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剪出来的动物》
教材:上教版三年级下册 课时:1课时 类型:设计应用(工艺)
教材分析:
一、三年级学生在“造型表现”模块工艺主题学习上的要点:
了解造型基本规律,进行简单的造型练习,懂得组织画面的基本方法;选用合适的美术工具、材料,用简洁的造型语言大胆地表现常见的事物、愉快的学习与生活;初步形成设计、美化物品的基本能力。
二、本单元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
本单元“感受民间艺术”共有三节课,第一课《剪出来的动物》,主要教学内容为: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将圆纹、月牙纹、锯齿纹、旋涡纹等剪纸技法适合地运用在动物形体上;第二课《剪出来的人物》,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夸张的方法,剪出生活中的人物;第三课《剪出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人物、动物、景物之间巧妙连接的技能剪出成语故事内容。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会运用各种剪纸技能表现动物与人物造型的方法,感受民间剪纸艺术的美,并能用剪纸形式表现自己的熟悉的生活。
三、本课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
本课教学的核心知识技能是,了解民间剪纸动物造型特征和剪纸基本纹样,初步学会将圆纹、月牙纹、锯齿纹、旋涡纹等剪纸技法适合地运用在动物形体上。
学情分析:
一、学生心理特点及能力分析
三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小学阶段的关键期,他们的思维能力既有低年级的活跃性又有高年级的广泛性,他们爱画、好动、思维活跃、但自制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
三年级学生在造型方面较低年级有一定的发展,随着知识的增长和认识能力的发展,他们在绘画方面有了初步的写实倾向,也称之为“萌芽写实阶段”。对美术作品可以进行简单的形式分析,从对形色的认识,扩大到质感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分析
在小学美术十册教材中,“纸艺”板块的学习内容从一年级开始启动,具体有:“刷牙好帮手”、“摇啊摇”、“我的活动表”、“认识交通标志”、“彩纸手拉手”、“深情的敬师卡”、“剪剪小窗花”等。通过学习与体验,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纸材工具与材料,有意识地剪出不同的形状;初步学会正确地使用固体胶进行粘贴;初步学会用卷和折的方法制作半立体效果的形象;初步学会用对折剪纸的方法剪出对称图形。本课的难点是纹样的适合运用。课上通过学生尝试、作品分析、欣赏等方法予以引领,突破难点,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三、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设计的纹样太小
学生画的纹样过于小,这样使得画面不够饱满,给剪刻带来困难。
2.剪刻的方法不正确
部分同学不能正确使用剪刀和刻刀,争对各种纹样,如何剪方法不明确。
(二)采用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策略:
1.及时纠正,提高表现意识:
在作业中大部分同学可能会将图案画得太小,因此在巡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出问题;在教师示范中,要强调画的方法,使设计的图案大小合适,美观并且剪刻更方便。
2.经验积累,掌握使用方法:
在平时学习中,要注重学生使用剪刀和刻刀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在不同的纹样剪法方面,通过教师示范导,让他们了解剪刻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十二生肖的剪纸艺术特点,初步学会将圆纹、月牙纹、锯齿纹、旋涡纹等剪纸技法适合地运用在动物形体上。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交流等过程中,学习用剪纸的多种技能剪刻动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间剪纸作品独特的形式美,培养学习的剪纸的兴趣,以及耐心细致的品质。
教学重点:知道月牙纹、锯齿纹、旋涡纹剪纸技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适合运用。
作业设计:
作业内容:在第一课动物外形表现的基础上添加装饰纹样。
作业要求:1.位置适当 2.纹样合理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刻刀、动物外形等。
教师:剪刀、刻刀、范作、粘泥、展示板等。
学习资源:微视频、同龄学生作品以及教师范例。
教学技术:课堂示范、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评价设计:
教学过程
一、视频与导入
(一)欣赏十二生肖动画片。
说一说它是用什么样的形式制作的?(剪纸)
每位主人翁的特征怎么突显的?
揭示课题——《剪出来的动物》。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剪纸的方式来丰富我们上节课的生肖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看视频讨论生肖的特征,并以剪纸的形式来导入课题。
二、交流与示范
出示剪影图片,想一想用什么纹样美化它?
观察剪纸作品,说一说它的眼睛、耳朵用的什么纹样?身体用的什么纹样进行装饰的?
教师示范。
1.先补全特征;
2.再进行美化。
学生尝试设计。
(五)作品纠错。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我们上节课的作品不够完善,老师提示美化作品的方法,激发出进一步创作的欲望。
欣赏与创作
(一)教师分步骤示范剪的方法。
(二)巡播优秀作品。
1.说一说,是否有与自己相同的作品?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2.你比较喜欢其中的哪幅作品,为什么?
(三)提出作业要求:
1.内容:在第一课动物外形表现的基础上添加装饰纹样。
2.要求:位置适当
纹样合理
(五)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示范,让学生明确创作的步骤与方法;而范例中重点提示学生在作业中容易出错的点,达到示范有要点和注意点。
五、展评
(一)小组作品展示。
(二)生生互评,提出评价要求:
1.位置是否适当?
2.是否简洁生动?
(三)教师点评与小结
设计意图:将作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评价中发现作品的优缺点,能促进彼此间的相互学习,提高审美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点评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