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 MX 2004 教程
——逐帧动画
说课流程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后反思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初中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节课内容,内容是利用Flash制作简单的“逐帧动画”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
Flash是网页制作与动漫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整个专业学科体系的主干课程,是学生进行动画设计与制作的主要软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制作“奔跑的豹子”和“10秒倒计时”让学生认识、了解逐帧动画,从而掌握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让学生了解动画形成的基本原理。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图片的导入、添加关键帧;掌握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
图片的导入;
添加关键帧;
逐帧动画的制作方法。
学情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刚接触flash动画制作,对动画制作十分感兴趣,之前2节内容学生已熟悉flash工作界面,通过实例使用了一些常用工具。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知识,会打字、会上网、会做电子板报,具备了初步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喜欢新的事物,接受力较好。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分析
采用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倡导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的同时尝试通过调用情感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交流、实践来完成知识的传授与吸收,利用任务分层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通过不同阶段的质疑、解疑来调动学生思维,让他们学得深入、学得系统。
学法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本课中学生以练为本,主动参与,自由发挥。在老师的质疑中观察思考,通过相互交流解决疑问,在老师的指导下感知、体验、理解、领悟,使学生养成想学、会学、乐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教学环境及准备
教学环境
本课需要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操作,在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在教师展示后要能自己动手练习。因此,需要在多媒体机房中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将本次课中所使用的奔跑豹子的图片素材提前准备好,并拷贝到学生机指定位置,供学生使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那么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因此,本次课一开始,我就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奔跑的豹子”的逐帧动画作品来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产生学的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欣赏过这幅动画,体验了豹子奔跑的力与美,你想不想也制作一幅这样的动画作品?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此过程安排2分钟)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探究新知识
这一环节是教的环节,采用讲解演示与学生同步交流的方法来完成。教师分步骤讲解演示,并适时提出疑问,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疑问。在这一阶段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怎样完成任务,更要教会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如何去解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此过程安排20分钟)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探究新知识
在演示中分阶段提出如下问题:
目的:复习帧的概念,加深帧的理解,巩固帧的运用。
目的: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导入逐帧动画”内容。
目的:掌握测试动画和导出动画的不同操作方法,了解导出动画的格式。
什么是关键帧、普通帧、空白帧、空白关键帧?如何插入关键帧?
如何将图片导入Flash中?
制作好的动画如何播放?
教学过程——学生动手,体验新知识
这一环节是学生做的环节,也是学生应用刚学知识的过程。给学生布置第一个任务:
任务一:根据所给素材,制作奔跑的豹子。
由学生按照前面教师所演示的方法独立完成,教师在此过程中巡回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提示。(此过程安排20分钟)
教学过程——分组竞赛,巩固新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检验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完成的效果,由教师布置新任务,采用分组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竞争与合作中巩固本次课所学的新知识。给学生布置第二个任务:(此过程安排20分钟)
任务二:学生自创素材,制作10秒的倒计时。
在此过程中,教师仍然采取巡回观察的方法,对每组进行适当的指导,做得好的鼓励,做得不好的纠正,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教学过程——作品展示,师生互评价
评价环节必不可少,能体现学生这次课的学习效果,也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效果。这次课准备采用师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的方式,具体评价过程如下:(此过程安排15分钟)
一、教师展示学生分组创作的作品;
二、创作者说明创作意图和方法;
三、学生评价;
四、教师评价;
五、选出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归纳总结
这一环节,能引导学生对本次课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归纳,加深印象,巩固所学知识。(此过程安排10分钟)
首先,由学生归纳本次课内容,重点说明新学知识点。
然后,由教师总结,再次强调在逐帧动画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以一个“10秒倒计时”的实例来说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0秒倒计时
为使学生在课后对本次课所学知识进行再次的巩固和加深,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课后作业共分为三种题型:(此过程安排3分钟)
填空题(2道):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选择题(2道):考查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
操作题(2道):考查学生的操作水平。
教学过程——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知识的迁移
迁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学科之间或同一学科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这种影响是积极的,则为“正迁移”;如果这种影响是消极的,则为“负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促进正迁移的发生,避免和消除负迁移。 因此,通过本次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
教 —— 一对一的教、同学、老师之间的相互教
学 —— 专业知识、为人处世
做 —— 技术专攻、协作能力
论 —— 论彼此学习方法、论做事情的过程
评 —— 人、物、事
成功—— 完整、严谨、积极
教后反思
这堂课是一堂实践探究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实现了学习的再创造,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综合素质。本堂课的评价以鼓励式评价为主,辅之以过程评价,采用师生交流中评价、学生活动中评价、解决问题中评价等方式灵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