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迷人的细节
教学类别:
绘画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细节对刻画形象的重要性,初步学会用疏密关系的点及线条,写生表现体现结构和纹理细节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过程中,学习发现物体的细节和纹理之美,以及细致观察和整体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物体细节形象所蕴含的纹理美感,并在写生中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和和善于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写生物体纹理细节。
教学难点:点线有疏密变化。
作业内容:利用照片写生植物细节。
要注意的问题:注意细节与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
学具:图片、铅画纸、铅笔、记号笔、水彩笔等粗细不同的水笔等。
教具:植物盆栽(蔬菜)、学生优秀作品、教师示范等。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示意图例
导入与尝试
1、课前好时光:
(1)出示学生或教师以前植物写生的作品欣赏。
(2)欣赏丢勒的《草丛》,感受大师作品细部之美
2、出示“放大镜”,提出任务:
(1)提出用“放大镜”观察植物局部的方法。
(2)和以前学习的观察方法比较,说说有何不同。
学生欣赏交流
(1)你喜欢哪幅作品?哪里画得好?
(2)
喜欢大师丢勒画的草丛吗?为什么?
学生比较:
和以前学习的观察方法比较,说说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了解以前的绘画透视方法,比较观察方法的不同。
分析与感受
引导学生观察高清局部图片,猜一猜,从而发现物品细部的纹理走向,并交流
(1)猜一猜:
出示通过放大镜、显微镜显现的植物根、茎、叶细部,发现自然中美丽的纹理细节
(2)说一说:
说说理由和发现(细节纹理)
4、小结,揭示课题:迷人的细节
平时我们观察这些物体时容易忽视的细节也蕴含着美。
3、学生尝试观察
(1)猜猜这是什么的细节?
(2)当用“放大镜”放大观察局部细节时,你看到了什么?
(3)你发现和完整的形象比有什么不同?
例:
设计意图
发现自然中物体细部纹理的美丽,引导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尤其细节观察要细心、敏锐。
创造与辅导
5、教师根据植物的局部,边分析边演示用线条写生。
提示1:先绘画植物的大体结构、形态,再用点、线描绘纹理细节。注意线条流畅、自然生动。耐心细致、合理安排。点线组合、有疏有密。
提示2:表现细节可以用疏密的线条组织黑、白、灰、点、线、面,知道它们通过组织能组成丰富的画面,感悟形式美感,从描绘中领悟微观世界的美丽。
板书:线描写生
6、师生小结过程和注意点:
运用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植物的不同点,而有粗细疏密变化的线条可以把植物变得更生动,
7、利用课本资源,认识欣赏形式美感。
8、分层提出作业要求,要求学生把自然中美丽的纹理画下来。
9、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小结绘画过程。
(1)观察植物局部——仔细
(2)画出局部的外形——饱满
(3)用线组织细节——黑、白、灰
(4)完成画面——点、线、面
5、学生作业:
★把看到的植物局部画下来。
★★能仔细的描绘植物的细部。
★★★能用黑、白、灰不同疏密线条组织画面。
设计意图
学习用线条组织的黑、白、灰,以及用点、线、面组织画面,并把自然中美丽的纹理画下来,使学生认识、欣赏形式美感。
欣赏与评论
10、展示学生作业欣赏。
11、学生自评与互评。
评价内容:
(1)能否转换视角看待植物在不同角度的美。
(2)是否能用黑、白、灰,以及用点、线、面组织画面。
(3)线条的疏密组织是否描绘出微观世界的美丽。
12、课堂总结
13、教学拓展:
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的细节也很漂亮,课后找一找,试着画一画。
6、学生自评与互评:
(1)自评:
讲述自己在观察时的内心感受。
(2)小组互评:
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发现优点。
黑白灰、疏密关系关系
设计意图
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发现优点,并讲述自己在观察时的内心感受。
板书设计
迷人的细节
——
线描写生
仔细观察
抓住特征
合理构图
耐心细致
线条流畅
自然生动
点线组合
有疏有密
作业要求:
基础要求:仔细观察比较,用点和线条写生体现结构和纹理细节的物体。
提高要求:在仔细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用有疏密关系的线条写生物体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