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5 15:4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所以“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古诗中悲苦离别之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但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比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文人天生多愁善感,面对离别,就会更加显得失魂落魄。大多数离别诗,都是表现了“黯然销魂”的情感,带上了凄凉哀婉缠绵之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来体会一种别样的送别情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背景链接——
这首诗是诗人21岁游蜀之前供职长安时期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所写的赠言,五言律诗。
杜少府:名不详。少府:唐人对县尉的尊称。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由于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
连通信也不容易,所以在诗中,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关于作者——王勃
唐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齐称“初唐四杰”。代表作品《滕王阁序》
650——676
物华天宝释义: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
人杰地灵释义: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也指杰出的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释义: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释义: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节操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词语解释
之:
城阙(què):城墙和宫阙,往往被用来代表 。这里指唐朝都城 。
辅:这里是 的意思。
津: 。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这里泛指 。
宦(huàn)游: 。
到 往 ;
都城
长安
拱卫
渡口
蜀川
出外做官
海内: ,即全国各地。 古人以为我国四周有海环绕,所以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 。
比邻: 。比,紧靠,挨着。
无为: 。
歧路: 。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沾巾:
四海之内
极远的地方
近邻
不要
岔路
泪水沾湿手巾,诗中指挥泪告别
大意理解
首联:在三秦护卫着的长安城,遥望风烟迷蒙的岷江五大渡口。
颔联:跟您离别的心情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是出外做官的人。
颈联:只要四海之内存在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近邻一样。
尾联:不要在分别的道口,像普通青年男女一样,一起哭得泪水沾湿了手巾。
诗句赏析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如何理解“望”字和“风烟”的作用?
①点明送别之地和友人的赴任之地,并勾勒出两处的地理形势。
②“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川联系起来。
③“风烟”突出友人去处的荒远、上任路途的艰险。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颈联为什么能千古传诵?富含怎样的哲理?
①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一改过去送别诗中低沉、伤感的基调,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名句。
②哲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时空的阻隔,只要心心相印,即使远隔千里,也难于割舍对彼此的思念和情感的交融。
主旨:
诗人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宽慰勉励和豁达昂扬的惜别之情,
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字浩然,世称孟襄阳,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襄阳南门外背山临江之涧南园有他的故居。曾隐居鹿门山。其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早寒江上有怀 》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
写作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张九龄官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事,王维在他手下任事,三人为“忘形之交”。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五月至二十四年十一月张九龄出任宰相,诗人希望得到他的引荐,出仕做官,就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这一期间,诗人未到长安)。诗的前半部分写“望洞庭湖”,后半部分写“赠张丞相”,“赠”因“望”起,为感兴之作。由于诗人顾虑多、爱面子,想做官又不肯直说,所以只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愿望。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干谒”的意思是:求取,谋取,希望得以引荐或重用。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首联: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翻译:八月的洞庭湖,秋水上漲,和岸上几乎平接。 (天光映入湖面)湖水彷彿涵融著整個天空,水天相接,混合成整個渾然一氣的天空。
?[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瀚]?
赏析: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远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
开头两句,将洞庭湖描写得极为雄浑,汪洋浩淼,那润泽万物,容纳百川的磅礴气势令人惊叹,使人视野极为开阔。
颔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水气蒸腾,弥漫整個云梦大泽。波涛汹涌,几乎要撼动了這座岳陽城。
翻译:
[用窄小的立体来突出湖水撼动天地的气势]?
赏析:这两句是实写洞庭湖,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云梦泽”是古代的一个大泽,“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摇撼动荡的湖水极富气势,澎湃动荡,波涛汹涌,撼天动地,震撼着岳阳城使这座湖滨城市瑟缩在自己的脚下,是何等的豪迈!?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边,烟波浩淼,云气缭绕,而且充满活力,涛声震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视觉与听觉结合]?
诗歌赏析
四句写景,看似不涉干谒,不关情思,其实
不然。才情卓异,奇思妙想如孟浩然者泼墨
如水,浓描洞庭,决不是等闲之笔。孟浩然
的高明就在于表达心意,旁敲侧击而不显山
露水。这天地之间的浩荡汪洋的一湖秋水,
既烘托出作者经世致用的凌云壮志和积极进
取的勃勃雄心,又暗示张九龄宽宏大度,海
纳百川的胸襟气度。壮景奇观,惊天动地,
隐喻风流俊杰即将横空出世。此为借景传情,
托水言志!
颈联: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翻译:面对浩浩的湖水,想渡过湖去卻沒有船只。在這個「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居然閑居無事,想想深覺可恥。
[面对洞庭湖,想要渡过去却没有舟楫表示自己想要出来做事,却苦于无人推荐。]
赏析:[《尚书.说命上》中有“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表明自己推重对方]在太平圣世时,闲着不做事,有愧于圣上,对不起这个时代。[表明虽然归隐田园,但是并非初衷,而是苦于没有机会,无人援引,对于出仕作官自己还是心所向往的。同时也有在盛世自己才华横溢却怀才不遇的牢骚]?
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翻译:徒然看著那湖畔垂釣的人們,空自倾羡他們釣得魚獲,只有聊表欣慕之情!
赏析:表达自己空有羡鱼的感情,只能坐观“垂钓者”[当朝做官的人,这里指张丞相。]这两句话,诗人巧妙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典故,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与“湖水”照应。称颂对方不留痕迹,有求与人,希望自己得到执政者的赏识,却不卑不亢,不失身份。?
   此四句抒怀,含蓄委婉,不落俗套,与写景中表达感情,恰倒好处[明明求人引荐,却无一句求荐的话]表达出自己的感慨与渴望。[后来得到张九龄的赏识,收为幕僚但依旧没有作官,最终依然失意而归]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写景——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抒情——诗人渴望出仕,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主题)


首联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静——名句
颔联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动——佳句
视觉,听觉写洞庭湖磅礴的气势
颈联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发出感慨——双关:委婉写自己想做官而无人引荐,不能在天下太平盛世出仕做官,为民谋利,深感惭愧的苦衷。
尾联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广为流传,
点明主题
引典故、设比喻。
诗歌主题:
先描写了洞庭湖的气势,再借此希望得到引荐,富有政治抱负,表达了自己积极用世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