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含答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6 08:5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点分析
由此可见,课文学习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弥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应认真学习课文,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八下语文总复习1
第一单元
1、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2、贺敬之,1924年生,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山东枣庄市峄县人(今山东台儿庄)。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主要作品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文学常识
3、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延安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文学家》主编,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4、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主要收集在
《羽书》《黑红点》《北极星》《忘年》等文集。代表作有散文《南泥湾》《一坛血》《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我没见过长城》
等,这些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练的语言,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喜爱。
文学常识
词汇积累
钳 撮 偏僻 行辈 照例 欺侮
宽慰 嘱咐 怠慢 礼数 撺掇 凫水
潺潺 踊跃 家眷 皎洁 好歹
qián
cuō

háng


wèi
zhǔ fù
dài
shù
cuān duo

chán
yǒng yuè
juàn
jiǎo
dǎi
1.
2.
词汇积累
盏 登时 糜子 油馍
脑畔 眼眶
zhǎn
dēng
méi

pàn
kuāng
词汇积累
3.
瞳仁 恬静 亢奋 晦暗 束缚 羁绊 闭塞 冗杂 严峻 震撼 磅礴 辐射 渺远 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tóng
tián
kàng
huì



rǒng
jùn
hàn
páng bó

miǎo
chè
tàn
jiá
词汇积累
4.
争讼 领域 斡旋 静穆 思慕 怅惘
锵然 褪色 燎原 熙熙然 暖融融
马前卒 人情世故
sòng

wǎng



qiāng
tuì
liáo

róng

shì gù
词汇积累
词汇积累
【归省】
【行辈】
【怠慢】
【撺掇】
【悠扬】
【纠葛】
【依稀】
【宽慰】
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排行和辈分。
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模模糊糊。
宽解安慰。
【亢奋】
【晦暗】
【束缚】
【羁绊】
【蓦然】
【冗杂】
【辐射】
【恬静】
【惊心动魄】
【渺远】
【烧灼】
指高温炙烫。文中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感染着观众。
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
安静。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同“邈远”。遥远。
极度兴奋。
昏暗。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内。
缠住不能脱身;束缚。羁,约束。
突然,猛然。
繁杂。
词汇积累
【斡旋】
【掌故】
【思慕】
【怅惘】
【铿然】
【燎原】
【争讼】
调停;调解。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思念(自己敬仰的人)。
惆怅迷惘;心里有事,没精打采。
形容声音响亮有力。
(大火)延烧原野。
因争论而引起诉讼。
词汇积累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
声音突然中止。
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
形容情绪热烈,争先恐后。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现在写作“缥缈”。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光线、气体、声音等)向四外扩散。
月光不明,在文中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同“婉转”。形容(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月亮等)明亮而洁白。
【自失】
【踊跃】
【漂渺】
【屹立】
【絮叨】
【弥散】
【朦胧】
【宛转】
【皎洁】
【仙山楼阁】
指仙人所居住的仙境。多用于形容奇异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意思相近的成语有“仙山琼阁”等。
词汇积累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大起大落】
形容起伏变化极快极大。
【静穆】
【褪色】
【熙熙然】
【垂珠联珑】
【吹角连营】
【斗方大字】
【人情世故】
【马前卒】
温和欢乐的样子。
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第的奢华。
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文中指一尺见方的大字。斗方,书画所用的一尺见方的纸。
指为人处世的方法、道理和经验。
旧时指在马前供奔走役使的人,现用来比喻在前面奔走效力的人。
安静庄严。
比喻某种情景、意识、本色等逐渐淡漠以至忘记。
一回又一回。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成方式往往用叠字,表示数量多。
【心窝】
【几回回】
【登时】
【脑畔上】
【天南海北】
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立刻。
文中指窑洞的顶上。
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不同地方;形容(说话)漫无边际。
词汇积累
整体感知
平桥概况
伙伴游玩
无船出行
夏夜行船
赵庄看戏
停船吃豆
深夜返回
再谈吃豆
盼社戏
看社戏
忆社戏
1.
全诗以诗人离别十年后重返延安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为线索,
即“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激动、跳跃

深厚

真挚、亲切

热情、明快

激越、昂扬
2.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
壮阔
豪放
火烈
好一个安塞腰鼓!
5-13
宏伟场面
23-27
绮丽舞姿
18-22
击鼓后生
14-17
雄壮声响
3.
__________
整体感知
①挑着灯笼接祖父
②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学
③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④跟着龙灯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
⑤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⑥在纱灯上描红
⑦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帝
⑧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乡村日常生活类
乡村艺术表演类
乡村年节欢庆类
历史文化类
4.
总的感情基调:深情,激情。
早年乡村生活——深情
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激情
方法指导1
1.什么是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侧面描写一般有对正面描写做有益补充,激发读者想象力和表现人物性格等作用。
常见的方法:①以人衬人:意即写此人是为衬彼人;②以物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物;③以景衬人:要写人,先避开不写,而写有关的景。
侧面描写
2.考查形式
①文中对……的描写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②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现某事物?
③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表现手法,试分析它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答题模式
采用了侧面描写,通过对……的描写,表现了……特点(精神、品格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什么是比兴
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方法指导2
方法指导3
排 比
1.什么是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分为并列式排比和递进式排比两类。
2.考查形式
①这个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②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3.答题模式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突出了、说明了)+对象+特性。
课文回顾1
1、《社戏》鲁迅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建,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因为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然而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而他们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识字。
我们每天的事情大概是掘蚯蚓,掘来穿在铜丝做的小钩上,伏在河沿上去钓虾。虾是水世界里的呆子,决不惮用了自己的两个钳捧着钩尖送到嘴里去的,所以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其次便是一同去放牛,但或者因为高等动物了的缘故罢,黄牛水牛都欺生,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这时候,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秩秩斯干,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赵庄是离平桥村五里的较大的村庄;平桥村太小,自己演不起戏,每年总付给赵庄多少钱,算作合做的。当时我并不想到他们为什么年年要演戏。现在想,那或者是春赛,是社戏⑹了。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忽然间,一个最聪明的双喜大悟似的提议了,他说,大船?八叔的航船不是回来了么?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我高兴了。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他们白天全有工作,要他熬夜,是不合情理的。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
诚然!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便不再驳回,都微笑了。我们立刻一哄的出了门。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近台没有什么空了,我们远远的看罢。阿发说。
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果然近不得台旁,大家只能下了篙,比那正对戏台的神棚还要远。其实我们这白篷的航船,本也不愿意和乌篷的船在一处,而况没有空地呢……
在停船的匆忙中,看见台上有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斗,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我们便都挤在船头上看打仗,但那铁头老生却又并不翻筋斗,只有几个赤膊的人翻,翻了一阵,都进去了,接着走出一个小旦来,咿咿呀呀的唱。双喜说,晚上看客少,铁头老生也懈了,谁肯显本领给白地看呢?我相信这话对,因为其时台下已经不很有人,乡下人为了明天的工作,熬不得夜,早都睡觉去了,疏疏朗朗的站着的不过是几十个本村和邻村的闲汉。乌篷船里的那些土财主的家眷固然在,然而他们也不在乎看戏,多半是专到戏台下来吃糕饼水果和瓜子的。所以简直可以算白地。
然而我的意思却也并不在乎看翻筋斗。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托桂生买豆浆去。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
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然而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本来是我所最怕的东西,尤其是怕他坐下了唱。这时候,看见大家也都很扫兴,才知道他们的意见是和我一致的。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的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哈欠来。双喜终于熬不住了,说道,怕他会唱到天明还不完,还是我们走的好罢。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拔了篙,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⑺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蹋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一九二二年十月。
?2、《回延安》贺敬之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十年来革命大发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 延安
3、《安塞腰鼓》刘程章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安塞腰鼓!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个安塞腰鼓!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河山、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4、《灯笼》吴伯萧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斗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宏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又跳的鬼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跪堂谱,“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
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事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宵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给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么?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衔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
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
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迟迟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嫖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课堂小结
1.《社戏》通过叙写“我”童年时与农村孩子看社戏的美好往事,刻画了一群栩栩如生的农家孩子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感和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2.《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课堂小结
3.《安塞腰鼓》作者以激情四射的语言,描写了安塞腰鼓的热烈豪放、激越亢奋以及它所蕴含的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了黄土高原上朴实坚韧的劳动人民,更赞美了一种自由坦诚、热烈奔放、坚韧顽强的生命状态,催人奋进。
4.《灯笼》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回忆了与灯笼相关的童年生活、亲情故事、英雄人物等,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对亲人的感激,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表现出作者志存高远、希望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以及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
牛刀小试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行辈(háng) 絮叨(wēn)  船橹(lǔ)
B.不惮(dàn)  归省(shěng)  撺掇(cuān)
C.凫水(fú)  旺相(xiāng)  潺潺(chán)
D.竹篙(gāo)  晌午(shǎng)  松懈(xiè)
【解析】A项中“絮”应读xù,B项中“省”应读xǐng;C项中“相”应读xiàng。
D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踊跃  驳回  希奇  偏僻
B.好歹  皎洁  诚肯  弄潮
C.乌蓬  吩咐  屹立  欺侮
D.家眷  礼数  聚拢  怠慢
【解析】A项中“希”应为“稀”;B项中“肯”应为“恳”;C项中“蓬”应为“篷”。
D
3.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
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
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
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
【解析】D项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D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B.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C.鲁迅先生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一百年了。
D.近来,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
【解析】A项“说”在中间,前后都是一个人说的话,“说”后面应为逗号。
A
5.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糜子(mí)  延安(yán)  柳林铺(pù)
B.心窝(wō)  白羊肚(dù)  油馍(mó)
C.肩膀(bǎng)  眼眶(kuāng) 登时(dēng)
D.气喘(chuǎn) 浪花(làng)  明镜(jìng)
【解析】A项中“糜”应读“méi”;B项中“肚”应读“dǔ”;C项中“眶”应读“kuàng”。
D
6.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口呀莫要这么历害地跳
B.红旗飘飘把手招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
D.保卫延安你们废了心
【解析】A项中“历”应改为“厉”;C项中“窖”应改为“窑”;D项中“废”应改为“费”。
B
7.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夸张)
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借代)
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解析】A项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A
8.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
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C.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解析】A项应为“一头/扑进/亲人怀”。
A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蹦跳  闪射  瞳仁  诲暗
B.束缚  羁绊  闭塞  冗杂
C.严俊  搏击  震撼  磅礴
D.辐射  渺远  璇转  凝聚
【解析】A项中“诲”应为“晦”;C项中“俊”应为“峻”;D项中“璇”应为“旋”。
B
10.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2)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3)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A.拟人 排比 比喻 B.比喻 夸张 拟人
C.拟人 排比 夸张 D.拟人 夸张 拟人
A
【解析】(1)句从“生养”“承受”等词可以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句连用三个“……你”构成排比;(3)句把“后生”比作“石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极度兴奋)
C.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光线昏暗)
D.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声音突然中止)
【解析】C项在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C
1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黄土高原上,   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观众的心也   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   ,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A.爆 突然 颤抖 寂静 B.演 蓦然 颤抖 恬静
C.爆 蓦然 战栗 寂静 D.演 突然 战栗 恬静
C
【解析】①句“演”过于平淡,“爆”字更能表现出安塞腰鼓的气势,排除B项和D项;②句“蓦然”比“突然”程度上更重,更能表现出观众被安塞腰鼓所影响的程度,据此可排除A项,正确答案为C。
13.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焚身(fén) 神龛(hé) 犬吠(fèi) 斡旋(wò)
B.皎洁(jiǎo)施粥(zhōu)锵然(jiāng)官衔(xián)
C.争讼(sòng)领域(yù) 鹦鹉(yīng) 可悯(mǐn)
D.联珑(lǒng) 磷火(lín) 姊妹(zǐ) 褪色(tuì)
【解析】A项中“龛”应读“kān”;B项中“锵”应读“qiāng”;D项中“珑”应读“lóng”。
C
1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罔。
B.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做点辍。
C.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D.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斓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
【解析】A项“罔”应写作“惘”;B项“辍”应写作“缀”;D项“斓”应写作“阑”。
C
1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
B.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C.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
D.自然,若是纱灯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
【解析】A项,“司马懿探山”是一部戏曲,要加上书名号;B项,“有着行好的意思”后面应该用分号;D项,“尚书府”是地名,应该加引号。
C
16.下列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大火)延烧原野。
B.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
(成绩等)显著;卓著。
C.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
安静庄严。
D.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
为人处世的道理。
【解析】 “辉煌”在这里是光辉灿烂的意思。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