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八年级历史《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执教者 张孟进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教材分析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第四课,主要讲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以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两子目为并列关系。
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基本取得的胜利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得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为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五年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而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目,为1956年中国开始全面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一五计划时进行的生产力的建设,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也要相应地发展,于是同时开始了三大改造。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从代表人民意愿角度看政治协商会议制度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了铺垫。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的宪法,从法律上看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接下来的社会主义的探索做了政治上的保障。
所以本课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历史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他们初步具备识读历史图表、叙述相关史实的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历史基本方法,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如何历史的眼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处理仍有难度。需要进行讲解引导,提高理解历史、揭示历史、分析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问题引导、辅助学生分析材料,认识1953年开始实施五年计划、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合理性;以及五年计划基本任务和颁布1954年宪法的合理性。既培养了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出示材料,培养学生用比较的方式,深入理解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的意义。
3、通过两个事件开始时间和任务的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通过成就的探索,突出强调人民的积极参与是实现成就的重要因素。最后联系即将开始的十四个五年计划和刚刚结束的两会,达成一个升华,展望一个期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重点是一五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合理性探索,及深入的了解了背景,又是对坚信共产的正确领导形成一种共识。避免了学生机械简单鼓励的看问题。五四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影响)?
难点 难点是全面的、深刻的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意义。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一节非常传统的历史课,主要讲述的是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思路非常明显,同时也限制了老师对整篇课文的知识建构。在认真阅读了本课内容后,设置为时间上的探索、任务上的探索、成就上的探索三部分构成,情感上落脚点放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上。
教学方法 史料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创设情境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请回顾上一个单元我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回顾旧知。 回顾了上一个单元的知识,为本课两个事件的展开的背景做了知识上的铺垫。同时也降低整合后问题的难度,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一、第一篇章、一五计划和人大制度“开启”时间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
我国的五年计划经济始于什么时候?
什么叫五年计划经济?
依据所学知识和P18页第一自然段从政治、经济角度回答,中国为什么不1949年就实行五年计划?
依然从政治经济角度回答,为什么1953年开始实施五年计划呢? 学生看书、倾听、联系课本思考。 利用教师引导谈话的方式,活化历史,理解一五计划的背景,加深对当时历史境遇的认识。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始于什么时候?
什么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49年我们召开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了中央的政府主席,为什么我们当时不召开全国人大呢?
材料一:福建省晋江县从1953年7月间开始进行普选以来,历时七个多月,现在已有一百三十多个乡村胜利完成,其他村正在进行。到三月中旬,全县可全部结束基层选举。
材料二:在普选中,共产党员既参加了普选,又担任了宣传员,向群众讲解普选的意义和政策,……逐步改变了中国民众缺乏民主意识的情况,推动了普选的顺利进行。 利用已学知识回顾
学生分析材料 认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
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背景,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
在中国具体的国情之下,展开政治经济探索,体现了共产党认真分析中国国情,中产党的正确领导。
二、一五计划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务的”探索 (一)、一五计划
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表中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存在什么问题?
2、出示三则材料,回答我国当时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3、出示材料六,回答是不是着重发展重工业,就不用发展其它的行业部门了,为什么?
学生阅读课文,寻找信息。
依据材料回答。
学生阅读史料,分析史料。 培养学生读表能力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表述的能力,认识着重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发展农业、轻工业也是不可忽视的。达到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的解读。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行使了中国人大哪些职权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 培养学生历史理解的能力
三、第三篇章、五年计划和人大制度建立的“成就”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出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在地图上找出成就,并观察重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
2、出示1957年与1952年重要工农业项目增速表,结合“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比较表”,回答一五计划的实施及提前超额完成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读图、读表思考。 了解一五计划的成就,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通过读表,培养学生在比较中,客观公正的看待事件的能力
(二)、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出示材料七:第一届政协会议人员构成: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员: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基层代表。
哪个会议构成更能代表人民的意愿,为什么?
2、出示材料八:中国人民渴望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厂,1956年7月13日上午八点半,第一汽车总厂工人、技术员和干部,怀着十分兴奋又紧张的心情,走到总装配线两旁自己的岗位上进行安装,厂区万余名工人夹道欢迎,欢呼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诞生!
材料九:今天,首都人民白天的生活,比往常开始的更早。当晨雾还未消散时,街道上即出现了一队队打着红旗敲着锣的人群,他们走过到处挂着和贴着“庆祝普选”的标语的街道到选举站。各区数百个选举站,在投票开始前就挤满了等待投票的人群。
《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
阅读两则材料、结合所学,回答一五计划的成就和人大制度的建立共同的因素?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
学生结合所学及史料回答。 通过阅读史料,运用比较的方法,深刻的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意义。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以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通过阅读史料结合上述所学,简单的概括一五计划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的意义。培养学生阅读史料和总结能力,并未下一步的情感升华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3、联系刚刚结束的两会和即将开始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谈谈感受。
学生更加信任共产党,坚信社会主义制度。 联系现实,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本课里涉及到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如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这些抽象的内容如何来阐述清楚,有神有更好的教学方法,还是作为硬性的记忆任务来进行,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