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老山界 课件(22张PPT+2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6 老山界 课件(22张PPT+27张PPT)+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5 18:36: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老山界》第一课时
单元
2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习目标
1、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重点
1、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难点
1、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2、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听写,复习上课时内容。
听写,回忆
基础知识积累、巩固内容
讲授新课
展示本课目标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景物描写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阅读“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12-18),思考:1、
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12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18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这段描写行不行?3、14、15、16三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21-22段,思考:1、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2、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论体会。阅读第29段,思考:1、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2、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难翻的老山界碑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
?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读找出,批注讨论,明确批注
明确目标学习景物描写
拓展练习
见题单
拓展
课堂小结
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精到的叙事——按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来叙述,同时又善于穿插,使行文前后照应。生动的描写——一方面写山路的陡峻和翻山的困难,一方面写出红军的豪迈。
学会总结概括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老山界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新知导入
老山界
决定翻山——开篇点题,简介老山界
翻山经过
山脚访瑶家
“之”字拐的路上行军
山腰露宿
攀登雷公岩
到达山顶
下山感受
翻山之后——“小得多”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坚强的意志
乐观的精神
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习目标
新知讲解
找出登山过程中的三处景物描写部分:
1
夜晚翻山的部分
(“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一段。)
2
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
(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3
下山部分
(从“我们一口气跑下去”到“清得透底”。)
阅读“满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的上去”(12-18),思考:
1、
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12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18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这段描写行不行?
3、14、15、16三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1、
怎样理解第一段描写中的“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与星光连接起来,是一种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之”字形说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与星光连接,写山势之高;表现了老山界的险峻,而“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既表现出火光与星光相连的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又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奇观”本来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见的景观或景象。
2、
12段描写了红军夜晚爬山的“奇观”,18段为什么还要继续描写红军爬山的景象?删去这段描写行不行?
不能删。这段描写是前段夜景的补充,它通过作者的动作和感受(“一步一步的上去”“向上看……向下看”)进一步写出了山势的险峻陡峭,写活了红军夜晚攀登老山界这一壮丽、宏伟的奇观,反映了红军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3、14、15、16三段删去好不好?为什么?
不能,
这三段写战士们的呼喊表明他们团结一心、力争上游、
勇于战胜艰难险阻的乐观情绪。同时也侧面表明山高路陡。
阅读21-22段,思考:
1、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2、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论体会。
1、作者交代说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这两者是否矛盾?
“横着心”说明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又说明红军严明的组织纪律性
。“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既说明战士们太疲劳了,又写出了他们置生死于度外、从容镇定、坦然的襟怀。
2、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论体会。
“浑身打着颤”、“把身子蜷起来”
“颤”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寒气刺骨的情景。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
大自然的夜景是那样美妙,星星好像宝石缀在夜幕上。
“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和连绵,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矗立”,形象的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的长征必胜的信念。
“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写这一段的?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比喻、排比。形象生动的描绘出瑰丽的山色夜景的静谧。
“像春蚕在咀嚼桑叶”时连续不断的细微声音,比喻战士们轻细的话语声,说明战士们被冻醒次数之多;
“野马奔驰”写半夜山风之大,又喻寒风刺骨;
“山泉呜咽”用拟人化手法喻山泉时断时续又暗指山势崎岖;
“波涛澎湃”形容林木被风刮动的声音。
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烘托出夜之静谧,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视觉:星星、山峰、山谷。从上到下的顺序。
听觉:不可捉摸的声响
阅读第29段,思考:
1、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
2、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
1、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
“英勇得很”是由衷的赞叹,她们在行军中有着慰问、帮助、看护和自己翻山的多重任务,所以需要双倍的勇气。作者这一赞叹,抒发了红军战士的豪情。
作者用“叹息”一词,拟人化地讽刺了围追红军的反动军队,又用了反问的手法想象出敌军士兵无可奈何、厌恶内战的情绪,进一步衬托出红军北上抗战,不怕远征难的革命豪情。
2、怎样理解“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这句话。
“难翻的老山界碑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如何理解“笨重”

笨重本是庞大沉重的意思,文中指翻越老山界的红军部队不是轻
装行军,队伍里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装备等,由此更突出了
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
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
表达了克服困难后的愉快,表现战士们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堂练习
阅读22段,做题:
1、概括本段内容。
半夜冻醒所见所闻。
2、赏析句子“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运用排比、比喻、对比修辞,生动形象写出瑰丽的山色夜景的静谧,表现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拓展提高
课外阅读红军长征故事。
课堂总结
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精到的叙事——按时间变化和空间转移来叙述,同时又善于穿插,使行文前后照应。
生动的描写——一方面写山路的陡峻和翻山的困难,一方面写出红军的豪迈。
作业布置
完成拓展练习和A+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老山界
决定翻山——开篇点题,简介老山界
翻山经过
翻山之后——“小得多”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精到的叙事
生动的描写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老山界》练习
基础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瑶山(yáo
)
惊惶(huáng)
攀谈(pān)
苛捐杂税(shuì)
B.欺侮(wǔ)
道歉(qiàn)
灌输(guàn)
酣然入梦(gān)
C.峭壁(qiào)
缀着
(zhuì)
矗立(chù)
不可捉摸(zhuō)
D.咀嚼(jué)
呜咽(yè)
督促(dū)
大显身手(xi?n)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璧,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B.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C.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
滔滔黄河水,浩浩荡荡向东奔流。
C.
她失眠了,难以入睡,吃了安眠药才酣然入梦。
D.
人们对这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坏蛋深恶痛绝。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方法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B.我渐渐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C.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浑厚雄壮的交响乐。
D.听了潜水员的搜救经历,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拓展阅读
红军师长断肠铭志
①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红五军团是全军的后卫,而红五军团的第三十四师则又奉命作为红五军团的后卫,因此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
②陈树湘是长沙人,家中以种菜、宰猪、帮厨为生。因为他每天要去一岭之隔的清水塘挑水送菜,因此认识了住在那里的毛泽东及其妻杨开慧等人,并深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20岁时,他终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生涯,并以善战善守誉满红军。
③长征开始后,陈树湘的三十四师常常是兵不卸甲、马不卸鞍,随时同尾追之敌展开激战。
④1934年的湘江战役打响后,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和即将展开的殊死战斗,陈树湘镇定自若,指挥三十四师与敌军鏖战了四天五夜,硬是用刺刀、手榴弹击退了敌军一次次进攻,终于为中央和军委两个机关纵队及红八军团渡过湘江赢得了时间。
⑤在一次次炮火猛攻下,三十四师被切断后路,孤军奋战在湘江东岸的几个小山包上。陈树湘接到的最后指令是:全力突围,于凤凰嘴一带渡江,追赶前行部队,如果不能渡江,就在兴安以南山地开展游击战。
⑥陈树湘最后一次集合阵地上的战士,清点人数,仅存的一个连长向他报告:“我们现在还有53人,15名轻伤,7名重伤。枪支有余,然而子弹只有103发……”听到这些,陈树湘半天说不出话。这位连长接着说:“师长,趁现在还有一点兵力,我们掩护您突围吧。”战士们也齐声跟着喊。陈树湘却干脆地回答:“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师长、连长、战士之分了,我也是一个兵,我们要并肩战斗,宁死不做俘虏!”
⑦12月12日,在与敌军又一次的激烈交火中,陈树湘不幸腹部中弹受伤。鲜血把衣服都浸透了,他用皮带压住伤口,被战士用担架抬着走。为了不拖累大家,他多次挣扎着要从担架上下来,同时用恳求的语气命令道:“你们抬着我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吗?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了,现在重要的是保存革命力量,你们都是革命的火种,要想尽一切办法冲出去!”可战士们怎么会丢下自己的师长不管呢?仍强迫他躺在担架上。不一会儿,抬担架的两个战士也中弹倒地,陈树湘从担架上滚下来……
⑧由于失血过多,陈树湘昏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渐渐苏醒过来,朦胧中,听见几个人在说话:“抓了几个共军,我们可以领赏了……看,他的肠子都露出来了。”原来,陈树湘已落入敌手,敌人正将他押往道县保安团司令部。
⑨陈树湘突然打了个冷战,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成了敌人的俘虏。一阵疼痛后,他又失去了知觉。当再次醒来时,一个信念在他脑海里翻腾:决不能当俘虏!于是,他乘敌不备,伸手摸到了自己湿热的肠子,一咬牙,一股脑将肠子掏了出来,然后一声大叫,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⑩凶残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在当地示众,同时杀害了他的警卫员。当地百姓为其壮举所感动,在夜里悄悄地将陈树湘的遗体和他的警卫员一道掩埋在潇水河畔,这便是当地无人不晓的双坟。
(选自《百家讲坛》)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2.
画线的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3.赏析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陈树湘是一个怎样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老山界》教师卷
基础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瑶山(yáo
)
惊惶(huáng)
攀谈(pān)
苛捐杂税(shuì)
B.欺侮(wǔ)
道歉(qiàn)
灌输(guàn)
酣然入梦(gān)
C.峭壁(qiào)
缀着
(zhuì)
矗立(chù)
不可捉摸(zhuō)
D.咀嚼(jué)
呜咽(yè)
督促(dū)
大显身手(xi?n)
【答案】B
【解析】酣然的“酣”应读作“hān”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璧,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B.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C.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答案】A
【解析】绝璧应写作“绝壁”。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B.
滔滔黄河水,浩浩荡荡向东奔流。
C.
她失眠了,难以入睡,吃了安眠药才酣然入梦。
D.
人们对这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坏蛋深恶痛绝。
【答案】C
【解析】酣然入梦是畅快的入睡。此处不符合语境。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方法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B.我渐渐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C.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浑厚雄壮的交响乐。
D.听了潜水员的搜救经历,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答案】A
【解析】“效率”和“改进”搭配不当。
拓展阅读
红军师长断肠铭志
①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红五军团是全军的后卫,而红五军团的第三十四师则又奉命作为红五军团的后卫,因此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肩上的责任十分重大。
②陈树湘是长沙人,家中以种菜、宰猪、帮厨为生。因为他每天要去一岭之隔的清水塘挑水送菜,因此认识了住在那里的毛泽东及其妻杨开慧等人,并深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20岁时,他终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生涯,并以善战善守誉满红军。
③长征开始后,陈树湘的三十四师常常是兵不卸甲、马不卸鞍,随时同尾追之敌展开激战。
④1934年的湘江战役打响后,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人和即将展开的殊死战斗,陈树湘镇定自若,指挥三十四师与敌军鏖战了四天五夜,硬是用刺刀、手榴弹击退了敌军一次次进攻,终于为中央和军委两个机关纵队及红八军团渡过湘江赢得了时间。
⑤在一次次炮火猛攻下,三十四师被切断后路,孤军奋战在湘江东岸的几个小山包上。陈树湘接到的最后指令是:全力突围,于凤凰嘴一带渡江,追赶前行部队,如果不能渡江,就在兴安以南山地开展游击战。
⑥陈树湘最后一次集合阵地上的战士,清点人数,仅存的一个连长向他报告:“我们现在还有53人,15名轻伤,7名重伤。枪支有余,然而子弹只有103发……”听到这些,陈树湘半天说不出话。这位连长接着说:“师长,趁现在还有一点兵力,我们掩护您突围吧。”战士们也齐声跟着喊。陈树湘却干脆地回答:“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师长、连长、战士之分了,我也是一个兵,我们要并肩战斗,宁死不做俘虏!”
⑦12月12日,在与敌军又一次的激烈交火中,陈树湘不幸腹部中弹受伤。鲜血把衣服都浸透了,他用皮带压住伤口,被战士用担架抬着走。为了不拖累大家,他多次挣扎着要从担架上下来,同时用恳求的语气命令道:“你们抬着我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吗?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了,现在重要的是保存革命力量,你们都是革命的火种,要想尽一切办法冲出去!”可战士们怎么会丢下自己的师长不管呢?仍强迫他躺在担架上。不一会儿,抬担架的两个战士也中弹倒地,陈树湘从担架上滚下来……
⑧由于失血过多,陈树湘昏了过去。不知过了多久,他渐渐苏醒过来,朦胧中,听见几个人在说话:“抓了几个共军,我们可以领赏了……看,他的肠子都露出来了。”原来,陈树湘已落入敌手,敌人正将他押往道县保安团司令部。
⑨陈树湘突然打了个冷战,他万万没有料到自己成了敌人的俘虏。一阵疼痛后,他又失去了知觉。当再次醒来时,一个信念在他脑海里翻腾:决不能当俘虏!于是,他乘敌不备,伸手摸到了自己湿热的肠子,一咬牙,一股脑将肠子掏了出来,然后一声大叫,绞断了肠子,壮烈牺牲,时年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共和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
⑩凶残的敌人割下他的头颅,在当地示众,同时杀害了他的警卫员。当地百姓为其壮举所感动,在夜里悄悄地将陈树湘的遗体和他的警卫员一道掩埋在潇水河畔,这便是当地无人不晓的双坟。
(选自《百家讲坛》)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答案】师长陈树湘带领战士们孤军奋战,受伤被俘,断肠铭志。
【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概括,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按照“什么人+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格式概括。组织语言时,最好以“师长陈树湘”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师长陈树湘”带领战士们孤军奋战,受伤被俘,断肠铭志的事件。
2.画线的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这些描写写出了师长陈树湘受伤后为不连累大家,劝大家放弃抬自己的情景,表现出师长的视死如归,不顾个人安危的品质。
【解析】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类型的辨析,结合画线语句,特别是“挣扎”“恳求”等词语分析。“你们抬着我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吗?不要做无谓的牺牲了,现在重要的是保存革命力量,你们都是革命的火种,要想尽一切办法冲出去”为语言描写。“挣扎着要从担架上下来”为动作描写。“恳求”为神态描写。
3.赏析第⑨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案】“摸到”“掏”“绞断”三个动词,表现他信念坚定、坚决果断、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精神。极富表现力,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结合几个动词描述的画面及表现的人物形象分析。“摸到了自己湿热的肠子”“一股脑将肠子掏了出来”“绞断了肠子”中的“摸到”“掏”“绞断”这三个干净利落的动作,展现了他信念坚定、坚决果断、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精神。这几个动词极富表现力,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一定要答出动词对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意义。
4.陈树湘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从“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师长、连长、战士之分了,我也是一个兵,我们要并肩战斗,宁死不做俘虏”等语言描写,从“一咬牙,一股脑将肠子掏了出来,然后一声大叫,绞断了肠子”等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陈树湘是一位革命意志坚定、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
【解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师长、连长、战士之分了,我也是一个兵,我们要并肩战斗,宁死不做俘虏”等语言描写,从“一咬牙,一股脑将肠子掏了出来,然后一声大叫,绞断了肠子”等动作描写,即可概括出他是一位革命意志坚定、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老山界》第一课时
单元
2
学科
语文
年级

学习目标
掌握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学习词语。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
掌握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学习词语。
难点
掌握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一幅红军长征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

激趣
讲授新课
介绍背景: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展示学习目标:掌握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学习词语。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代表作《金色的鱼钩》《老山界》等。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第一座大山。字词学习、练习。见题单读课文,请勾出文中的时间、地点词语,思考每个时间段和每个地点人们做的事。填写下表。
时间
地点
人物

动第一天下午天黑夜里半夜第二天黎明以后下午总结:文章是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
分段:你认为“老山界”难走吗?表现在什么地方?
了解文章背景读读,勾画,补充基础知识积累理解时间变换和地点转移讨论,在文中找证据
便于理解课文明确目标了解文常关注基础明确写作顺序明白红军的精神
拓展作业
阅读12-22段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如何理解“奇观”?2.这段文字写出山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试举例说明。3.为什么要写红军一路的呼喊?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课堂小结
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老山界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你知道这幅图吗?你在哪里见到过?能说说吗?
背景介绍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8万6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越过广西东北角的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陆定一
掌握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学习词语。
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新知讲解
作者简介: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代表作《金色的鱼钩》《老山界》等。
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是红军长征经过的第
一座大山。
读课文:
字词学习、练习。
请勾出文中的时间、地点词语,思考每个时间段和每个地点人们做的事。。
攀谈
峭壁


咀嚼
呜咽
督促
灌输
欺侮
矗立
蜷起
缀着
苛捐杂税
酣然入梦
不可捉摸
pān
qiào

lu
jǔjué


shū

chù
quán
zhuì

hān
时间
地点
人物





下午
天黑
夜里
半夜



黎明以后
下午
瑶民家
瑶家大嫂
红军战士
攀谈,宣传红军策,使瑶民理解了红军。
山脚下
红军战士
开始爬山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夜行军
半山腰
红军战士
半夜露宿
雷公岩
红军战士、医务人员
爬山,翻越雷公岩
山顶
红军战士
任务完成,下山
总结:
文章是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展开叙述的。
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2段):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0)山脚访瑶家。
第二层:(11——32)红军翻越老山界。
主要内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
3.攀登雷公岩;
4.继续登山,到达山顶;5.山顶所思。
第三部分:写作者的感受。
合作·探究
你认为“老山界”难走吗?表现在什么地方?
困难






行路
睡觉
吃饭
处境


就在、陡极了
好快些
只有、打颤
横着心
粮食奇缺
鼓勇气
伤员、敌人、老百姓
帮助、讥笑
红军战士克服了行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这些困难,体现他们身上什么精神呢?
坚强的意志,英勇的精神,乐观的态度
1.“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如何理解“奇观”?
?
?
2.这段文字写出山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试举例说明。
?
?
3.为什么要写红军一路的呼喊?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奇观”一词既表现出火光与星光相连的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又表现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山的特点是:山陡山高,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这句说明山高;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这句说明山陡。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从不同角度写出声音的变化,表现了深夜的静谧,突出了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胸怀和敢于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
表现红军战士的团结一心、力争上游、用于战胜艰难险阻的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总结
本文具体的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堂练习
下列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瑶山(yáo
)
惊惶(huáng)
攀谈(pān)
苛捐杂税(shuì)
B.欺侮(wǔ)
道歉(qiàn)
灌输(guàn)
酣然入梦(gān)
C.峭壁(qiào)
缀着
(zhuì)
矗立(chù)
不可捉摸(zhuō)
D.咀嚼(jué)
呜咽(yè)
督促(dū)
大显身手(xi?n)
?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璧,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B.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C.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滔滔黄河水,浩浩荡荡向东奔流。
她失眠了,难以入睡,吃了安眠药才酣然入梦。
人们对这些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的坏蛋深恶痛绝。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方法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改进。
B.我渐渐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C.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浑厚雄壮的交响乐。
D.听了潜水员的搜救经历,许多同学感动得热泪盈眶。
?
拓展提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⑧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作业布置
完成读读写写抄写积累及选择练习
板书设计
老山界
决定翻山——开篇点题,简介老山界
翻山经过
山脚访瑶家
“之”字拐的路上行军
山腰露宿
攀登雷公岩
到达山顶
下山感受
翻山之后——“小得多”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坚强的意志
乐观的精神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