红领巾运用的什么技法?
②用了什么颜色调试皮肤的色彩?
小结:没骨法画红领巾,硃磦+三绿调试皮肤颜色
(六)微视频示范调试肤色,学生1分钟尝试练习
设计说明:在分解操作过程中体验水墨语言的特性。
三、创作与表现
(一)案例分析,明确墨彩自然的练习要求并根据教学进度机动播放全身示范视频,巩固所学知识技能。
(二)明确练习要求:比例得当、形象概括、墨彩自然
(三)范作欣赏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设计说明:出示大量半身和全身的范作,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鼓励学生粗细结合,大胆挥毫。
展示与交流
(一)“五(1)班彩墨肖像集”作品展示,全班欣赏,填写评价表。
(二)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三)出示评价内容:
比例得当、形象概括、墨彩自然
(四)教师总评
设计说明:在评价交流的过程中升华对集体的认知,鼓励学生细致观察,用心体验,珍惜所剩不多的小学时光。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