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考向多视角同步训练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能力提优测评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考向多视角同步训练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能力提优测评卷)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5 21:0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考向多视角同步训练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能力提优测评卷)
题号


评卷人
总分
得分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江苏滨海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第二次质监改编,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
(
)
A.所有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B.所有提出自治申请的地方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所有地方
D.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2.(2019江苏滨海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第二次质监,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作用包括
(
)
①有利于祖国统一
②有利于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
④有利于地区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2019湖南永州江华水口中学期中,9)江华瑶族自治县是以瑶族为主,以壮族、汉族、族等十余个民族为辅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全国13个瑶族自治县中瑶族人口最多的县,被誉为“神州瑶都”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2019江苏滨海第一中学教育集团第二次质监改编,9)同学们都比较熟悉100元人民币的背面,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这一设计理念体现了
(
)
①我国是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庭
②汉族与少数民族不可分离
③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相互依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2020山东德州中考,14)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的五条铁路之(另外四条是青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甘藏铁路),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预计2026年通车。这五条铁路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是
(
)
A.青藏铁路
B.新藏铁路
C.滇藏铁路
D.甘藏铁路
6.下列对“一国两制”理解正确的是
(
)
①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
不变
②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③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④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2019江苏连云港海州期末,7)江泽民曾指出:“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香港的真正主人,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文中的“此”所指的具体时间是
(
)
A.1997年6月1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8月1日
D.1997年9月1日
8.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
)
①三地的现状
②三地的历史
③港澳与内地、台湾与大陆的差异
④内地(大陆)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2020湖南邵阳中考,10)2020年5月,梁振英指出,我们有一个国家安全方面的漏洞,会影响到“一国两制”的实施。基本法有这个要求,已经23年了。梁振英所言的“漏洞”存在于
(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深圳
10.(2020甘肃天水中考,10)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
①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②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2019山东滕州鲍沟中学期末,5)如表,这些措施
(
)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
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C.打击“台独”分裂势力
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
12.(2019北京一零一中学期中,28)进入21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
(
)
①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祖国大陆
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③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
④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2019江苏连云港海州期末,8)如图方框中信息表明
(
)
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
A.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B.“求同存异”被两岸认同
C.“台独”基础被铲除
D.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14.(2019山东枣庄中考,1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后,台湾海峡长期隔绝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下列事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1992年,“海基会”“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2005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2008年11月后,海峡两岸实现“三通”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A.民族区域自治
B.外交发展
C.对外开放
D.祖国统一
15.(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改编,16)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②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中国大陆
③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④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二、非选择题(共3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共40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的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2分)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2分)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
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4分)
17.(12分)一段时间以来,外部势力支持香港反对派反中乱港,香港社会秩序混乱。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
法惩治激进暴力犯罪,恢复香港社会的正常秩序。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香港问题只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就必须既考虑到香港的实际情况,也考虑到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英国的实际情况,就是说,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
-《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邓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并以此为指引,通过同英国的外交谈判,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20年前的今天,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三
正如侮辱国旗事件发生后,“中国人民都是护旗手”成为网传热帖,全国人民都是香港警队止暴制乱的坚强后盾。中央政府坚决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香港警方严正执法、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和司法机构依法惩治暴力犯罪分子、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的行动。相信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带领下,香港同胞一定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爱国爱港是香港社会主流》
材料四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自信,中国拥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中国深信自己可以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也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中国的快速发展证明,中国经验为许多国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俄罗斯《独立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哪些因素促成了“香港问题”的顺利解决?(4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怎样才能实现香港持续繁荣稳定的看法。(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自信”的原因。(2分)
18.(2019山东曲阜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期中,26)(6分)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追求民族独立、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的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独立】
材料一
(1)图1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1分)它有何重大历史意义?(3分)
【民族团结】
材料二
中国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经历过非凡奋斗,共同创造了美好家园,共同培育出璀璨的中华文明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各民族兄弟姐妹是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具有极强凝聚力。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百年潮·中国梦》解说词
(2)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其有何意义?(2分)
【国家统一】
材料三
(3)图2反映的是祖国统一过程中的哪一地区的回归?(1分)请分析该地区能回归的主要原因。(2分)
【民族富强】
材料四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复兴之路》解说词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材料四中“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
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是指什么?(1分)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2分)
(5)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能力提优测试卷
选择题答案速查
1
2
3
4
5
6
7
8
D
D
B
D
A
D
B
A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A
D
D
D
B
1.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应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选项D符合题意,本题选D
2.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此题选D
3.B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故选B项。
4.D
抓住信息“在钱币的右上角印有汉语拼音蒙古文字、藏族文字和维吾尔族文字等字样”是解题的关键。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得以体现。故选D项。
5.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A项符合题意。
6.D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
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使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促进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择D项。
7.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所以答案选B
8.A
本题考查“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出发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充分考虑了港澳台三地的历史与现实,考虑了港澳与内地台湾
与大陆的差异,即三地原来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而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故选A项。
9.A
由材料“2020年”“基本法有这个要求,已经23年了”,结合所学可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符合题干中的时间,A符合题意;澳门是在1999年回归祖国的;台湾问题尚未解决;由“一国两制”可知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10.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议,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②③符合题意。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实现的,并非海协会和海基会在20世纪90年代达成的共识,排除①。故选C
11.A
表格内容“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体现了这些措施方便了台胞来往大陆。B、C、D三项表格内容没有体现,故排除。本题选A项。
12.D
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④排除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祖国大陆;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①②③符合题意。此题选D。
13.D
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会议,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汪辜会谈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题千方框中“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的信息表明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故D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大陆放弃武力统一、“求同存异”被两岸认同、“台独”基础被铲除,故A、B、C不符合题意。本题选D
14.D
“达成‘九二共识”“实现‘三通”“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都属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事件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是为了维护祖国统一。题干事项反映的是祖国统一主题,故选D项。
15.B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
国大陆;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故选B项。
16.【答案】:(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西藏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等。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信息可知,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可知,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第(2)问,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3)问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结合实际回答。
17.【答案】:(1)方案:“一国两制”。
(2)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与英国的外交谈判。
(3)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坚决反对境外势力干涉香港事务。
(4)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外交的成功;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通过“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了香港问题。(2)根据材料二中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邓小平先生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通过同英国的外交谈判,顺利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归纳即可。(3)根据“全国人民都是香港警队止暴制乱的坚强后盾。中央政府坚决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挑战”可知,实现香港持续繁荣稳定要依靠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爱国爱港人士捍卫香港法治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实现香港持续繁荣稳定还必须坚决反对境外势力的干涉。(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归纳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自信”的原因有: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外交的成功;等。
18.【答案】:(1)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
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香港。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国两制”的提出。
(4)变化: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序曲: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好好学习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结合所学回答。(3)根据材料三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反映的是香港回归祖国,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材料四中“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是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目前,我国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