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2021学年度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考向多视角同步训练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综合测试卷)
题号
一
二
评卷人
总分
得分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第六单元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0广东中考,20)1964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
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2.(2019山东滕州鲍沟中学期末,17)大型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蛟龙”下海、“墨子”升空等一个个生动的中国故事,凝聚了中国力量,弘扬了中国精神。由此让我们联想到创业年代的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焦裕禄
3.2019年1月21日13时4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和搭载的灵鹊-1A星、潇湘一号03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的人造地球卫星是
(
)
A.东方红一号
B.长征一号
C.神舟五号
D.嫦娥一号
4.(2020四川成都中考,14)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5.(2020湖南株洲中考,11)“50年前,宇宙中第一次出现中国制造的星星’;50年后,中国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正式完成北斗全球系统星座部署”50年前中国制造的这颗“星星”是
(
)
A.神舟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嫦娥一号
D.天宫一号
6.(2020四川绵阳三台期末,21)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为“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
)
A.钱学森
袁隆平
B.钱学森
邓稼先
C.邓稼先
屠呦呦
D.钱学森
屠呦呦
7.(2018江苏南京中考,13)下列成就中,按取得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中葡两国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②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
③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8.(2018贵州遵义中考改编,24)2018年,遵义某美术馆筹备“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活动,下列可以入选这一成果展的是
(
)
①“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香港、澳门回归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2020四川自贡中考,13)如图稻田“守望者”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引领着我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路线。稻田“守望者”是
(
)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屠呦呦
10.(2020江苏苏州中考,14)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6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一位科学家获得的颁奖词只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位科学家是
(
)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11.小琼的奶奶说现在的人真幸福,连穿衣服都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不像她们那个年代,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单一。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改革开放
D.“大跃进”运动
12.(2019湖南永州蓝山期末,20)永州市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小明从奶奶家里找到了几张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证,奶奶告诉他这些票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这些票证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
(
)
A.消费观念的变化
B.购物方式的进步
C.生活方式的改变
D.社会经济的发展
13.(2019江苏泰兴实验初中教育集团期末,7)明要了解和探究改革开放前人民的生活情况。下列方式可行的是
(
)
①上网查询
②搜集布票、粮票
③翻阅文献资料
④穿越时空体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2020宁夏中考,6)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
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15.(2020河北定州宝塔初级中学期末,3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
A.食物匮乏单调
B.衣着丰富多彩
C.自驾出游流行
D.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网购、共享单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0分,第18题9分,第19题11分,共40分)
16.(2018四川宜宾中考,11)(10分)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三峡时强调:“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呢绒纺织工厂)开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年初织呢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
-整理自《科普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兰州机器织呢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办的企业。(2分)该企业“因锅炉破
裂从此停工”说明它面临什么困境?(2分)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在勘探最困难的时候,李四光鼓励大家:“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终于,1959年勘探出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胜利、大港、北大油田相继找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四
(2)举出一名新中国早期的国防科研工作者及其贡献。(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1分)
材料三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具备的条件。(3分)
17.(2019山东滕州鲍沟中学期末,25)(10分)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改革前后两个样,以前衣着蓝灰黄。购物凭票限数量,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是奢望。食物匮乏缺营养,居住多为土坯房。如今生活变了样,衣着多彩又多样。电视电脑电冰箱,饮食搭配讲营养。住进楼房讲宽敞,摩托汽车跑四方。
请完成:
(1)从歌谣中找出衣、食、住、行、用的变化。(4分)
(2)改革开放前为什么会出现“购物凭票限数量的现象?(4分)说出这一现象消失的原因。(2分)
18.(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次科技革命似惊雷闪电,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在这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中国在多个领取得了重大突破。
材料二
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材料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得以存续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智慧、理念、气度神韵,涵养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心深处的自信与自豪。中华文化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
(1)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1964年我国在原子能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是什么?(1分)在生物工程方
面,20世纪70年代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谁?(1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科技革命的认识。(2分)
(3)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华文化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试举一例说明。(2分)作为新时代的
青少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增强文化自信?(3分)
19.(2019河南洛阳嵩县期末,25)(11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材料二
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材料三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材料四
如图
(1)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请你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分析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
因。(2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1分)“他”的贡献是什么?(2分)
(3)材料三赞扬的科学家是谁?(1分)她对人类作出了什么巨大贡献?(2分)
(4)材料四中的漫画反映了我国在什么方面的变化?(1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
选择题答案速查
1
2
3
4
5
6
7
8
A
B
A
A
B
B
A
A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C
D
B
B
A
1.A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选择A项。
2.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
3.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故选A项
4.A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选A项。
5.B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材料中“50年前也就是1970年.故选B
6.B
结合教材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
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故选择B项。
7.A
根据所学知识,1999年中葡两国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1966年战略导弹部队组建;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故选A项。
8.A
注意题干信息“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结合所学,“两弹”研制成功是在20世纪60年代,“一星”研制成功是在1970年,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所以①不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成果,故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香港回归是在1997年;澳门回归是在1999年,所以②③④可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成果展”。本题选A项。
9.A
根据题干信息“杂交水稻”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故选择A项。
10.D
根据题干信息“青蒿”并结合所学可知,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故选D项。
11.C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12.D
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证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资日益丰富,购物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D符合题意;A、B、C不是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证退出历
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择D
13.B
上网查询,搜集布票、粮票,翻阅文献资料,都是可以了解和探究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情况的有效方式,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B
14.B
改革开放使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不断发生变化。由四个图片内容,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家庭财富标志越来越高档,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B符合题意。故选B。
15.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生
活需要,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所以“食物匮乏单调”不能反映改革开放后的变化。选项A符合题意。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自驾出游流行,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网购、共享单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选项B、C、D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A。
16.【答案】:(1)洋务运动。困境:缺乏技术;缺乏人才。
(2)邓稼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精神艰苦奋斗、忘我工作、追求卓越、创新精神、自力更生、不计报酬、为国奉献等。
(3)条件:国家独立;符合国情的政治制度(制度保障)(制度创新);人才(教育发展);技术(先进科技);政策支持(政府重视)(加大科技投入);经济发展;爱国主义;奋斗精神;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兰州机器织呢局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该企业“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说明它面临缺乏技术、缺乏人才的困境。第(2)问,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这些科研工作者身上有艰苦奋斗、忘我工作、追求卓越、创新精神、自力更生、不计报酬、为国奉献等共同精神。第(3)问,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具备的条件言之有理即可。
17.【答案】:(1)衣:从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到衣着丰富多彩;食:从食物匮乏缺营养到饮食搭配讲营养;住:从居住土坯房到住进宽敞的楼房;行:从自行车到摩托车、汽车跑四方用:从手表缝纫机、收音
机到电视、电脑、电冰箱。
(2)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所以“购物凭票限数量”。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资丰富起来,购物的各种票证也相继取消了。
【解析】:(1)衣:依据材料“以前衣着蓝灰黄“衣着多彩又多样”可知从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到衣着丰富多彩;食:依据材料“食物匮乏缺营养”“饮食搭配讲营养”可知从食物匮乏缺营养到饮食搭配讲
营养;住:依据材料“居住多为土坯房”“住进楼房讲宽敞”可知从居住土坯房到住进宽敞的楼房;行:依据材料“自行车”“摩托汽车跑四方”可知从自行车到摩托车、汽车跑四方;用:依据材料“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和收音机)”“电视电脑电冰箱”可知从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到电视、电脑、电冰箱。(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购物凭票限数量”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在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严重匮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所以“购物凭票限数量”。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资丰富起来,购物的各种票证也相继取消了。
18.【答案】:(1)重大突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科学家:袁隆平。
(2)认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3)神舟系列飞船顺利升入太空、杂交水稻的推广(或袁隆平获多项国际大奖)、青蒿素的推广(或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等。学习中华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创新中华文化自觉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识的侵蚀等。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1964年我国在原子能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生物工程方面,20世纪70年代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袁隆平。
(2)根据材料二信息“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根据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成就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19.【答案】:(1)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
(2)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
(3)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4)人民生活水平、人民思想观念、人民生活习惯、科技水平等。(任选一点即可)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解析】:(1)切入点是“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是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2)(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漫画反映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思想观念、生活习惯及科技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任选一点即可。变化的原因可从改革开放、科技进步等角度回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