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档属性

名称 邹忌讽齐王纳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04 11:24:12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唐)
一、导入新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的,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读这本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具有宏肆激越的风格,铺陈伟丽,叱咤雄豪,艺术上有很高成就,对后代文人的影响不小。
《战国策》简介:
编年体(年代)
纪传体(人物)
国别体(国家)
回顾:
按照史书体例的差异
按照记载时间的长短
如:《左传》
如:《史记》
如:《战国策》
如:《史记》、《资治通鉴》
如:《汉书》
通史(多于一个朝代的历史)
断代史(一个朝代的历史)
二、解题:
兼语句
“邹忌讽 纳谏”
齐王
齐王
注意
讽:不要误解为讽刺,而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课文由私事推而谏国事,由小及大的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
昳   窥  间进
期年     谤讥
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
三、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yì   kuī   jiàn
jī     bàng jī
zhāo   cháo
四、品读课文
(口头翻译、细细品味)
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三问
问妾: “吾孰与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也!”
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徐公不若 君之美也。
阅读第一段,说话看对象,试分析徐公三次问话的语气和神态。
第一次:(对妻子)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
第二次:(对小妾)严肃、疑虑、急切
第三次:(对客人)试探地小声问
读课文,鉴赏品味
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三 答:三人的回答在语气上有何不同?
妻——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为这样一位外表英俊而且才能卓越的丈夫而骄傲,恩爱之情溢于言表。
妾——在家中的地位较低,只是附和妻的话,对邹忌不如妻那样发自内心的赞美。
客——只是一句讨好主人的话,语气比其妻妾的回答平淡多了。
:比较“三问”、“三答”有何不同?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对象不同
身份不同
语气不同
不著一字,尽显风流。
三思—邹忌比美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课文分析
分析第一段。
1、提问: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
2、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答话,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的怎样的回答?
3、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
4、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提问:邹忌与徐公怎样比美?结果怎样?
5、而后写邹忌思考受蔽的原因,问:邹忌“暮寝而思之”,思的结果,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邹忌修人尺有余,而形貌映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
1、提问: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
问美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2、正是有了这点自信,才使他敢于和齐国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由此引出了他与妻、妾、客的答话,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怎样的回答?
明确:妻的回答表现了妻对他由衷的喜爱、爱恋之情溢于言表。(语气十分肯定,表现了妻子对丈夫的偏爱之情”)妾的回答,少了“君美甚”一句,“徐公何能及君也?”表现了地位低微的妾的畏怯心理。客人的答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更轻,表现出一种应酬、逢迎的态度。
3、邹忌的妻、妾、客异口同声地认为他比徐公漂亮,但答话语气程度有何差别?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4、接着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提问:邹忌与徐公怎样比美?结果怎样?
是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
5、而后写邹忌思考受蔽的原因,问:邹忌“暮寝而思之”,思的结果,认识到自己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
第一部分(1节)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还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进谏的缘起。
分析第二段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2、这段中,邹忌用自己的事情设喻,讽
谏齐王,用了逻辑中的类比推理方法,说
说邹忌讽谏怎样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的?
1、第二段大意是什么?
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为例,讽谏齐王——进谏的内容。
三比—威王受蔽



宫妇左右
朝廷之臣
四境之内



谏王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大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
臣之妻私臣
臣之妾畏臣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结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有求
方式:
设喻
探究:结合课文第二段,着重体会设喻说理的好处。
这一段内容可分两层。第一层,先以切身经历设喻,第二层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做比较。从而晓喻齐王要纳谏。
邹忌以自己与人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于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令(赏)—纳谏除蔽
一、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二、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三、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三变—谏王成功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分析第三段
1、提问: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
措施?可见齐王是怎样的国君?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受下赏”。 有错就改的国君。
2、齐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3、齐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
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除蔽结果
四国朝齐→
战胜于朝廷
小结
第三部分 :写齐威王虚心纳谏及其取得的巨大效果。
威王受蔽
(2)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邹忌比美
臣之妻→私我
臣之妾→畏我
臣之客→求我
(1)
威王除蔽
(3)
三令
面刺→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无可进者
除蔽结果:
(4)
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课堂小结
邹忌进谏
妻→私我
妾→畏我
客→求我
齐王纳谏
宫妇左右→私王
朝廷大臣→畏王
四境之内→求王
三比
三赏
三变
三思
三问、三答
战胜于朝廷


家事
国事
课堂总结
思考:邹忌在什么前提下“讽”齐王的?
三问
三答
三思
三比
三赏
三变
面对妻、妾与客的赞美,邹忌态度如何?
邹忌“入朝”是如何“讽”齐王的?
纳谏的结果如何?
整齐美
探究1:读课文,鉴赏品味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
邹忌解蔽的三思;
入朝见威王的三比;
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
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三叠排比”的奇特结构,使文章具有一线贯穿、晓畅淋漓的特点,叙事如江水东下,十分畅达,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关照。这样的结构,不仅使文章从全文来看有一种整齐美,而且使其内在韵律有一种进行曲般的节奏美。
小结
探究2:体会本文内容提要联系紧密,结构严谨的特点。
本文第一部分内容表面上看似乎与讽谏无关,实际上是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的本身,第三部分则是第三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核严谨。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
探究3: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会体会委婉劝说的方式的重要性。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这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邹忌:是一位足智多谋、娴于辞令、的谋士。
齐威王:是一位从谏如流的有魄力的开明君主。
总结人物形象:
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孰视之(仔细)
2、邹忌修八尺有余(又)
二、词类活用
1、群臣吏敏,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名词作动词,穿戴)
3、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认为…美/以…为美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5、闻寡人之耳者(一般动词的使动,使…听到)
特殊句式: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忌不自信。
(3)朝服衣冠
“者”“也”表判断
“不信自” ,宾语前置
(邹忌)朝服衣冠,省略句
三、文言句式
(一)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二)状语后置
1、欲有求[于我]也 2、能谤讥[于市朝]
3、皆以美[于徐公]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皆朝[于齐] 6、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三)定语后置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四)判断句
1、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不信自” ,宾语前置
“者”“也”表判断
(1)省主语
1、(忌)与坐谈 2、(邹忌)暮寝而思之
3、(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
(2)省宾语
1、与(之)坐谈 2、自以为不如(其美)
3、皆以(臣)美于徐公
(六)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被蒙蔽、受蒙蔽)
(七)固定句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跟…比,哪个…)
2、吾与徐公孰美(跟…比,哪个…)
(八).形容词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
(九)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美 :认为…美
闻: 使……听到
古今异义(古/今)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修理)
2、暮寝而思之(躺而不睡/泛指睡觉)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自私)
4、能谤讥于市朝(指责/诽谤、恶意中伤)
5、明日,徐公来(第二天/将要到来的下一天)
6、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处所、地点)
①朝服衣冠
②吾妻之美我者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⑧能谤讥于市朝
朝:在早晨,名词作状语。
美:以……为美,意动用法。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
地方:土地方圆。
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讽:委婉劝说。
谤讥:公开议论。
练 习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义
二、解释下列各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朝
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济而夕设版焉
2.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是可忍,孰不可忍
3.诚
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朝见,朝拜
朝廷
读zhāo,在早晨,名→状

通“熟”,仔细
什么
真心,诚意
实在,确实
果真(表假设)
朝见,朝拜
朝见,朝拜
朝见,朝拜
4.善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京中有善口技者
王曰:“善。”
善良的人,形→名
好的
擅长
好,可以。表示同意或应允
6.修
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身高
治理,整治
修建
5.私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见张良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偏爱
私下
私人的,自己的
8.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汤熨之所及也
7.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时候
偶尔
参 与
夹杂
比 得上
追上
等到
到达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忌不自信。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王之蔽甚矣。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三、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我的妻子赞美我,是因为偏爱我。
课时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个生动的古人纳谏故事,不仅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而且从中受到良好的教益。希望同学们能熟读背诵这篇课文,反复体味,用心领悟,做到学以致用。
再见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