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项训练 主题二十六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时空坐标+阶段特征+考点解读+拓展延伸)学案+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1】中考历史二轮专题 专项训练 主题二十六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时空坐标+阶段特征+考点解读+拓展延伸)学案+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5 22:17:3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六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单元专题训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冷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英国和美国在希特勒垮台后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下列事件能够反映“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的是?????(  )
A.巩固战时同盟  
B.实行“冷战”
C.成立欧盟  
D.东欧剧变
【答案】?B 
【解析】材料“希特勒垮台后”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二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
家,开始推行冷战政策,在欧洲形成以美、苏为中心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B项符合题意。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排除A项。1993年欧盟成立,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大大加快,C项不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受挫,D项不符合题意。
2.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势力更为巩固
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此举”指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使美
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同时在经济上遏制了苏联,A、B、C三项属于马歇尔计划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D项符合题意。
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
?
A.美苏两极对峙  
B.殖民体系瓦解
C.欧洲国家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
【答案】A 
【解析】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标志性建筑;1949年北约成立,它和华约的对峙是冷战
在军事上的表现,也是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国之间的一次激烈对
抗。三幅图片都与美苏两极对峙有关,故选A。
4.“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的具体措施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成立北约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分裂德国
【答案】C 
【解析】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故选C。
5.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这反映了美苏关系?(  )
A.从紧张到缓和  B.从合作到对抗
C.从敌对到友好  D.从和平到战争
【答案】B  
【解析】在二战还未结束时,雅尔塔会议就作出决定:由美、苏等国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这一决定
是大国合作的表现。二战后,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题干反映了美苏关系从合作到
对抗。故选B。
6.“正如西欧在经济上的复兴离不开美国一样,它成立后,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至此,欧洲成为美国防御苏联的最前线。”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联合国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D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苏联的外交政策,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使美国加
强了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D项正确。联合国是人
类构建世界和平的成果,也是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排除A项;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美苏形成战时同盟关系,排除B项。世界贸易组织是处理世界贸易问题的重要国际组织,排除C项。
7.有人称马歇尔计划是个“一箭双雕”的计划,这里“双雕”的含义是?(  )
A.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B.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C.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D.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答案】?D   
【解析】马歇尔计划一方面在经济上援助西欧恢复经济,从而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另一方面巩固了
西欧资本主义制度,起到了遏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在西欧扩张的作用。A中“遏制欧洲”表述有误,B中未体现控制西欧的意图,C中“干涉中国”表述有误。故选D。
8.(2018吉林中考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1922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国家对战后世界秩序进行了重新安排,建立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格局……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结构的新时代。……形成了美苏在欧洲乃至全球对峙的局面。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发生了改变。
(1)材料一中的“新格局”指什么?写出两个与其相关的条约名称。(3分)
(2)材料二中“两极结构”的形成与美国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写出这一政策在政治方面的表现。美苏
对峙局面“发生了改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分)
(3)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1分)
【答案】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凡尔赛和约》;(1分)《九国公约》。(1分)
(2)“冷战”政策。(1分)“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分)多极化。(1分)
(3)弱国无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或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要致力于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国与国之间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地位;等。(答出其中之一即可)(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及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1919—192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2)问,二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瓦解,世界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第(3)问依据两则材料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切忌围绕一个方面大篇幅展开。
考点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下表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时间
人物
主张
15世纪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
建立由欧洲国家君主委派的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
1713年
法国思想家圣-皮埃尔
提出《争取欧洲永久和平方案》,建立“欧洲联邦”
1932年
法国外长白里安
“法国和德国和解”,提出建立“欧洲联邦”的计划
1950年
法国政治家让·莫内
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管理之下,并对西欧其他国家开放
A.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
C.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
【答案】C 
【解析】?现代意义上的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二战以后,排除A项。巴黎和会上,法国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根据材料中15世纪以来不同人物的主张可知,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C项正确。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2.20世纪90年代末,在电脑的关键部件和软件方面,美国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到1999年底,网络经济产值达5
239亿美元,成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A.全球化  B.信息化
C.工业化  D.单一化
【答案】?B 
【解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材料中“电脑的关键部件和软件方面”“网络经济”等信息突出体现了信息化的特点,故选B。
3.据统计,1950年日本的出口中仅有12%面向朝鲜战场,到1951年,这一比重就升至43.7%。1952年和1953年,日本的出口中竟分别有66.1%和63.5%面向朝鲜战场。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推行“科技立国”政策
B.朝鲜战争为日本经济复兴提供机遇
C.日本战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一系列数字的变化可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
本经济的繁荣,B项正确。“科技立国”政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二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改革,排除C项。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排除D项。
4.“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这一共同体后来发展成为(  )
A.欧盟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北约
【答案】A???? 
【解析】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
路。为促进西欧各国经济发展,维护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故选A。
5.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大约形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
B.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二战后成为“福利国家”
C.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D.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答案】D ???? 
【解析】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缓和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但不能解决资本
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6.观察下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美国由此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C.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答案】B ????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年均经济增长率最高,联邦德国仅次于日本,在西欧
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所以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三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及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
贝尔纳·达迪耶的诗中写道:“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印度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答案】D ???? 
【解析】根据材料中“非洲……从狂风暴雨中走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
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D项符合题意。
2.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以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为主题的专题。下列内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
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④视频:《苏联的改革》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 
【解析】德国属于欧洲国家,①不符合题意。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
民主义的枷锁,②符合题意。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③符合题意。苏联是地跨欧亚的超级大国,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
3.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从西非、中非向东非、南非扩展,迅速形成燎原之势。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可见,“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主要是?????(  )
A.持续时间长  
B.涉及范围广
C.破坏性巨大  
D.参与人群多
【答案】B  ???? 
【解析】?根据题干“从西非、中非向东非、南非扩展”可知,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涉及范围广,B项正
确。A、C、D三项在题干中都没有体现。
【真题演练】
考点一 冷战
1.(2019河南)1947年,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项政策解释如下:就像被病菌污染了的
一桶苹果,希腊的颠覆会影响伊朗和整个东方……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后,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
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  )
A.冷战序幕的拉开 ??
??B.冷战的开始
C.德国的分裂 ?
???D.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的相关知识。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讲,声称希腊和土耳
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
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B项符合题意。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A项。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排除C项。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在华盛顿成立了北约;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约,两极格局形成,排除D项。
2.(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冷战开始后,出现了两大集团的斗争,为首的两国分别是?(  )
A.美国和日本  B.美国和苏联
C.苏联和德国  D.英国和法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冷战。依据材料“冷战开始后,出现了两大集团的斗争,为首的两国”,再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是指二战后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的对峙与竞争状态。本题选B项。
3.(2020广东)1950年美国联合英、法、意、澳等国,建立了“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委员会”,共
同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这表明?(  )
A.美苏冷战加剧  
B.两极格局形成
C.西欧走向联合  D.殖民体系崩溃
【答案】?A   
【解析】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0年”“共同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经济制裁
和出口管制”,联系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
策。材料所述正是美苏冷战加剧的表现,A项正确。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1967年西欧国家通过建立欧洲共同体逐渐走向联合;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2019四川南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
序幕。”材料中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形成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指的是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
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故本题选A。
5.(2018湖南衡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现任总统特朗普又提出“印太战略”,其实质都是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七十年前,美国也曾对苏联实行类似的政策。它是?(  )
A.门罗主义 
 B.门户开放政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答案】D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围堵、遏制中国发展”“七十年前”,联系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冷战政策,故D项符合题意。门罗主义发表于1823年,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美国提出的政策,绥靖政策是二战前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实行的纵容侵略政策。故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6.(2018江西)“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二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
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华约
【答案】?B ???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其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B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是美国1933年开始实行的为缓解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政策,排除A项;成立北约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排除C项;成立华约是苏联针对北约采取的针锋相对的措施,排除D项。
7.(2018江苏苏州)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答案】?B ???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48年后”“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及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是在二战期间,排除A项;“一超多强”局面形成是在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之后,排除C项;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D项。
8.(2018新疆乌鲁木齐)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
挑战。下图中体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是?(  )
【答案】?C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不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美苏主导下分别成立了北约和华约,由此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因此C正确。A是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B是反映俄国十月革命的漫画;D是反映二战后西欧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漫画。
9.(2020安徽,14,2分)美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和代表,其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这表明?(  )
A.意识形态对立加速国际社会分裂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无法合作
C.美苏同盟破裂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D.遏制苏联成为全体美国民众共识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美苏关系及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1945年9月……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说明意识形态对立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影响了美国人对美苏关系的态度,也加速了国际社会分裂。故选A。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无法合作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同盟破裂,冷战开始,排除C项。遏制苏联成为全体美国民众共识与材料数据不符,排除D项。
10.(2020江苏南京)“二战后,美苏及以其为首的东西方两大国家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对峙和对抗,但不诉诸直接交战。”与材料有关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冷战  D.多极化趋势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含义。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国际体系,多极化趋势是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A、B、D三项与材料描述无关,本题选C项。
11.(2020吉林)“冷战是在美苏之间不断强硬的敌对互动之中爆发的。”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德国的分裂  D.北约与华约对峙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故选A项。马歇尔计划的提出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德国的分裂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北约与华约对峙,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故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2.(2020江苏苏州)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在美国人看来……反苏军事联盟
是马歇尔计划的必要补充。为此,1949年,美国?(  )
A.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C.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制造了德国的分裂
【答案】C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反苏军事联盟是马歇尔计划的必要补充”“1949年”“美国”。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这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故选C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于1942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在1947年,排除A、B两项。德国的分裂与“反苏军事联盟”无关,排除D项。
13.(2020山东聊城)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 )
A.美苏国家实力的消长  B.联合国影响的扩大
C.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D.西欧国家的联合
【答案】A   ???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和两极格局的相关内容。两极格局是美苏两国对抗与冲突的产物,两极格局的
确立与解体是美苏实力消长的结果,故选A项。联合国影响的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壮大、西欧国家的联合都不是两极格局的主线,排除B、C、D三项。
14.(2020海南)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由此导致了?(  )
A.冷战对峙 
 B.“柏林危机”
C.德国分裂  
D.东欧剧变
【答案】B   ???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在冷战的背景下,柏林城内苏联与美、英关系剑拔弩张,导致了“柏林危
机”,故选B项。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德国分裂是在1949年;东欧剧变是在1989
年。A、C、D三项均不符合题中时间,排除。
15.(2020内蒙古包头)(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随着战时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扩张,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西欧。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拯救”西欧的原因。(3分)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中国、美国等国以及欧盟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当前形势,围绕建立21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简述中国、美国以及欧盟的不同态度。(4分)
【答案】 (2)原因:自身利益与实力决定;美国全球战略(美苏冷战)的需要;西欧各国经济衰落。(3分)
(3)不同态度: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美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盟希望团结合作,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作用。(4分)
【解析】????(2)考查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原因。二战后,西欧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控制西欧各国,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又一次大规模的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重要一步。
(3)考查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趋势。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企图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但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6.(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德国是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也是受世界历史发展影响至深的国家。请举出1919年、1929年发生在世界历史上对德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2分)列出德国在1939年和1949年发动或发生的两件历史大事给世界带来的重要影响。(3分)
【答案】 答案要点
事件:1919年,《凡尔赛和约》签订(《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巴黎和会),德国受到严厉制裁;1929
年,爆发严重经济危机,德国经济崩溃,法西斯势力活动猖獗。(2分)
影响:1939年,进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巨大的灾难,威胁到民主制度的生存,引发欧洲格局的变化,等。(2分)(答出两条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表达清楚亦可得分)1949年,德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1分)
【解析】 本题中的四个时间节点恰好都是周年大事,要紧扣主题“世界影响德国”和“德国影响世界”来作答。
考点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19山东青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D.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资本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华沙条约组织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
义阵营为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而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故B项符合题意。
2.(2018湖南长沙)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俄国、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
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为“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
A.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成立联合国
C.成立欧盟   D.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题干关键信息是“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
济的发展,为“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打下坚实基础。故选C项。
3.(2020福建)1945年,英国工党在竞选中提出:控制物价,成立国家投资委员会等。1947年,工党政
府在电力等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工党的政策(  )
A.深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响应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追求重振英帝国的目标  D.推动工人运动的新发展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控制物价”“国家投资委员会”“国有化”可以看出,工党政府对经济发展和市
场运行实行政府干预。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就是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发展,所以A项符合题意。
4.(2018福建)成立于1993年,使用统一货币,集政治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组织是?(  )
A.华沙条约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C   
【解析】?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欧洲联盟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成立于1993年。2002年,欧盟的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故选C。
5.(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科教兴国”
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  )
①大化改新  ②明治维新
③法西斯上台  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唐朝典章制度而进行的改革,并没有涉及“科教兴
国”,排除①;1936年,日本军部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后,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并没有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排除③。故选D。
6.(2017江西)下图表明二战后日本经济50年代至70年代?(  )
A.曲折发展  B.高速发展
C.增长率持续上升  D.增长率持续下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读图可知,日本在战后二十年间的经济整体呈高速发展状态,故B
项正确。
7.(2017湖北黄冈)1949年4月,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着欧洲经济高速发展,1973年,英国加
入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12国成立欧洲联盟;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这些表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是(  )
A.外国影响 
 B.民族矛盾
C.意识形态 
 D.国家利益
【答案】D     
【解析】注意关键信息“决定因素”。1949年处于冷战时期,为了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抗
衡,维护国家安全,英国加入北约;联合后的欧洲大陆在经济发展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1973年英国主动申请加入欧共体;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2016年英国决定脱欧。故D项说法正确。外国影响、意识形态是影响英国决策的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故A、C两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族矛盾,故B项错误。
8..(2020湖北黄冈)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经济”。这些“新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
?(  )
A.区域化和一体化  B.全球化和信息化
C.保障制度福利化  D.国有企业私营化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所谓“新经济”,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标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与大市场结合的经济。因此,“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故B项符合题意。
9.(2020吉林)下图是当今某一国际组织大多数成员国使用的统一货币,该组织是?(  )
?
100欧元纸币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抓住图片所示货币中“EURO”的字样可知,该货币为“欧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在1967年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2002年,欧盟的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10.(2020福建)近年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英国“脱欧”事件等一系列问题重创欧盟。据此可知
?(  )
A.英国陷入经济大危机
B.法德矛盾进一步激化
C.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
D.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答案】?D      
【解析】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英国“脱欧”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不利于欧盟的发展,说明欧洲一体化
进程受挫。故选D。
11.(2019内蒙古包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当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重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饶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
材料二????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获得发展,而西欧联合的关键是法德两个国家实现和解。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出“煤钢联营计划”,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一处,这个计划得到了德国的支持。
(1)根据材料一,说明法德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德两国在一战前后对立的表现。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德和解的方式并分析对欧洲发展的促进作用。(5分)
【答案】 (1)根源:争夺煤铁资源。
对立表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抗;一战中的凡尔登战役;战后法国参与签订惩罚德国的《凡尔赛条约》。(4分)
(2)方式:经济合作。(经济利益绑定、煤钢联营)
作用:逐渐消除了战争留下的积怨,实现了和解,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随着欧洲各国合作的不断加强,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5分)
【解析】 (1)根源,由材料一中“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概括。表现,一战前后法德对立事件较多,依据所学举例即可。(2)由材料二可知,二战后由于法德两国的实力都受到削弱,为了快速恢复经济和国际地位,必须加强经济上的合作。法德和解的作用可从经济、政治、区域发展等方面分析。
考点三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及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2019贵州贵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下列关于亚非拉
民族独立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傀儡政权,建立埃及共和国
B.尼赫鲁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1961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D.1999年,巴拿马正式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答案】?A   
【解析】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后来建立了埃及共和国,所以A正确。甘地提
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理念,领导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所以B错误。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所以C错误。1999年巴拿马人民经过长期斗争,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所以D错误。
2.(2018山东滨州)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
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答案】?D    
【解析】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
治独立,故选D。
3.(2020江苏南京)下列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纳米比亚的独立
②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解放运动。19世纪,玻利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的反殖斗争。1920年、1930年,
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1999年底,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故本题的排序应为③②①④,选B。
4.(2017江苏苏州)“(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
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材料中的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A.延缓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改变了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20世纪)80年代”“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应为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这使社会主义阵营力量削弱,加速了苏联解体,最终改变了两极格局,因此答案为D项。
5.(2020云南)同学们开展研究性活动,研究内容有:南美的“解放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
“非洲年”。据此推断,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C.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
D.一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答案】?C       
【解析】“南美的‘解放者’”是指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印度非暴
力不合作运动”是20世纪甘地领导的反抗英国殖民压迫的运动;“非洲年”指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赢得独立。因此,“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符合题意,选C。
6.(2020海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
引起殖民地的普遍不满。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材料二????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
材料四????1955年的万隆会议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概括材料一中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印度国大党的斗争目标及开展的相关运动。(2分)
(3)识读材料三,说说非洲独立运动在1960年和1990年取得的重大成果。(2分)
(4)据材料四,指出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独立,谋求发展所作的努力。(2分)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新的挑战?(2分)
【答案】 (1)背景:①殖民地经济的发展;②殖民地民族意识增强;③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引起殖民地的普遍不满;④宗主国统治力量削弱。(每点1分,满分4分)
(2)斗争目标:实现印度自治;(1分)
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分)
(3)成果: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1分)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1分)
(4)努力:召开万隆会议(或第一次亚非会议,1分);形成不结盟运动。(1分)
应对:①发展中国家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自身实力;②在国际交往中,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每点1分,满分2分)
【解析】 (1)考查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在阅读材料一之后,从材料中逐条概括即可。(2)斗争目标可根据材料二内容得出。相关的运动要根据材料时间信息来回答,根据所学知识,在一战后,印度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这一时期民族独立运动的典型。(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依据时间来列举即可。(4)第一小问,二战后,世界形势复杂,已经取得独立的国家既要维护已经实现的独立,又要改变长期殖民统治所导致的落后面貌,发展本国经济,联系所学内容可知,万隆会议的召开与形成不结盟运动均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第二小问,首先要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状况,即经济落后,在国际上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排挤和压迫。由此,对具体做法进行简练的表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六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单元专题训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冷战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英国和美国在希特勒垮台后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下列事件能够反映“有效地控制了欧洲的发展”的是?????(  )
A.巩固战时同盟  
B.实行“冷战”
C.成立欧盟  
D.东欧剧变
2.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
B.使美国在西欧势力更为巩固
C.经济上遏制了苏联
D.美苏“冷战”正式展开
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找到了以下三幅图片,他研究的主题是(  )
?
A.美苏两极对峙  
B.殖民体系瓦解
C.欧洲国家联合  D.世界格局多极化
4.“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美国“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的具体措施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成立北约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分裂德国
5.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1949年,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了“民主德国”。这反映了美苏关系?(  )
A.从紧张到缓和  B.从合作到对抗
C.从敌对到友好  D.从和平到战争
6.“正如西欧在经济上的复兴离不开美国一样,它成立后,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了一个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圈。至此,欧洲成为美国防御苏联的最前线。”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联合国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世界贸易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有人称马歇尔计划是个“一箭双雕”的计划,这里“双雕”的含义是?(  )
A.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B.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C.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D.控制西欧、遏制苏联
8.(2018吉林中考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1922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国家对战后世界秩序进行了重新安排,建立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深刻的影响,是它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范围的力量对比,促使世界格局……逐步过渡到一个两极结构的新时代。……形成了美苏在欧洲乃至全球对峙的局面。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发生了改变。
(1)材料一中的“新格局”指什么?写出两个与其相关的条约名称。(3分)
(2)材料二中“两极结构”的形成与美国推行的什么政策有关?写出这一政策在政治方面的表现。美苏
对峙局面“发生了改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3分)
(3)上述材料给你什么启示?
(1分)
考点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下表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时间
人物
主张
15世纪
法国国王亨利四世
建立由欧洲国家君主委派的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
1713年
法国思想家圣-皮埃尔
提出《争取欧洲永久和平方案》,建立“欧洲联邦”
1932年
法国外长白里安
“法国和德国和解”,提出建立“欧洲联邦”的计划
1950年
法国政治家让·莫内
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管理之下,并对西欧其他国家开放
A.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
C.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
2.20世纪90年代末,在电脑的关键部件和软件方面,美国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到1999年底,网络经济产值达5
239亿美元,成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
A.全球化  B.信息化
C.工业化  D.单一化
3.据统计,1950年日本的出口中仅有12%面向朝鲜战场,到1951年,这一比重就升至43.7%。1952年和1953年,日本的出口中竟分别有66.1%和63.5%面向朝鲜战场。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推行“科技立国”政策
B.朝鲜战争为日本经济复兴提供机遇
C.日本战后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4.“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这一共同体后来发展成为(  )
A.欧盟  
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  
D.北约
5.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大约形成于罗斯福新政时期
B.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二战后成为“福利国家”
C.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D.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6.观察下图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
A.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美国由此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C.各国经济增长速度不均衡
D.联邦德国在西欧四国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考点三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及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
贝尔纳·达迪耶的诗中写道:“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印度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2.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以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为主题的专题。下列内容可以放进专题资源包的是?(  )
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④视频:《苏联的改革》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从西非、中非向东非、南非扩展,迅速形成燎原之势。1960年就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可见,“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主要是?????(  )
A.持续时间长  
B.涉及范围广
C.破坏性巨大  
D.参与人群多
【真题演练】
考点一 冷战
1.(2019河南)1947年,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项政策解释如下:就像被病菌污染了的
一桶苹果,希腊的颠覆会影响伊朗和整个东方……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后,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
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  )
A.冷战序幕的拉开 ??
??B.冷战的开始
C.德国的分裂 ?
???D.两极格局的形成
2.(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冷战开始后,出现了两大集团的斗争,为首的两国分别是?(  )
A.美国和日本  B.美国和苏联
C.苏联和德国  D.英国和法国
3.(2020广东)1950年美国联合英、法、意、澳等国,建立了“对共产党国家出口管制委员会”,共
同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实施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这表明?(  )
A.美苏冷战加剧  
B.两极格局形成
C.西欧走向联合  D.殖民体系崩溃
4.(2019四川南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尽,一场新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紧接着又拉开了
序幕。”材料中这场“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形成
5.(2018湖南衡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现任总统特朗普又提出“印太战略”,其实质都是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七十年前,美国也曾对苏联实行类似的政策。它是?(  )
A.门罗主义 
 B.门户开放政策
C.绥靖政策 
 D.冷战政策
6.(2018江西)“美国不会在欧洲试图从二战中恢复、苏联寻求扩大其实力并在世界各地扩大影
响力时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为此,美国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
A.罗斯福新政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  
D.成立华约
7.(2018江苏苏州)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8.(2018新疆乌鲁木齐)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
挑战。下图中体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是?(  )
9.(2020安徽,14,2分)美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和代表,其意识形态中反共、反苏的理念十分明显。1945年9月美国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54%的美国人相信美国和苏联在战后能够合作。两个月后,这一数字下降到44%,到了1946年2月,这一数字下降到35%。这表明?(  )
A.意识形态对立加速国际社会分裂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无法合作
C.美苏同盟破裂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D.遏制苏联成为全体美国民众共识
10.(2020江苏南京)“二战后,美苏及以其为首的东西方两大国家集团,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对峙和对抗,但不诉诸直接交战。”与材料有关的是?????(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冷战  D.多极化趋势
11.(2020吉林)“冷战是在美苏之间不断强硬的敌对互动之中爆发的。”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C.德国的分裂  D.北约与华约对峙
12.(2020江苏苏州)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写道:在美国人看来……反苏军事联盟
是马歇尔计划的必要补充。为此,1949年,美国?(  )
A.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提出了杜鲁门主义
C.组建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制造了德国的分裂
13.(2020山东聊城)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 )
A.美苏国家实力的消长  B.联合国影响的扩大
C.发展中国家的壮大  D.西欧国家的联合
14.(2020海南)1948年6月,苏联切断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由此导致了?(  )
A.冷战对峙 
 B.“柏林危机”
C.德国分裂  
D.东欧剧变
15.(2020内蒙古包头)(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随着战时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扩张,美国追求世界霸权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美国以“大救星”的面貌拯救了西欧。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拯救”西欧的原因。(3分)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中国、美国等国以及欧盟致力于发展经济,力争增强经济实力,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摘编自统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当前形势,围绕建立21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简述中国、美国以及欧盟的不同态度。(4分)
16.(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德国是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也是受世界历史发展影响至深的国家。请举出1919年、1929年发生在世界历史上对德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2分)列出德国在1939年和1949年发动或发生的两件历史大事给世界带来的重要影响。(3分)
考点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2019山东青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在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
A.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B.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C.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D.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2.(2018湖南长沙)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俄国、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
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为“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打下坚实基础的是?(  )
A.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成立联合国
C.成立欧盟   D.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3.(2020福建)1945年,英国工党在竞选中提出:控制物价,成立国家投资委员会等。1947年,工党政
府在电力等部门推行国有化。这表明,工党的政策(  )
A.深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响应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追求重振英帝国的目标  D.推动工人运动的新发展
4.(2018福建)成立于1993年,使用统一货币,集政治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组织是?(  )
A.华沙条约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5.(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科教兴国”
这一观点在日本发展历程中得到证实的史实有?(  )
①大化改新  ②明治维新
③法西斯上台  ④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④
6.(2017江西)下图表明二战后日本经济50年代至70年代?(  )
A.曲折发展  B.高速发展
C.增长率持续上升  D.增长率持续下降
7.(2017湖北黄冈)1949年4月,英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随着欧洲经济高速发展,1973年,英国加
入欧洲共同体;1993年,欧共体首脑会议宣布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12国成立欧洲联盟;随着世界经济和英国自身的发展,2016年,英国决定退出欧盟。这些表明,影响英国决策的决定因素是(  )
A.外国影响 
 B.民族矛盾
C.意识形态 
 D.国家利益
8..(2020湖北黄冈)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经济”。这些“新经济”最突出的特征是
?(  )
A.区域化和一体化  B.全球化和信息化
C.保障制度福利化  D.国有企业私营化
9.(2020吉林)下图是当今某一国际组织大多数成员国使用的统一货币,该组织是?(  )
?
100欧元纸币
A.欧洲经济共同体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共同体  D.欧洲联盟
10.(2020福建)近年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英国“脱欧”事件等一系列问题重创欧盟。据此可知
?( 
)
A.英国陷入经济大危机
B.法德矛盾进一步激化
C.欧洲成为冷战的中心
D.欧洲一体化进程受挫
11.(2019内蒙古包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快速发展,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当时的世界,煤炭和钢铁是最重要的工业材料,而法德边境富饶的煤铁资源成为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
材料二????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获得发展,而西欧联合的关键是法德两个国家实现和解。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提出“煤钢联营计划”,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一处,这个计划得到了德国的支持。
(1)根据材料一,说明法德两国百年恩仇的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德两国在一战前后对立的表现。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德和解的方式并分析对欧洲发展的促进作用。(5分)
考点三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及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2019贵州贵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浪潮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下列关于亚非拉
民族独立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傀儡政权,建立埃及共和国
B.尼赫鲁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1961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非洲年”
D.1999年,巴拿马正式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
2.(2018山东滨州)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荼,各国为争取经济和政治独立进行着不懈的
斗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实现政治独立的是?(  )
A.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古巴建立人民政权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3.(2020江苏南京)下列关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纳米比亚的独立
②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③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
④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①④②
4.(2017江苏苏州)“(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
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保罗·约翰逊《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材料中的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A.延缓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改变了世界政治的两极格局
5.(2020云南)同学们开展研究性活动,研究内容有:南美的“解放者”、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
“非洲年”。据此推断,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  )
A.两极格局的形成
B.“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C.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
D.一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建立
6.(2020海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在经济上摆脱宗主国束缚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西班牙、葡萄牙对殖民地的掠夺和剥削,
引起殖民地的普遍不满。宗主国统治力量的削弱,为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
材料二????1920年,国大党通过甘地起草的新党章,其中第一条规定“印度国大党的目标是印度人民用一切合法的、和平的手段,以争取实现自治”。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非洲独立进程图(截至1990年)》:
材料四????1955年的万隆会议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概括材料一中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4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印度国大党的斗争目标及开展的相关运动。(2分)
(3)识读材料三,说说非洲独立运动在1960年和1990年取得的重大成果。(2分)
(4)据材料四,指出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独立,谋求发展所作的努力。(2分)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新的挑战?(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主题二十六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部编版
二轮复习
第二十六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单元综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治
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对峙,两极格局形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遇挫折。1955年的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国家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的要求。
经济
方面
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科技
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考点解读
【2011】版课标·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考点一 冷战
一、冷战的发生
1.概念: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
状态。
2.背景
(1)二战后,美国建立起以
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
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美元
资本主义国际贸易
考点解读
(2)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表现
(1)政治:1947年3月,①
 
 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经济:提出②
  ,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考点解读
1.背景:随着
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德国分裂:1948年,“

爆发。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欧洲③
  的局面基本形成。
二、德国的分裂
冷战对峙
杜鲁门主义
柏林危机
考点解读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成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立,简称④“
  ”。
2.华约成立:1955年,苏联同
,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⑤“ 
 ”。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⑥ 
 
形成。
北约
华约
两极格局
考点解读
【2011】版课标·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考点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1.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
(1)原因: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概况: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考点解读
2.欧洲的联合
(1)目的: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2)过程: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简称
①“  
”。193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②
,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表现:成员国加强

并努力用
在国际舞台上说话。
欧共体
欧洲联盟
经济合作
一个声音
考点解读
(4)作用
a.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
b.政治上: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在当前国际格局中成为重要的一极。
考点解读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
③  
和④ 
 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全球化
信息化
考点解读
2.日本的崛起
原因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
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
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表现
1968年,⑤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日本
考点解读
(1)相同点:都得到美国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不同点:西欧各国有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并且走上经济联合之路。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占领下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战后军费负担较小;由于战略需要,美国扶持日本。
(3)启示: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原因上的异同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拓展延伸
1.建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宣布成为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2.评价: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福利国家
考点解读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①“
  ”。苏共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2)

,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考点三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及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011】版课标·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经互会
1950
考点解读
2.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
夫改革
1953年,
赫鲁晓夫进行改革,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的经济体制弊端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
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
状态
苏联模式高度集中
突破高度集中
畸形发展
考点解读
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速
的方案,
总体效果不佳。
又转向
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东欧剧变
经济改革
政治体制
考点解读
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实质
②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表现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社会制度
(3)苏联解体:③ 
 年年底,苏联解体。
1991
考点解读
(1)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其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最终导致苏共的垮台和苏联解体。
(2)启示: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要充分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改革的结果及启示
拓展延伸
二、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万隆会议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时间
年4月
内容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意义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④ 
 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万隆精神
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万隆会议
1955
考点解读
2.“非洲年”
(1)北非民族解放运动:
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
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62年,
人民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非洲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⑤“ 
 ”。
(3)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
,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非洲年
1951
纳赛尔
阿尔及利亚
纳米比亚独立
考点解读
3.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古巴走上了

 
 发展道路。
(2)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⑦
年年底,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社会主义
1999
考点解读
1.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拓展延伸
2.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启示
(1)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
曲折的斗争过程,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重挑战,
这对世界的和平进程是极其不利的。
(2)社会制度的不同并不意味着敌视和隔阂,我们应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
(3)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4)应坚持改革开放,
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
才能在世界中占据有利地位。
拓展延伸
3.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根本原因。(
)
?
促使日本投降因素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以及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易错易混
杜鲁门
欧盟旗帜
万隆会议
识图学史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六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知识点梳理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政治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北约和华约对峙,两极格局形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遇挫折。1955年的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国家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的要求。
经济方面
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西欧和日本的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科技方面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
【考点梳理】
考点一 冷战
【2011】版课标·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一、冷战的发生
1.概念: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背景
(1)二战后,美国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2)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3)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表现
(1)政治:1947年3月,① 杜鲁门主义 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经济:提出② 马歇尔计划 ,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二、德国的分裂
1.背景: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2.德国分裂:1948年,“柏林危机”
爆发。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欧洲③ 冷战对峙 的局面基本形成。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
1.北约成立: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立,简称④“ 北约 ”。
2.华约成立:1955年,苏联同
,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⑤“ 华约 ”。
3.影响: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⑥ 两极格局 形成。
考点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011】版课标·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一、欧洲的联合
1.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
(1)原因: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概况:20世纪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2.欧洲的联合
(1)目的:联合自强,提高国际地位。
(2)过程:1967年,成立欧洲共同体,简称
①“ 欧共体 ”。1933年,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② 欧洲联盟 ,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表现: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并努力用一个声音在国际舞台上说话。
(4)作用
a.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
b.政治上: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在当前国际格局中成为重要的一极。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③ 全球化 和④ 信息化 为特征的“新经济”,美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2.日本的崛起
原因
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
冷战开始后,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积极扶持日本
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
表现
1968年,⑤ 日本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拓展延伸】
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原因上的异同点及给我们的启示
(1)相同点:都得到美国经济上的援助和扶持;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不同点:西欧各国有良好的经济技术基础,并且走上经济联合之路。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占领下推行非军事化政策,战后军费负担较小;由于战略需要,美国扶持日本。
(3)启示: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建立: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宣布成为⑥“ 福利国家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发展。
2.评价: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考点三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及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011】版课标·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1949年,苏联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①“ 经互会 ”。苏共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2)1950年,中苏缔结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2.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1953年,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勃列日涅夫改革
1964年,勃列日涅夫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面,国民经济呈现出畸形发展状态
3.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总体效果不佳。又转向政治体制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东欧剧变
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20世纪80年代末,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实质
② 社会制度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表现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3)苏联解体:③ 1991 年年底,苏联解体。
【拓展延伸】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两国改革的结果及启示
(1)结果: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开始改革,其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动荡,最终导致苏共的垮台和苏联解体。
(2)启示:改革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要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要充分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二、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万隆会议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新独立的国家都面临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时间
1955年4月
内容
会议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意义
万隆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④ 万隆会议 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万隆精神
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2.“非洲年”
(1)北非民族解放运动:1951年底,利比亚宣布独立。1952年,埃及爆发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起义,推翻了英国扶持的封建王朝。次年,埃及共和国成立。1962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推翻了法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
(2)“非洲年”: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因此被称为⑤“ 非洲年 ”。
(3)纳米比亚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3.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古巴走上了⑥ 社会主义 发展道路。
(2)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⑦
1999
年年底,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拓展延伸】
1.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经历的三次变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启示
(1)世界多极化将是一个长期的、
曲折的斗争过程,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了联合国的基本准则,
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严重挑战,
这对世界的和平进程是极其不利的。
(2)社会制度的不同并不意味着敌视和隔阂,我们应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同时要注意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
(3)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树立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信念和责任感。
(4)应坚持改革开放,
提高本国的综合国力,
才能在世界中占据有利地位。
【识图学史】
杜鲁门
欧盟旗帜
万隆会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