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编钟
本课课时 1课时
课型 泥工课
本课教学设计概述 《古代的编钟》这节课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四年级第二册的内容,相对其他教学内容来
说较为冷僻,其原因在于青铜器繁荣的时代离现代非常遥远,编钟在现实生活中较为罕见,
造成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但本课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青铜艺术因其年代遥远而使它们
都具有神秘感,奇特的造型更能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表现编钟的造型特
征,难点是纹理的装饰。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小组探讨、教师
演示等为方法逐步展开,从而引导学生了解编钟在古代乐器中的重要地位,学会运用掏、
捏、刻、粘等泥工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编钟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打击乐器,了解其造型特征,学会用捏、刻、
压等泥工基本制作技能仿制编钟。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了解编钟历史的过程中,分析编钟的外形特征和点线组成的纹
饰、学习仿制编钟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了解编钟在中国古代乐器中的重要地位,感受泥塑编钟造型及纹饰的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编钟的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 纹理的装饰
教学材料 和资源 常规资源 教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学具:陶泥、木刀、扁丝刀、铝针等
教具:陶泥、PPT、范作等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猜想
导 入
1.猜一猜,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
2.欣赏视频,揭晓答案。
3.揭示课题:《古代的编钟》
1.学生回答。
2.欣赏、感受。
通过猜一猜、视频欣赏导入,让学生感受编钟演奏的美,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赏 析
探 究
1.编钟的演奏形式?
2.编钟的整体造型?
3.介绍编钟:
早在3500年前的商代,中国就有了青铜编钟,它是一种打击乐器,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4.单个编钟的结构和造型?
5.装饰纹样的构图特点?
对称、均衡
6.采用了哪些基本元素?
点 、线
7.纹样的排列特点?
二方边续纹样
8.运用了哪些泥工技法?
刻画、压印、粘贴
9.出示实物:
这个编钟是怎么做的?
小结步骤:打泥块-切割外形-添装饰
10.示范掏泥
1.学生回答。
2.感受编钟的历史。
3.观察、对比编钟的造型特点。
4.观看图片、个别回答。
5.观察实物,小组讨论制作步骤。
了解编钟的艺术特点与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图片欣赏、对比,从整体到细节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认识编钟的整体造型、单个造型,装饰构图,排列特点等,能够有效易化教学重难点,让教学目标达成度更高。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主动学习的能力。
合 作创造
1.布置作业要求:
1)小组仿制一组大小排列有序的编钟造型
2)以掏空法为主
3)注重编钟的装饰效果
2.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1.了解作业要求。
2.小组交流构思。
3.小组合作。
了解作业要求,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欣赏
评价
1.作品展示
2.以小组为单位自评、互评作品。
3.呈现评价内容:
评价要求:
1)作品造型是否具有整体感
2)装饰花纹排列是否协调
3)花纹制作是否精细
1.全班展示作品并欣赏。
2.欣赏他人作品,积极发表个人意见,认真评价和倾听他人评价。
培养学生欣赏自己或他人作品的能力,学会简要评论自己或他人作品,从而使学生不断的提高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知识
拓展
泥片包裹法制作编钟
观察,思考 泥工技法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