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观察比较,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通过说一说、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看懂折线统计图所表达的信息,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自己的看法。
3、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感受数学与自然、社会以及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图上信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今年寒假有出去看电影吗?知道今年过年期间票房最高的电影是什么吗?老师上网查询到了《流浪地球》2月5日至2月14日的票房数据(出示)
2、运用以前学过的统计方法,整理数据。
《流浪地球》(2月5日至2月14日)单日票房变化情况
日 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10日 11日 12日 13日 14日
票房 1.5 2.5 3.5 3.7 4 4.2 3.7 2.4 2.4 3.5
3、用什么方法可以清晰地表示出票房的变化情况?(出示条形统计图)
利用条形统计图复习统计图的组成部分:统计标题、统计项目、单位名称、单位长度、横轴和纵轴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更简单、更清晰的方法。
《流浪地球》(2月5日至2月14日)单日票房变化情况可以像右图这样用折线统计图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
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折线统计图中的知识。
二、新授:
1、带领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
提问你觉得要看懂这幅图,首先要知道什么?
(横轴:日期;纵轴:票房。)
学生观察纵轴每格代表多少票房?
(0.2亿,再提问半格是多少,0.1亿。)
同桌两人合作找出票房最高最低分别是哪天,并说出具体票房是多少。
(票房最高日找最高点,随后对应横轴与纵轴就能知道日期与具体票房。票房最低日找最低点,再用同样的方法找日期与具体票房。)
3、深入探究折线的升降情况
(1)提问刚才得到的这票房有多少的信息,都是看这张折线图中的什么而得到?(点)
(2)那么这些连接点的折线有什么作用呢?大家请看——在这张折线统计图,这些折线有什么不同?
A、观察折线有几种不同的变化情况
(上升、下降、不变)
B、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折线与变化大小之间的关系
(1)、折线的变化与统计数量增加或减少的幅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折线越陡,增加或减少的幅度越大。)
上升分为:缓慢上升与大幅上升,下降分为:缓慢下降与大幅下降
通过练习巩固
单日票房上升幅度最大的是2月( )日至( )日。
单日票房下降幅度最大的是2月( )日至( )日。
2月( )日至( )日的票房没有变化。
C、结合图小结:在折线统计图里,可以通过折线的升降来看变化的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4、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用点的高低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的升降还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
巩固练习:
1、选一选,什么时候适合用条形统计图,什么时候适合用折线统计图
(1)要分析小巧体育课上的跳远成绩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
(2)要了解潼港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的人数情况。( )
(3)要知道小巧每年的身高变化情况。( )
(4)要知道小巧班级每个同学的体重情况。( )
2、学校要举办1分钟跳绳比赛了,下面是小亚和小巧四次测量1分钟跳绳个数的折线统计图,请你帮她们的班主任做一个决策,应该派谁参赛?
(学生讨论,没有固定答案,说的有道理便可)
拓展巩固
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股票分析图、心电图、降水量图、PM2.5小时浓度变化图
股票分析图、心电图、气温与降水量图、毛巾重量变化情况图
丢失标题的折线统计图
请为两个折线统计图选择合适的标题
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幅度或变化趋势。
折线的升降反映了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折线越陡,变化越大。
四、趣味拓展
顺口溜
折线图,很常见。
描出点,连成线。
能表示,量增减。
附:板书
折线统计图
点:数量多少
折线:增减变化
缓慢上升 大幅上升 缓慢下降 大幅下降
不变 上升 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