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 写读后感
教学目标
1.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2.能选择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读后感。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读后感。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初步了解写读后感的基本方法。
2.能选择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读后感。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交流,明确“感受点”
1.谈话交流。这个单元我们阅读了不少名篇佳作,其中《西游记》是很受大家喜爱的一部名著。你特别喜欢其中的哪些人物或故事?请你说说原因或谈谈感受。
2.点拨指导。刚才大家讨论得很热烈,有效的读书就像人呼吸一样,既要读进去,也要写出来,而把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的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我们今天就是要学习如何把阅读后的感受写出来,写清楚。
3.品读提示。出示课本中的内容,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
4.表格梳理。借助表格,寻找“感受点”,必须是自己有强烈感受与深刻体会的。可以是喜爱、憎恶、同情、向往等各种感受,但要说明原因。
书名: 作者:
印象最深刻的场景
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印象最深刻的人物
我的感受及原因:
5.学生交流。每读完一本书,我们总会产生许多感受或想法,但在写读后感时,我们要选取感受最深的一个点跟大家分享。你今天选择的这个作品中的哪一个“感受点”让你感受最强烈?
6.明确“感受点”。交流之后,从表格中选择一个让自己感受最强烈的点作为自己的“感受点”。
板块二 结合原作,梳理明晰
1.梳理内容。围绕“感受点”,从文中找出让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内容。
2.修改调整。写读后感要建立在作品的基础上,可以概述或引用一些内容,但“引”要有针对性,要围绕“感受点”展开。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介绍自己的阅读体会,听取同伴意见并进行一定的修改与调整。
3.集体交流。结合表格,介绍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
课时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拟题方法。
2.能在师生共同评价中修改完善习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借鉴点拨,总结写法
1.抒发感受。读后感应当以“感”为主,以“叙”为辅。在概括、引用原文内容之后,要将自己的“感受点”展开,真实、具体地抒发自己的感受。
2.联系实际。通过原文中的人和事联想到的现实中的所见所闻,也可以联想到其他的名人故事等。但要注意“联”要恰当,联系的内容一旦偏离主题,不但不能突出感受,还会让读者难以明白你想要表达什么。
3.建立联结。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点”,尝试联系生活实例或其他材料。
4.总结回顾。
引——以简洁的语言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重点介绍感受深刻的内容,以此作为全文的引子,明确自己的“感受点”。
感——围绕“感受点”,真实、具体地抒发自己的感受,完成由“读”到“感”的过渡。
联——联系所见所闻,或自身的生活经历,或其他的名人故事等,进一步突出“感”。
板块二 师生评价,修改习作
1.出示学生习作示例,师生共同评价标题部分。可选取风格、形式不同的标题,让学生比较、体会。
2.出示学生习作示例,师生共同评价“内容介绍”部分。
(1)选取内容介绍部分写得比较清楚的和不够清楚的学生习作,在全班展示习作片段。
(2)引导学生交流评价,说说习作片段有什么优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教师相机点拨。
3.出示学生习作示例,师生共同评价“感想”部分。
(1)选取感想部分写得比较清楚、具体的学生习作片段,再选取写得有些简略、混乱的学生习作片段,在全班展示。
(2)引导学生交流评价,说说写得好的片段用了哪些写感想的方法,写得不够清楚的片段可以怎样改进。教师相机点拨。
4.让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5.小结:读书需要培养好的习惯。读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圈画、批注、摘抄,读完之后,还可以写一写读后感。长此以往,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就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