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7课 剪出来的人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7课 剪出来的人物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5 21:5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剪出来的人物》



】剪纸



】上教版



】1课时
【教材分析】
《剪出来的人物》是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第六册第三单元“感受民间艺术”中的第七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多用于装点生活。本单元着重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各种剪纸技能表现动物与人物造型的方法,从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本课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抓住人物动态的能力,剪出简洁夸张的人物形象,并添加合适的内部纹样。整课结合70周年华诞,让学生用传统的民间艺术——剪纸为祖国祝贺,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一些美术知识,对美术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画画,喜欢手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对于人物已有一定的造型经验,知道可以通过画骨骼线的方法来捕捉人物动态。并且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较熟练地掌握了剪纸的方法,感受到了剪纸的艺术特点和基本规律。在本节课中,学生要充分整合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剪纸作品的特点,学会用简洁夸张的方法,剪出跳舞的人物。
过程与方法:在尝试人物剪纸过程中,学习概括提炼、夸张等剪纸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剪纸人物的简洁、夸张之美,体验剪纸过程中的快乐,表达对祖国诞辰的祝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剪出人物简洁、夸张的形象
教学难点:人物外部造型和内部纹样的适合性
【教学准备】
教具:ppt、蜡光纸、剪刀、铅笔、剪纸作品等
学具:彩色蜡光纸、剪刀、铅笔、无痕黏土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介绍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
2、提问:你会用什么方式来庆祝祖国的生日?
3、展示已完成一半的剪纸作品——天安门,学生思考另一半可以添加什么。
4、揭示课题:剪出来的人物
二、观察尝试,讲授新课
(一)观察比较
1、观察跳舞人物的剪影,和剪纸人物作比较,提问:外形上有什么不一样?
2、总结:剪纸作品的人物外形特征简洁、夸张。
(二)师生互动
1、请学生上来做一个舞蹈动作,启发思考如何画出简洁夸张的人物外轮廓。
2、教师示范通过骨骼线抓人物动态和画外形特征的方法。
(三)学生尝试
1、出示要求:画出简洁、夸张的人物外轮廓。
2、教师总结归纳评价。
三、讨论交流,学生制作
1、复习前一课中剪纸的基本纹样(圆纹、月牙纹、锯齿纹、漩涡纹)。
2、对比两张剪纸作品,提问:哪张作品中的纹样处理得更合适?(同桌讨论)
3、教师示范总结,并提示用对折剪的方式剪纹样更简便。
4、出示同龄人作品。
5、出示作业要求:①添加适合的内部纹样。
②用对折剪的方法剪出纹样。
6、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多元评价
1、情境创设:巧手剪纸庆华诞
2、评一评:①互评
你最欣赏哪个同学的作品?为什么?
②自评
说一说自己的作品,今天学习了民间传统艺术——剪纸,你有什
么体会?哪里做得特别棒?又有哪些不足?
五、课后拓展,升华教学
欣赏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