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与面积
教学内容: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P72
结果分类: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⒈能借助画草图、写思路等策略解决“已知面积求周长”或“已知周长求面积”的问题。
⒉经历“理解题意、探索策略、列式解答、回顾总结”等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提高表征和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⒊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解决“已知面积求周长”或“已知周长求面积”的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已知周长(面积)求面积(周长)”一类问题的题意,并会正确表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⒈谈话激趣
⒉引入草图,感受价值
将一根铁丝折成一个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9dm,宽是7dm,这根铁丝有多长?
⑴尝试口答
⑵(媒体)结合草图想一想,求“铁丝有多长”,也就是求什么?
⑶求“正方形有多大”是求什么?
⒊揭示课题
借助草图,可以清晰展示脑海中想象的画面,还可以帮助我们清楚的找到已知的信息和要求的问题。今天,我们就借助这个好办法来研究图形的周长与面积。
二、新授
㈠已知面积求周长
⒈借助草图,理解题意
⑴收集信息
小胖用一根铁丝围了一个面积是60平方分米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0分米。【默读题目】
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能否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问题:这根铁丝有多长?
⑵学画草图
根据题意,画出草图,并将已知条件信息标注在草图上。
提问:求“铁丝有多长”,也就是求什么?(将问题也标注在草图上)
操作:按要求完善草图
⑶正确表征
根据草图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题意。 【板书】已知面积求周长
小结:看来,草图确实使题目意思更加清楚了。画草图时,不但要画出图形,还要将已知条件和问题准确标注在图形上。
⒉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⑴尝试分析
提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你准备怎样做?(同桌讨论)
交流并追问:从问题出发,还需什么条件?
从条件出发,能够得到什么?(结合草图)
⑵辅助策略
提问:先求周长还是先求宽?为什么?(追问、转问)
小结: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分两步。从条件出发,已知面积和长,能求出宽,进而求出周长;从问题出发,要求出周长,也需要先求出宽。所以,综合分析来看,已知面积求周长,要先求出宽,再求出周长。对于这样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像这样将解题的思路按顺序写出来。
板书:1、求宽;2、求周长(同桌说一说、写一写)
⑶列式解答
根据思路,列式解答并利用草图检验。(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㈡已知周长求面积
小亚用同样的铁丝围了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有多大?
⒈理解题意
提问: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同样的铁丝”说明什么?(隐藏条件)
2.独立尝试
要求:⑴根据题意,画出草图;⑵综合分析,写出思路;⑶根据思路,列式解答
⒊交流反馈
提问:根据草图说说已知和问题 【板书】已知周长求面积
㈢回顾总结,积累经验
回顾刚刚的解题过程,像这样“已知面积求周长”或“已知周长求面积”的问题,可以先借助草图确定已知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再通过综合分析,按序写出解题思路;最后,根据解题思路列式计算并解答。
二、巩固
1.小巧仍然用这根铁丝围了一个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宽是4分米,求这个长方形的大小。(先画草图再解答,独立尝试,交流时,可借助草图理解数量关系)
2.观察提问
周长:32dm 周长:32分米 周长:32分米
提问:观察小伙伴们用同一根铁丝围出的不同长、正方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3.小丁丁也拿到了一根同样的铁丝,他靠着一面墙围出了一个长方形,已知这个长方形的长是14分米,求围出的长方形有多大?
⑴提问:小丁丁的围法和之前的小伙伴相比,有什么不同?
追问:能否根据想象画出草图?
⑵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尝试画图、分析、解答。
四、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