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6 09:4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单元导教】
本单元围绕“心愿”的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通过这四篇文章的学习,语文素养侧重生字词的积累与运用,情感教育旨在唤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珍惜幸福生活,懂得感恩,激发儿童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语文要素是“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也是本单元训练重点。综上所述采用少讲多读,以指导朗读来引导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吃水不忘挖井人
正确通顺朗读
尝试读出节奏
找出明显信息

我多想去看看
课文
一个接一个
体验生活
感受世界
学会感恩
懂得珍惜
第二单元

四个太阳
识字加油站
学习积累6个数量短语。
认识7个生字。
复习
巩固
综合
字词句运用
能将大小写字母一一对应起来。
用加部件的方法巩固已学生字。
语文园地二
展示从其他学科学到的汉字,激发自主识字积极性。
展示台
朗读积累古诗《春晓》。
日积月累
读准确,读通顺,感受阳光价值。
和大人一起读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1.认识57个生字和6个偏旁,读准1个多音字。
2.会写27个字和3个笔画。
3.复习巩固《字母表》,能将大小写字母对应。
4.通过独体字“日”“寸”加上部件成为新字的练习,巩固已学生字。
5.展示从生活中或其他学科中认识的生字,鼓励自主识字。
阅读: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能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2.读懂课文,能找出文中明显信息,乐于和小伙伴交流阅读感受。
3.感受儿童的美好愿望,了解革命传统故事,激发对革命领袖的敬爱之情。
4.积累词语,鼓励运用积累的词语表达。
5.朗读积累古诗《春晓》。
6.和大人一起读短文《阳光》,感受阳光的价值。
表达:1.乐于并能和小伙伴交流阅读感受。
2.能说一说自己的心愿或经历。
1吃水不忘挖井人
【课前解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革命领袖毛主席的故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本课重点一是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二是学习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信息的方法,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关注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理解每段内容。本文共3个自然段,第1段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第2段写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第3段写乡亲们饮水思源,立碑纪念。本文是革命传统故事,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适当提供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6个左右结构,1个独体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重点教学笔画“横折弯”。会认13个生字,可以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重点识记2个偏旁,心字底和广字头。
关注词语和句子:课后安排了“读一读,记一记”练习,在学习生字时,应引导学生理解和积累“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并让学生用这些词语说说句子,在语境中加强理解与运用。本篇文章中一些句子中带有陌生的新词,学生理解和读起来有难度,如“瑞金城外、沙洲坝、水井、挑水、石碑”等,可结合图片、视频、文字等资料帮助理解。
关注朗读:本课朗读指导侧重两点。一是指导读好课文中带轻声的词语,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等方式进行指导。二是关注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引导学生先读好词语,再连起来读句子。还可借助停顿符合读通长句子。
【教学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两个偏旁;会写“吃、叫、主、江、住、没、以”7个字和“横折弯”1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读通顺句子;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体会乡亲们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吃、忘”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头两个偏旁。
2.会写“吃、叫、主、住、”4个字。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毛主席关心爱护人民群众、为人民解决吃水困难的事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
教师导入新课:这首歌是歌唱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照片上的人名字叫毛泽东,他是我们新中国的第一位主席,他为中国的革命奉献了一生,我们尊称他为“毛主席”。100元人民币上都有他的头像,那是我们表达对毛主席的怀念。今天,我们一起去瑞金城外的沙洲坝,看看那里的乡亲们是怎样怀念毛主席的。
2.教师板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学生齐读课题。
3.认识生字“吃、忘、井”。
教师过渡:课题中有三个生字,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把它们找出来吧!并大声地拼读。(指名拼读,其他学生跟读)
重点指导:课件出示“忘”,组词:过目不忘。
教师提问:这个字有一个新偏旁,谁认识呢?
预设:心字底
教师追问: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心字底?
预设:想、念……
我们以前学过一个偏旁“竖心旁”(结合课件比较识记“心字底”)
4.指导读题:吃水/不忘/挖井人。
5.教师质疑:题目中的“挖井人”是谁?“吃水人”是谁?为什么“吃水不忘挖井人”?
(设计意图:用歌颂毛主席的歌曲导入,渲染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既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也有利于情感目标的达成。)
二、初读课文,认字读词。
1.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教师过渡:同学们请带着问题,用右手食指指着课文大声朗读。
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②用自己喜欢的标记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过渡:同学们圈画了哪些生字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请学生来当小老师教读,读对了,跟着读,读错了,教他读。
(2)课件出示词语 。
教法指导: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小组一起读,读准确,读整齐。
(3)教师提问:去掉拼音的这些词,你们还会读吗?出示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PK读等多种方式来纠正字音,识记字形。
(4)全班齐读词语。
(5)指读要求会认的不带拼音的13个生字,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并交流认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中找出生字,自读生词,激发学生识字的愿望,培养识字的兴趣。运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新词,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三、再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读课文,读通句子。
教师过渡:生字宝宝藏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课文。
教师提出要求:
①给课文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不熟悉的字词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
2.指导朗读,师生互评。
教师提问:同学们,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预设:3自然段。
课件出示标段过程,校对,修改。
(2)指导长句朗读。
教师过渡:课文中的这几句话有些难读,老师现在送你们一根根小魔棒,它能帮你们把这些句子读得更好听。除了遇到逗号停一停,看到这根小魔棒你也可以稍稍停顿一下。请你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3)练习朗读课文。
教师过渡:有了这根小魔棒帮助你们,课文会读得一遍比一遍好!在以后的朗读中,你都可以请这根小魔棒来帮助你!这个小魔棒叫“停顿符号”。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我们刚刚学到的读法,自己再把课文朗读一遍。
①自读课文。
②分自然段请学生展示朗读,教师纠正朗读,师生互相评价。
③齐读课文。
3.学生自读课文解疑,感知全文内容。
教师过渡:读完课文,我们再读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师引导思考:吃水人是谁?挖井人是谁?为什么不忘挖井人?
预设1:吃水人是沙洲坝的乡亲们。
预设2:挖井人是毛主席,或战士,或乡亲们……
预设3:因为他们帮助乡亲们吃上了水。
(设计意图:先读好词语,再读通句子,便能把课文读正确。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让学生人人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评议中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找到对方的优缺点,提高学生读书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吃、叫、主、江、住”,指名认读、领读并组词。
2.学写生字 “吃、叫、主、住”。(注意:左右结构生字的教学指导。)
(1)出示田字格中的“叫”、“吃”。
教师引导思考:观察一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两个字都是“口字旁”。
预设2:都是左右结构。
教师追问:写好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
预设1:把中间部分写紧凑一些。
预设2:还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大小、宽窄。
教师引导质疑:从“口”变到“口字旁”写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老师把你们的发现编成了一句小口诀:“口”字变成“口字旁”,变小变瘦左上摆。大家一边读一边想象一下这样的变化吧。
教师板书范写:(吃 叫),学生观察口字旁的位置并书空。
学生描红临写后展示、评价:口字旁在左上格得一颗星,右半部分竖提低竖长得一颗星。
(2)出示田字格中的“主、住”。
教师板书范写:(主 住),学生书空。
教法指导:采用分类识字、比较识字方法。
3.教师布置任务:完成生字书写,小组内展示,选出书写小明星。
(设计意图:在学生描红临写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生字的结构,关注特殊笔画,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努力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有机结合。)
五、课后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并朗读给你的小伙伴或家人听。
2.在田字格里把生字“吃、叫、主、住”认真书写两遍。
六、板书设计
1 吃水不忘挖井人
吃 叫 主 住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江、没、以”3个生字和“横折弯”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能从文中找出明显信息。
3.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情,学会感恩,懂得珍惜。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复习巩固。
1.复习生字和词语。
教师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课,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你们记牢了吗?下面我们来玩识字游戏——摘星星。
2.指名朗读课文: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板书课题:(吃水不往挖井人)
教师提问: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1: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的事。
预设2:乡亲们后来立碑纪念的事。
教师小结:课文讲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解放后,也就是新中国成立后,乡亲们立碑纪念毛主席。
4.认识新偏旁。
(1)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毛主席),引出“席”字。
教师提问:“席”的偏旁是新偏旁,你认识吗?
板书教读:(广)“广字旁”,学生书空广字旁的笔顺。
(2)读句子“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设计意图:生动活泼的识字游戏,既抓住了低年级小学生喜爱游戏的心理特点,又巩固了所学生字,真正让学生“在乐中学”。)
二、读听结合,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过渡:这个故事和毛主席有关,那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句子中的那儿是指哪里?指名答。
预设:江西瑞金城外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
教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从文中的句子读到的。
2.师帮助学生理清:江西——瑞金城外——沙洲坝的关系。
3.重点认识“沙洲坝”。
教师引导思考:沙洲坝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听老师唱一首民谣。大家一起读一读,从
民谣中你知道了沙洲坝是个怎样的地方?
预设:沙洲坝那里干旱缺水。
4.教师过渡:是呀,沙洲坝要是三天不下雨,连洗手帕都没水,可见那里是多么干旱呀。乡亲们吃水一定有困难,不信,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以自己喜欢方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问:从第二自然段中你了解到什么?谁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答,答案不一)
教师引导思考:为什么挖井?
预设:因为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1)教师提问:“很远的地方”这个词说明什么?
预设:路程很远,吃水很困难。
(2)教师引导思考:看图片这是挑水的工具——扁担和水桶。这是在挑水。想象一下乡亲要走那么远的路去挑水,会有什么感觉?
预设1:这样挑水会很累。
预设2:这样挑的水不多、还很容易洒出来。
……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沙洲坝人民吃水的困难。
教师过渡:是呀,沙洲坝的村民们吃水实在太困难了,这一切被当时居住在那里的毛主席看见了,他可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们有感情的来读这句话。
学生有感情朗读。
4.教师提问:毛主席决定如何去做?
预设:他决定带领战士们和乡亲们挖井。
教师引导思考:再读题目,想一想“谁是挖井人”?
预设:毛主席、解放军战士和乡亲们是挖井人。
教师过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乡亲们和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井终于挖好了。请你有感情的读这段话。
指名朗读、齐读。
4.拓展想象:沙洲坝的村民们有了这口井,会干哪些事?
预设1:村民们可以洗衣服、做饭,比以前方便多了。
预设2:村民们还会用水种菜,不用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了。
……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过渡:毛主席是伟大的,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解决了沙洲坝村民们喝水难的问题。他的心中总是想着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读第三自然段找出答案。
2.教师引导思考:同学们,请再好好读读这句话,想想看,石碑立好后,乡亲们每天来到井边打水,看了以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过路人看见了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预设1:乡亲们看到会想:这就是我们的毛主席带领我挖的井。会说:感谢毛主席。
预设2:过路人会想:这就是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的井呀。会说:毛主席真伟大。
……
3. 教师小结:乡亲们以此来表达对毛主席,对战士们的思念和感谢。带着你的思念,带着你的敬佩读读石碑上的字。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布置任务:除了毛主席以外,还有好多的革命家、老前辈也是这样处处为人民服务,谁来讲一个?
教师过渡:今天同样也有许多叔叔、阿姨为我们能过上幸福生活在辛勤的工作,有的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做?
5.教师小结: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些为了大家的幸福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意思是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
6.齐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师板书:(时刻想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读说中通过课文中的明显信息,既体会到毛主席和战士们的奉献精神,又感悟到普通农民饮水思源的淳朴行为,在人文内涵的挖掘上,结合学生生活体验,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又超越文本,让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的生活。)
三、由扶到放,指导书写。
1.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来学写“江、没、以”三个字宝宝。
2.教师引导思考:写字时应保持什么样的姿势呢?我们来复习一下。学生读《写字歌》:身正肩要平,臂开两足安,莫忘三个一,看清再描仿,笔笔用心写,功到自然成。
3.出示“江”和“没”。
教师引导思考:请仔细观察,写好这两个字,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学习笔画“横折弯”。
师适时指导,示范书写:(江 没),学生书空。学生书写,并展示。
4.出示“以”。
教师引导思考:仔细观察,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师示范书写:(以)学生书空。
5.小组内竞赛描红、临帖,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识字,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发现能力。小组内竞赛写字,可以大大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他那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回家后,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家长听,并把今天学的生字认认真真地写两遍。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既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
五、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
毛主席
江 没 以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特别关注了语文要素的训练与培养。本课的语文要素是“读好长句,能从文中找出明显的信息”。本课第二课时依据语文要素目标,通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挖井?”“毛主席决定如何去做”“谁是挖井人”“沙洲坝的乡亲们是怎么做的”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读思结合,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反复读,多形式读,进而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找出明显的信息。引导学生学习阅读理解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在第二课时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挑水”,直观理解挑水不易,更深刻地理解乡亲们吃水之难,挖井之利。根据低年级学生特别,运用直观形象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中所传达的感情。本课还特别注重情感教育,注意教育引导学生要懂得感恩,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但由于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学生的想象能力欠缺,致使学生对于“革命”“很远的地方”等词语理解还不够到位,从而影响了对文意的深刻把握。学生对本课的历史背景也不是很了解,对毛主席的生平了解不深,为此,应在课下布置学生观看毛主席生平的电影或纪录片等,以增强对革命历史题材文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