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专题一
一、(地域特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小巷深处
朱谷忠
①在我生活的城市福州,我最难忘的街巷,是如今游人如织的三坊七巷之一的黄巷。我曾在那里住过好些年,黄巷给我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回忆。
②三十多年前,我从乡下调进福州,由单位分配居住在黄巷。当我初次走进巷子时,赫然发现,灰白的马鞍墙仿佛年久失修,陈旧的民居门窗高低歪斜。往里看,一些妇女在天井里淘米洗菜;坐在藤椅上的老人正守着收音机打发时间……那时我年轻,也有些好高骛远,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吃惊地直犯嘀咕:省会城市,怎么也有这样老旧的地方?
③随后的日子是每天白天上班,晚间看书睡觉。有时入夜后躺在床上,看着窗外幽静的景色,听着巷子里细碎的雨声、脚步声,感觉自己被一种异乡的孤独包围着,心里有说不出的烦闷。
④大约过了几个月,我实在有些忍耐不住,便向早就住在这里的单位负责人、著名作家郭风提出:想搬出黄巷,到附近其他地段租一间小房居住。郭风先生一听,睁大眼睛看着我有几秒钟,然后哈哈笑了起来:“你是想说,黄巷不适合你居住吗?”我不敢回答。这时候,郭风先生说道:“你刚来,可能还不熟悉情况,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在黄巷居住呢。”随之他想了想,又对我说:“这样吧,明天你到单位开个介绍信,再跟这边居委会联系一下,专门采访一下黄巷,顺便了解三坊七巷是怎么回事,你肯定会有收获的。”
⑤两天后,我拿着介绍信去了居委会。居委会特意请了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教师老周前来讲解。老周身体健康硬朗,说话爽快热情。当我们沿着巷子一家家探访过去,我发现他对这一带十分熟悉,一件一物,都能说出由来,让我备感亲切和敬佩。听了他的讲解,我恍如醍醐灌顶,思绪也随老人的话声,在古巷的历史记忆中不断绵延着……
⑥原来,黄巷历史悠久,两晋时中原衣冠士族南迁入闽,其中部分黄姓的后裔聚居于此,定心耕读,于是就有硕儒黄璞等辈。巷内有一座小楼,相传就是黄璞故居旧址。后来,江苏巡抚梁章钜于清道光年间对黄璞故居进行全面修葺,建有藏书房、假山、水池、拱桥等,古意盎然,文气扑面。老周还告诉我,再往前走,斜对面是郎官巷,思想家严复的故居坐落其间;出巷口向右,数百步外是杨桥路,那里有林觉民和冰心的故居……饱含历史沧桑的三坊七巷,可谓文儒鼎盛、衣锦风流。
⑦回去的当晚,我就上郭风先生家,把采访经过和感受向他做了汇报。我愧疚地向他说道:“原来黄巷乃福州重要文脉之一,我竟然想搬出去,真是贻笑大方了。”郭风先生笑笑说:“这就好了,有时看东西,不能光看外表,只有深入进去,才能接触到它的精髓。”
⑧那些年,每当“有朋自远方来”,我都会向他们极力推荐:去三坊七巷走走吧!随之又自豪地补充道:我家就在黄巷住!三坊七巷也以古朴而富有特色的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专家的兴趣,!!!并成为外地游客来福州的必到之处。
⑨后来,因为三坊七巷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位居黄巷的单位按规定全部迁出。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的我,也不得不离开。那天傍晚,我随小型搬运车从巷子里慢慢出来,记得到了巷口时,回头一望,只见闪亮的路灯照着空旷的巷道,我的眼眶突然一热,泪水模糊了双眼……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考点:信息梳理与辨析】
A.本文采用顺叙的写作顺序,叙述了“我”住在黄巷十多年的经历。
B.通过对黄巷的采访,“我”打消了搬离黄巷的念头,决定住下来。
C.文中大多使用朴素的语言,通俗易懂,如“文儒鼎盛、衣锦风流”。
D.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抒发了对历史悠久古城的热爱之情。
【解析】C项中,“朴素的语言,通俗易懂”不恰当,应该是“精练的语言,平实生动”。
2.郭风先生身上表现出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考点:人物形象】
①关心青年;②学识渊博;③教导有方;④平易近人;⑤热爱文化。
【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言行进行。郭风先生劝“我”采访,是教导有方、关心青年;让“我”采访黄巷,是热爱文化、关心青年的表现;采访结束后对“我”说的话,是学识渊博的表现。
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考点:人物作用】
①“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有利于主旨的体现和情感的抒发;②“我”是第一人称,能增加真实感、亲切感;③“我”是线索人物,把文章的事件串联起来。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吃惊地直犯嘀咕。(赏析加点词语(3分【考点:赏析词语】
“嘀咕”是小声说的意思,生动地写出“我”面对黄巷陈旧的外观,内心犹豫不定的样子。
(2三坊七巷也以古朴而富有特色的风貌,引起了国内外许多文物专家的兴趣,!!!并成为外地游客来福州的必到之处。(赏析句子中的画线部分(2分【考点:赏析句子】
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三坊七巷的知名度之大,以及在福州城的重要地位,暗含“我”对三坊七巷的赞美之情。
5.请从两个层面各举文中一个事例,简要分析文末“泪水模糊了双眼”的原因。(6分【考点:主旨理解概括】
①要点:“我”对三坊七巷的深厚感情,为不得不离开落泪。
事例:因为三坊七巷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位居黄巷的单位按规定全部迁出。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热爱这方文化古迹的“我”,也不得不离开。
②要点:“我”对岁月流逝的伤感,为时光一去不返而落泪。
事例:到了巷口时,回头一望,只见闪亮的路灯照着空旷的巷道,这回头一望既是回望居住之地,也是回望流逝的岁月。空旷的巷道暗示了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暗示了生命也终将逝去,因此伤感落泪。
【解析】“我”“泪水模糊了双眼”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此居住久了,有感情,一旦搬离,难免伤心流泪;另一个是岁月流逝飞快,十多年过去了,再回首,觉得空空如也,难免伤感流泪。
二、(2020·龙岩二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2分
从这个春天出发
帅 瑜
①“卖蜂糖了,卖野生蜂糖——”
②昨夜,一场春雨,不期而至。清晨时分,天却已经晴了。
③我还在睡梦中,突然被大街上卖野生蜂糖的叫卖声“喊”醒。!!!这声音,真是久违了。听着,仿佛就来自山野间,还带着露水;又像是从蜂糖里捞出来的,还有点甜甜的……
④听着这叫卖声,我再无睡意。穿衣起床,站在窗前,望着街上。行道树的枝条,已经有了鹅黄色的嫩芽。街上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有在行走的,有骑自行车的,有骑摩托的,还有开着小轿车的,来来往往,生气一派。虽说人们都还戴着口罩,但从那走路的步履上,看得出他们的精神状态不错。
⑤我所生活的谷城,是鄂西北的一个山区县,境内山区占了一大半。因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再加之注意防控,所以“病毒”虽然嚣张,但也无法翻山越岭,山区“解封”也就像这春来早一般。
⑥那料峭的早春,早已越过江河,翻过树梢,奔向山的这一边。立春,雨水,惊蛰……不知不觉间,大自然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古人说:“春者, 阳气始上,故万物生。”阳春三月,小麦怀胎待娩,蚕豆花谢孕果,田间地头,应是犁耙水响、人声相闻的耕作景象。
⑦谷城是一个农业县。一家一户要想把饭碗端稳,大人小孩要想吃饱肚子,还是必须把粮食种好。村民们知道,年景不能耽误。只有抓住农时,才会有一年的好收成;只有一春一夏的流汗,才能浇灌出秋日丰收的喜悦……
⑧当我正在想着这些要忙的农活时,手机突然响了。原来是谷城玉皇剑茶业公司张于学打来的。他说:“今天上午,我们茶园要开采了,有三百人采茶呢,接你到我们茶山上拍些照片吧!”说话的语气里,满是喜悦。我一听,既吃惊又高兴。“现在就能采茶了?” 我问道。“今年开春以来,温度比较高,茶叶芽子蹿得快,都有小手指长了,做芽茶正是采摘的时候。”张于学说。
⑨四十分钟的车程后,我到了一望无际的茶山。现在上茶山,真是方便,再也不用双脚爬了。茶山上到处都兴修了水泥公路,四通八达。眺望茶园,层层叠叠,恰似绿色海洋,让人心旷神怡。
⑩走进茶园,!!!看到一层一层的嫩芽,挤挤挨挨地簇拥着,在早晨柔和的阳光下,绿油油的,水灵灵的。山风徐徐,嫩芽轻晃,处处都能闻到茶叶的清香,真是舒服极了。茶园里,男男女女正在忙着采茶。有小伙子,也有中年男将。那些年轻女子们,今天也来了,这是过去难得一见的靓丽风景。他们的出现,一改往年采茶尽是中老年人的“旧貌”。
?“嗬,人真是不少!”我兴奋地脱口而出。
?张于学说,今天来采茶的大都是茶场附近的村民,至少多来了两百人。这些人原来都是在广东、上海等地务工的,本来春节后就要走了,谁知出现疫情,出不了远门。现在,茶叶到了采摘的时候,经县里批准开园,我们就请他们来采,让他们在家门口务工,每天都能有一些收入。
?在采茶现场,我看到男将们采茶,动作并不十分麻利。这种轻拈嫩芽的活儿,哪是他们的长项?倒是年轻女子们,两只手在茶棚上连连点着,不一会儿就采满一篓篓鲜嫩的绿叶。接着,又是一篓篓……
?天清气朗,微风拂面。我们翻山越岭,走村入户,看到村民有的在春播春种,有的在扎竹扫帚,有的在挖葛根做葛粉,有的在打豆腐,有的在种菜,大家都在各忙各的活计……
?嗅着春天的茶香,阅读着来自大山里的讯息,我欣喜地感到:和煦的春风正将疫情的阴霾驱散,芬芳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
?“禾稼春生,人必加功焉,故五谷得遂长。”莫负春光,须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用汗水挥洒春种的辛劳,夺取秋收的硕果。
?我们的前行,一天也耽误不得。那就让我们振奋起精气神,从这个春天出发。
(摘编自2020年4月8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考点:信息梳理与辨析】
A.第①段从卖蜂糖的叫卖声写起,富有生活气息,释放出下文山区“解封”的信号。
B.第⑤?段的“防控”“病毒”“解封” “疫情” 等信息,交代了本文的写作背景。
C.第⑥?段两处引用古人的话,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说明: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D.文章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了鄂西北一个山区县复工复产的情景。
【解析】第⑥段引用古人的话是为了说明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第?段引用古人的话是为了说明“莫负春光,须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用汗水挥洒春种的辛劳,夺取秋收的硕果”。
2.请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6分
(1这声音,真是久违了。(从加点词角度 (3分【考点:赏析词语】
“久违”,原指好久不见。这里指“我”很久没有听到叫卖声,暗指疫情影响范围之广,时间之久,表现出“我”对山区“解封”的期待与欣喜。
(2看到一层一层的嫩芽,挤挤挨挨地簇拥着,在早晨柔和的阳光下,绿油油的,水灵灵的。(从修辞角度(3分【考点:赏析句子】
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挤挤挨挨”“簇拥”形象地写出了茶叶芽子密密匝匝,长势喜人,充满生机和活力,也流露出作者目睹新生事物的喜悦之情。
3.第⑧段“我一听,既吃惊又高兴”,结合上下文说说“我”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4分【考点:人物情感分析】
“吃惊”是“我”对开春采茶时间提前的质疑;“高兴”是为自己能够出门上茶山观看采茶而喜悦,为张于学的茶叶公司能复工而高兴。
4.“阅读着来自大山里的讯息”具体指哪些“讯息”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6分【考点:内容分析与概括】
①大街上的一派生气;②茶园生机勃勃和采茶的繁忙景象;③村村户户各忙各的活计。
5.通读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考点: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深化文章主旨;呼吁人们只争朝夕、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同时展望未来,充满期待。
三、(2020·莆田二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20分
春到上王家
王培国
①春天,也许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②几年前我在上王家村住过一阵子。记得初次踏进这个村子时,一场铺天盖地的茫茫春雪在前夜悄然降临。翌日雪霁,银装素裹的山野、村庄,在明媚的晨曦中缓缓苏醒,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一缕缕青蓝的炊烟在覆盖着白雪的屋顶上袅袅浮动,仿佛整座村庄也在晨曦中上升。群山如波浪起伏,白茫茫的雪地五彩斑斓,光芒四射,炫得人睁不开眼睛——心里不由得惊叹:好一座白雪山庄。
③日日在山间小路上行走,走村串巷,与这里的村民日渐熟络,被东家拉着手,叫去喝茶;西家拽着衣袖,请去吃一顿家常饭。有一日傍晚,我无意间走进一户人家,这家只有一位老人守着简陋破败的老屋独居。老人年纪将近七十,儿子出门一去不返,失去了联系。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听到我的脚步声,他抬眼望了半天忽认出了我,赶忙从一只小木墩上起身,喊一声:王干事。双手有些抖抖索索,显然我的突然出现令他感到意外,不知所措。村人对老人的议论我耳闻不少,说老人性格古怪,与村里许多人合不来。老人请我进屋,我环顾左右,他的泥坯房子昏暗逼仄,一扇木格窗户,糊着窗纸,烟熏火燎,犹如涂了沥青,已难透进半缕光线了。屋内只有一张木桌,一盘土炕,一支长条凳上堆码着几只麻袋,四壁漆黑,俨然是一个黑不溜秋的窑洞。回头再环视屋外的院子,去冬的残枝败叶还在院墙根下凌乱地堆积,破败的屋檐下一张簸箕大的蛛网在风中颤抖。我忽觉心里难过,后背发凉,仿佛这个小小的院落成了上王家的一处“孤岛”,这里仿佛堆积着整个春天都无法消融的寒冷。
④今年的春天,冰雪经不住几日暖阳,转眼便融化为一股股春水,冰冻的每一寸泥土变得松软、湿润。地气渐热,冬眠的草根醒了,种子们发芽,张开了翅膀,上王家的每一处山野转眼就绿了。
⑤老人找到我在乡政府的办公室,我起身给他沏了一杯热茶。他问我这里有没有过期的报纸,村里要给他粉刷墙壁,他自己得准备点什么。“有啊,多着哩!”我从椅子上弹跳起来,兴冲冲地将办公桌抽屉的报纸,一股脑儿搜罗出来。我想起自己明日正好要到村上办事儿,便让老人回家等我明天把报纸送上门。老人一听,连连点头,说好好好……
⑥次日上午,我如约而至,几个小伙子已经在老人的小院里忙活着。阳光满满地铺在廊檐下的脚地,小院之前的狼藉景象不见了。我也加入了他们,一边干着活儿,一边随意地拉着家常。不知不觉太阳已移出窗子,可是,屋子里并没有因此昏暗下来,而是一点点地变得亮堂起来。!!!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_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他欢喜地扶墙瞅视着,或许,好久,好久都没有这样开心过了。
⑦不知何时老人悄悄地拾掇柴火续旺了火炉子,屋内渐渐暖了起来。他在炉盘上烤了几个洋芋,不多时,便散发出浓浓的焦香味儿,弥漫了小屋。我们津津有味地享用这顿洋芋美餐时,红红的火光摇曳着,老人脸上绽开了笑纹说:“这火真好。”他与我聊了许多,说精准扶贫后,比上过去,现在的生活好得多哩……
⑧老人忽然记起了什么,起身走出屋门,不一会儿,只听啁啁啾啾一片,小鸡儿满院子撒欢儿疯跑。老人站在小院中央,手里抛撒着谷粒……小院里欢腾起来。老人沐浴在明晃晃的阳光里像一棵枯树忽然抽出了满身的绿色枝丫,我觉得属于老人的春天终于来了……
⑨走出老人的家门,一株杏树在不远处哗然绽放,千万朵杏花嫣然笑语,清芬随风流荡……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考点:信息梳理与辨析】
A.“我”是文章的线索人物,用“我”的见闻串联起文章的人物和事件。
B.第②段描写村庄的环境,营造了美的意境,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C.文中老人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导致他性格古怪,境况凄惨,精神颓废。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
【解析】C项的因果关系不成立,且文中并没有提到老人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属于无中生有。
2.第③段作者写老屋内外的景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考点:段落的作用】
①写出了老屋的简陋破败,表现老人生活的艰难;②与下文写老屋经过整修后的亮堂形成对比(为下文做铺垫、欲扬先抑。(意思答对即可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
(1我进门见他木木地坐于屋檐下。(赏析加点词语(3分【考点:赏析词语】
“木木”是呆呆的意思,形象地写出老人呆滞的神情(落寞,表现老人对生活的失望无助。(意思答对即可
(2明亮的光线映亮了老人的脸膛,他的神情像乌云密布的天空终于透出一缕缕明媚的阳光。(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子(2分【考点:赏析句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老人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后快乐的心情(形象地表现老人因老屋整修后的愉悦心情。(意思答对即可
4.第⑦段中老人为什么说“这火真好”?请简要分析。(3分【考点:内容分析与概括】
①火可以烹煮食物;②火给人带来温暖光明;③表现老人期盼红火(热闹、团圆的生活;④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感激。(意思答对即可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标题“春到上王家”的深层含意。(6分【考点:标题的含义】
①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使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②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互助,给贫困户带来温暖;③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充满希望。(意思答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