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人口和经济发展
8.2
01.
掌握亚洲人口的数量特点和分布特点。
02.
了解亚洲不同区域的不同文化特色。
03.
说出亚洲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学
习
目
标
本节知识点
01.
众多的人口
02.
发展中的经济
一
众多的人口
图中圆圈里的人口,比其他地区的总和还要多。
1、亚洲人口数量特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
读图8.12,找出本区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全球11个)
共六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2、亚洲人口分布特点:
亚洲人口分布不均匀,东亚、南亚、东南亚人口稠密;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
读图8.12,注意图例,亚洲人口稠密/稀疏地区在哪些分区?
(1)东亚、东南亚、南亚人口密集,主要原因是:本区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湿,水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又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人类居住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基础好。
分析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完成教材第11页的“图上所得”。
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条件和历史、社会经济条件上来分析。
(2)北亚、中亚、西亚人口稀疏,但原因不同,北亚是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中亚和西亚则是因为降水少,气候干旱。
分析人口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完成教材第11页的“图上所得”。
从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条件和历史、社会经济条件上来分析。
回忆世界人种的分布
白种人:欧洲、大洋洲、美洲、西亚、北非(阿拉伯人)南亚(印度人)
黑种人:非洲、大洋洲
黄种人:亚洲、美洲(因纽特人、印第安人)
3.亚洲是黄种人的故乡,主要居住在东亚、东南亚、北亚的东部。
白种人分布在南亚和西亚。
斋浦尔月亮水井
它是迄今世界上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因而闻名世界。
亚洲生活着1000多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超过了10亿。各民族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黄河、印度河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曾孕育了人类的文明。华夏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
你能否从地形、河流等方面分析一下这三个地区的共性?
平原地区
河流中下游地区
幼发拉底河
底格里斯河
这些不同的文化大多表现为: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
从图8.13中说出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特点。
(2)印度尼西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气候闷热潮湿,高脚楼防潮、通风、散热。
(1)也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炎热少雨。男子穿白色裙子便于反射热量和通风散热。
图8.13
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
也门男子服饰
中国四合院
印度妇女头饰
印度尼西亚传统民居
从图8.13中说出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特点。
(4)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纱丽较为宽松,便于散热。
(3)中国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合院大门朝东南开,夏季便于凉爽气流进入院内;西边院墙高而厚,冬季可以阻挡寒冷的西北风。
图8.13
亚洲不同地区人们的服饰和民居
也门男子服饰
中国四合院
印度妇女头饰
印度尼西亚传统民居
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不同,所以服饰、民居特点也不相同。
日本和服
印度服饰舞蹈
北亚
西亚
一、众多的人口
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
众多的人口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人口分布不均匀
文化:华夏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
稀疏区:北亚、中亚、西亚
知识点小结
选择题
1.世界上人口最多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和欧洲
B.亚洲和非洲
C.欧洲和亚洲
D.非洲和亚洲
2.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
)
A.北部和南部????
B.东部和西部?? C.东部和南部?
?D.西部和北部
3.东亚的人种主要是(
)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种
D.混血人种
4.读“亚洲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图”,B代表的是(
)
A.华夏文明
B.阿拉伯文明
C.印度文明
D.玛雅文明
C
C
B
B
一、众多的人口
达
标
检
测
二
发展中的经济
读图,归纳亚洲经济的发展特点。
1.从图8.14中归纳总结亚洲部分国家经济发展的差异。
(1)读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多和最少的国家名称以及不同年份的数值。
(2)依据图示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发现: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且四年数值均超过10
000美元的是
日本,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
图8.14
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日本
尼泊尔
读图,归纳亚洲经济的发展特点。
图8.14
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上升趋势,且接近和超过10
000美元的是
新加坡、韩国,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
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波动较大的是
沙特阿拉伯,为石油生产和出口国,经济发展受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较大。
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极低的是
尼泊尔,农业是经济的支柱,为落后国家。
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除日本为发达国家外,其余均属于发展中国家。
读图8.15、图8.16、图8.17,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
(1)日本的制造业(如汽车制造)发达,是经济发达的国家。
(2)老挝经济以农业为主,出口初级产品(如木材),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
(3)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最窄处,是西亚石油向东运输海上通道的必经之地,是亚洲最重要的石油集散地和炼油基地,石油冶炼工业发达,是工业化国家。
图8.15
日本的汽车生产
图8.16
老挝的木材输出
图8.17
新加坡的石油冶炼
东南亚国家联盟
知识点小结
类型
发展中的经济
特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除日本为发达国家
外,其余均属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国家:韩国、新加坡等
出口加工国:马来西亚等
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等
经济综合发展国:中国、印度
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的原因:
曾长期遭受殖民统治
一、选择题
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比较富有的原因是(
)
A.工业基础雄厚
B.大量出口石油
C.出口加工工业发达
D.发展现代化农业
2.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
)
A.中国
B.印度
C.沙特阿拉伯
D.日本
3.关于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各国均为发展中国家
B.韩国依靠石油加工,经济发展迅速
C.马来西亚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D.亚洲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好,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B
C
D
达
标
检
测
二、材料分析题
自20世纪80年代起到90年代末,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居世界前列。韩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发达国家中等水平。西亚石油开发和输出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收入也比较高,而土耳其、叙利亚、也门、黎巴嫩以及东盟、中亚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发展中国家为中等水平,南亚次大陆国家人均收入稍低。整个亚洲的发展虽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但其生机勃勃的发展趋势在世界经济中充满希望。
1.
你知道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是哪些国家和地区吗?它们分别属于亚洲的哪一分区?
2.
结合材料中的内容,总结亚洲经济发展的现状。
韩国:东亚;新加坡:东南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亚。
亚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拓
展
探
究
分组收集亚洲各个国家的民居、饮食、服饰、民间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资料和图片,编辑一期地理小报,在班级和学校展示。
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河捞、猫耳朵,名目繁多;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方式多样,让人目不暇接。
中国刀削面
二、发展中的经济
寿司是日本传统食品,既可以作为小吃也可以当正餐。
寿司必需的材料是米饭。米饭煮熟后,加入适当的寿司醋、糖、盐等调味,待降温后才用来制作寿司。所用的原料有优质的海苔、紫菜、蛋皮、豆腐皮、春卷等。馅料也极其丰富,而且最能体现寿司的特色。
日本寿司
拓
展
探
究
分组收集亚洲各个国家的民居、饮食、服饰、民间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资料和图片,编辑一期地理小报,在班级和学校展示。
二、发展中的经济
在韩国的许多传统家庭中,每个家庭制作出来的泡菜,其味道和营养各不相同。韩国泡菜种类很多,按季节可分为春季的萝卜、白菜;夏季的黄瓜、小萝卜;秋季的辣白菜、泡萝卜块儿;冬季的各种泡菜。
一个泡菜的方子,甚至可以传承几代人。真正的韩国泡菜被称为“用母爱腌制出的亲情”,岁月愈久,味道愈浓,以至于韩国人把泡菜的好味道称之为“妈妈的味道”。
泡菜在韩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远远超越了一道佐餐菜肴,而是升华成了一种特有的传统和文化,也许正是出自对母亲的挚爱和感激之情,韩国人才把泡菜称作“孝子产品”。
韩国泡菜
拓
展
探
究
分组收集亚洲各个国家的民居、饮食、服饰、民间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资料和图片,编辑一期地理小报,在班级和学校展示。
二、发展中的经济
泰国咖喱鲜香无比,泰国咖喱当中加入了椰酱来减低辣味和增强香味,而额外所加入的香茅、鱼露、月桂叶等香料,也令泰国咖喱独具一格。红咖喱是泰国人爱用的咖喱,由于加入了红咖喱酱,颜色带红,味道也较辣。泰式青咖喱大虾,由于用了芫荽和青柠皮等材料,所以咖喱呈青绿色,也是泰国驰名的咖喱,同样鲜美。
泰国咖喱饭
拓
展
探
究
分组收集亚洲各个国家的民居、饮食、服饰、民间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资料和图片,编辑一期地理小报,在班级和学校展示。
二、发展中的经济
马来西亚椰浆饭是最具代表性的马来西亚美食之一,用椰浆和米饭混合煮制,清香扑鼻,然后用油纸或香蕉叶包裹。椰浆饭颜色奶白,散发出浓浓的椰子清香。传统上,椰浆饭是被用来当早餐吃的。它是马来西亚人最传统的新年食品。在马来西亚,只要走进任何一家地方风味餐馆,几乎都能发现它的身影。
马来西亚椰浆饭
拓
展
探
究
分组收集亚洲各个国家的民居、饮食、服饰、民间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资料和图片,编辑一期地理小报,在班级和学校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