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4课 旋转的短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4课 旋转的短线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6 08:1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旋转的短线》教案
教材:上教版小学美术教材
课时:1课时
类型:绘画
教材分析:《旋转的短线》是上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中,第六册第二单元“走进名作”中的第一课。本单元以“短线的排列组合”为教学重点,内容包括旋转的短线、有特征的头像,旨在了解梵高作品的风格,用彩色的短线表现人物与景物。体验各种技法表现的乐趣。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许多学生听到过梵高的名字,看到过他的《向日葵》作品,但对梵高的绘画风格并不太了解,也不会欣赏。通过本课学习,着力提高学生对大师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通过临摹或创意表现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像大师一样画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大胆表现绘画内容的欲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师梵高用短线表现物体的艺术特征,初步学会短线排列组合表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讨论过程中,发现大师的绘画特点;在尝试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想象,体现创意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画面中短线、色彩所传达出来的动感之美,体会大师的创造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用彩色短线排列出动势。
2.
教学难点:不同物体的短线组合。
作业设计:
1.
作业内容:结合照片,根据造型特征来设计彩色短线的排列,并能表现出旋转动感的感觉。
2.
作业要求:①短线动感。
②色彩丰富。
③画面完整。
教学准备:
学具:彩砂纸、油画棒、铅笔等
教具:梵高作品、学生优秀作品、教师范画、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2分钟:欣赏“不朽的梵高”艺术展宣传短片。
一、认识与欣赏
1.教师简介梵高生平与艺术风格。
2.欣赏“不朽的梵高”艺术展,引出梵高作品《星月夜》,提问为什么有动起来的感觉?
3.出示平涂作品与《星月夜》对比,认识短线。
4.比较两幅同样用短线排列的临摹作品,表现方法有什么区别?
5.揭示课题《旋转的短线》。
设计说明: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展,调动起他们的参与性,提高对之后学习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两种风格作品的比较,更能直观的突出梵高作品的风格特征,并揭示课题。
二、尝试与分析
1.小探究:如何用短线表现出旋转的感觉?

分析不同作品进行修改。

教师小结。(板书:短线
动感)
2.出示不同色彩的短线排列,小结深浅色彩叠加更丰富。(板书:色彩
丰富)
3.观察杯子、帽子,提问如何排列短线能让物体具有动感?
4.比较同样方法完成的作品,哪副更完整?(板书:画面
完整)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梵高绘画的方法,并以小探究的形式自主探究,初步感受线条旋转的感觉,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也是了解学生对梵高画风的掌握程度。
三、实践与指导
1.教师示范:

用油画棒直接勾画轮廓。

根据造型特征排列短线。

丰富色彩来使画面完整。
2.学生优秀作品欣赏。
3.
作业内容:结合照片,根据造型特征来设计彩色短线的排列,并能表现出旋转动感的感觉。
4.
作业要求:①短线动感。
②色彩丰富。
③画面完整。
5.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说明:教师示范,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根据照片,用本课学习的旋转的短线来表现照片中的造型,降低难度,可以让学生体验大师创作手法,也可以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展示与交流
1.作品展示:致敬“不朽的梵高”艺术作品展。
2.学生自评、互评。
3.参展要求:①短线是否动感?
②色彩是否丰富?
③画面是否完整?
4.
教师点评。
设计说明:通过展览的形式展示作品,课堂内容前后呼应,并提高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的积极性;通过自主评价,学会欣赏作品,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审美感悟能力。
五、拓展与延伸:欣赏梵高作品在其他的事物上面的运用。
板书设计
旋转的短线
短线
动感
作品展示区
色彩
丰富
画面
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