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比例》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下面四个比中,( )与3:8不能组成比例.
A.6:16
B.0.3:0.8
C.:
D.1.5:4
2.下列能与:组成比例的是( )
A.2:3
B.:
C.3:2
D.:
3.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图上4厘米的距离表示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A.100
B.250
C.200
4.如果a:4=2:7,那么a等于( )
A.5.6
B.56
C.
5.要建一个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广场,在比例尺是1:500的图纸上,宽要画( )
A.4cm
B.6cm
C.12cm
6.红星小学的两名同学分别将学校的花坛画了下来,如图。如果小红是按1:a的比例尺画的,那么小亮是按( )的比例尺画的。
A.1:2a
B.1:
a
C.1:a
7.将图按2:1的比放大后的图形是( )
A.
B.
C.
D.
8.在=中,x的值是( )
A.6
B.8
C.24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一个底5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按3:1放大,得到的三角形的底是
厘米,高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如果4x=5y,那么x:y=
:
,x:5=
:
.
11.
a=b,那么a:b=
.
12.将一个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13.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福建地图上,量得厦门到福州的距离是5.4cm,厦门到福州的实际距离是
。
14.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速度是85千米/时,货车速度是65千米/时,经过0.8小时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是
厘米.
15.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个城市间的距离是9厘米.客车从A城出发,9小时后到达B城.客车的速度是
.
16.在一幅地图上,20cm的长度表示实际距离18k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如果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4.5km.在这幅地图上应该用
cm来表示.
17.在一幅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距离是5.5cm,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km.
18.当a=
时,的倒数等于.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在1:3000的地图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实际面积是9平方米.
.(判断对错)
20.在比例尺为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扬州的距离约为3.6厘米,南京到扬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44千米.
(判断对错)
2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判断对错)
22.图上1厘米相当于地面上实际距离1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判断对错)
23.在比例尺1:4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5厘米,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200000米.
.(判断对错)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4.解比例。
0.75:x=0.51:3.4
12:20=:x
34:x=:2
6.5:x=3.25:4
五.应用题(共5小题)
25.把一个长4cm、宽3cm的长方形按4:1的比例放大,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6.在比例尺是1:8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距离是6厘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相遇,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5,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27.在比例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7.2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出发,走完这段路程到达乙地要用几小时?
28.工厂要修建一个长方体水池,在比例尺是1:200的设计图上,水池的长为15cm,宽为12cm,深为2.5cm.按图施工,这个水池的长、宽、深各是多少米?
29.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某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画在1:2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多少厘米?
六.操作题(共1小题)
30.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市供电局位于和平广场
200米,这幅图比例尺是
.
(2)电信大楼位于和平广场正东约160米处,请用“?”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3)健康路在和平广场北面约120米处,并与和平东路平行,在图上用“
”表示出来.
七.解答题(共2小题)
31.按2:1的比,在方格中画出(1)、(2)图形变化后的图形.
32.一张精密零件图纸的比例尺是40:1,在图纸上量得零件的长是18厘米.这个零件实际长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分析】根据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求出各选项的比值,找出与3:8比值不相等的选项;即可判断。
【解答】解:3:8=3÷8=
A、6:8=6÷16=,=,所以6:16与3:8能组成比例;
B、0.3:0.8=0.3÷0.8=,=,所以0.3:0.8与3:8能组成比例;
C、:==,≠,所以:与3:8不能组成比例;
D、1.5:4=1.5÷4=,=,所以1.5:4与3:8能组成比例;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比例的意义,只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才可以组成比例。
2.【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据此可先求出:的比值,再逐项求出每个比的比值,进而根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比值不相等,就不能组成比例。
【解答】解::=÷=
A、2:3=2÷3=,因为≠,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B、:==,因为≠,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C、3:2=3÷2=,因为=,所以能组成比例
D、:=÷=,因为≠,所以不能组成比例.
故选:C。
【点评】此题也可以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分别计算求出两内项的积和两外项的积等于能组成比例,不等于就不能组成比例。
3.【分析】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千米,要求图上4厘米的距离表示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就是求4个50千米是多少,用乘法解答.
【解答】解:50×4=200(千米)
答:图上4厘米的距离表示的实际距离是200千米.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乘法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解关于未知数a的比例即可求出a等于多少.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7a=4×2,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除以7即可得到这个比例的解,即a等于多少.
【解答】解:a:4=2:7
7a=4×2
7a÷7=4×2÷7
a=
故选:C.
【点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然后再根据解方程的方法解答.
5.【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20×=0.04(米)
0.04米=4厘米
答:宽要画4厘米。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
6.【分析】根据比例尺的含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因此求出这两个图形对应的边长的比,即可求出小亮所按的比例尺。
【解答】解:5厘米:10厘米=1:2,
小红是按1:a的比例尺画的,所以小亮是按
1:2a的比例尺画的。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例尺,明确比例尺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7.【分析】图形放大或缩小后与原来的图形形状完全相同,只是大小变了,根据这一特征,首先排除选项C.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这个图形按2:1放大后,纵向的三个正方形变成6个,一列变成2列,横向的两个正方形变4个,一行变成两行.
【解答】解:如图
将这个图按2:1的比放大后的图形是:
.
故选:D.
【点评】此题是考查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一定的倍数,它的各部分均按照这个倍数放大或缩小.
8.【分析】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2x=12×1,再根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都除以12即可求出原比例的解.然后根据求出比例的解进行选择.
【解答】解:=
2x=12×1
2x÷2=12×1÷2
x=6.
故选:A.
【点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然后再根据解方程的方法解答.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9.【分析】根据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一个底5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按3:1放大后,底和高都扩大到原来的3倍,对应角不变,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即可求出放大后的三角形的面积.
【解答】解:5×3=15(厘米)
3×3=9(厘米)
×15×9=67.5(平方厘米)
即一个底5厘米,高3厘米的三角形按3:1放大,得到的三角形的底是15厘米,高是9厘米,面积是67.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5,9,67.5.
【点评】此题时考查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求三角形的面积.一个图形按3:1放大后各对应边均扩大到原来的3倍,形状不变.
10.【分析】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4x=5y改写成比例的形式,使相乘的两个数x和4做比例的外项,则相乘的另两个数y和5就做比例的内项,由此求出x与y的比;再把相乘的两个数x和4做比例的外项,则相乘的另两个数5和y就做比例的内项,由此求出x与5的比;即可解答。
【解答】解:因为4x=5y
所以x:y=5:4,x:5=y:4
故答案为:5,4,y,4。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比例基本性质的逆运用,要注意:相乘的两个数要做外项就都做外项,要做内项就都做内项。
11.【分析】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即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即可写出比例、化简即可.
【解答】解:
a=b
a:b=:
=():()
=2:5
故答案为:2: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的基本性质的逆运用.
12.【分析】将一个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按4:1放大,即将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同时扩大4倍,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可知得到图形的面积是(6×4)×(3×4)÷2.
【解答】解:(6×4)×(3×4)÷2
=24×12÷2
=144(平方厘米)
144平方厘米=1.44平方分米
答: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1.44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1.44.
【点评】完成本题要注意按4:1放大,并不是只将底或只将高扩大四倍,而是将三角形的底和高同时扩大4倍.
13.【分析】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即可求出实际距离,注意换算单位。
【解答】解:5.4÷=27000000(厘米)
27000000厘米=270千米
答:厦门到福州的实际距离是270千米。
故答案为:270千米。
【点评】熟练掌握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注意千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4.【分析】根据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用两车的速度之和乘两车相遇的时间,求出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即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代入数据解答即可.
【解答】解:(65+85)×0.8
=150×0.8
=12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
120千米.
120千米=12000000厘米
12000000×=20(厘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的地图上,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0厘米.
故答案为:120,2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15.【分析】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首先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A、B两个城市的距离,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即可解决此题。
【解答】解:9÷=45000000(cm)
45000000cm=450km
450÷90=50(千米/时)
答:客车的速度是50千米/时。
故答案为:50千米/时。
【点评】此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理解比例尺的定义,熟练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者之间互化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6.【分析】(1)根据比例尺的意义作答,即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2)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解答即可。
【解答】解:(1)18千米=1800000厘米
20:1800000
=1:9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90000。
(2)4.5km=450000cm
450000×=5(厘米)
答:在这幅地图上应该用5cm来表示。
故答案为:1:90000,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及运用,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17.【分析】已知比例尺是1:4000000,图上距离是5.5厘米,求实际距离,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解.
【解答】解:5.5÷=22000000(厘米)
22000000厘米=220千米
答: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220千米.
故答案为:2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的方法,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解;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
18.【分析】根据题意,的倒数是,=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a的值即可.
【解答】解:的倒数是,
=
a=7×3
a=21;
答:当a=21时,的倒数等于.
故答案为:21.
【点评】此题考查了倒数的有关知识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应依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实际长度,才能求其实际面积,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依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实际长度,
直接用“图上面积÷比例尺=实际面积”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要注意求实际面积或图上面积,不能直接用比例尺求.
20.【分析】要求南京到扬州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解答】解:3.6÷=14400000(厘米)
14400000厘米=144千米
答:南京到扬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144千米.
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有计算公式可用,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结论.
21.【分析】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本题中没有说明“相等”这个条件.
【解答】解:根据比例的意义,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比例的意义.
22.【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即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找准对应量,即可求出比例尺.
【解答】解:100米=10000厘米,
这幅图的比例尺1:10000,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找准对应量,注意单位名称要统一.
23.【分析】要求这两点的实际距离,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解答】解:5÷=200000(厘米)
200000厘米=2000米
答: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2000米;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有计算公式可用,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结论.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4.【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把比例方程变为简易方程,然后把方程的两边同时除以与x相乘的数,求出x的值。
【解答】解:(1)0.75:x=0.51:3.4
0.51×x=0.75×3.4
0.51×x÷0.51=0.75×3.4÷0.51
x=5
(2)12:20=:x
12×x=20×
12×x÷12=20×÷12
x=0.75
(3):x=:2
×x=×2
×x×36=×2×36
4x=54
x=13.5
(4)6.5:x=3.25:4
3.25×x=6.5×4
3.25×x÷3.25=6.5×4÷3.25
x=8
【点评】解比例时,先根据比例的性质,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一般方程,然后再根据解方程的方法解答。
五.应用题(共5小题)
25.【分析】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一个长4cm、宽3cm的长方形按4:1放大后,长、宽都扩大到原来的4倍,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长、宽都分别是16cm、12cm;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即可求出面积,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4×4=16(厘米)
4×3=12(厘米)
12×16=192(平方厘米)
答: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92平方厘米.
【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注意,一个图形扩大或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扩大或缩小的倍数.
26.【分析】先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两地的实际距离根据“速度=路程÷时间”,用A、B两地的距离除以甲、乙两车相遇的时间就是两车的速度之和。把两车的距离之和平均分成(3+5)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是每小时多少千米,再用乘法分别求出3份(甲车的速度)、5份(乙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答】解:
6=48000000(厘米)
48000000厘米=480千米
480÷3=160(千米)
160×=60(千米)
160×=100(千米)
答:甲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千米,乙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0千米。
【点评】此题考查了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以及行程问题、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7.【分析】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这段路程的长度,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即可求出走完这段路程到达乙地要用的时间.
【解答】解:7.2÷
=14400000(厘米)
=144(千米)
144÷60=2.4(小时)
答:走完这段路程到达乙地要用2.4小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28.【分析】根据题意,图上距离和比例尺已知,依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即可分别求出这个水池的长、宽、深的实际长度。
【解答】解:15÷=3000(厘米),3000厘米=30米
12÷=2400(厘米),2400厘米=24米
2.5÷=500(厘米),500厘米=5米
答:按图施工,这个水池的长是30米,宽是24米,深是5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的运用.
29.【分析】比例尺是1:1000000表示图上距离1cm实际距离10km;那么某两地的距离是4厘米,实际距离就是4×10=40km;1:200000表示图上距离1cm实际距离2km,画在这个地图上的图上距离就是40÷2=20cm.
【解答】解:1:1000000
=1cm:1000000cm
=1cm:10km
4×10=40(km)
1:200000=1cm:2km
40÷2=20(cm)
答:画在1:2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20厘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这个公式及其变形.
六.操作题(共1小题)
30.【分析】(1)根据方位图可知市供电局的位置,量出图上距离,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
(2)由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电信大楼与和平广场的图上距离,再标出它的位置;
(3)由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求出健康路与和平广场的图上距离,结合平行的知识标出它的位置.
【解答】解:(1)200米=20000厘米,
市供电局位于和平广场正南200米,这幅图比例尺是
2:20000=1:10000;
(2)160米=16000厘米,
16000×=1.6厘米;
作图为:见下图
(3)120米=12000厘米,
12000×=1.2厘米.
作图为:
【点评】考查了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比例尺,注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七.解答题(共2小题)
31.【分析】图①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底长边是4格,底边上的高是2格,在右边方格中画一个底边是8格,底边上的高为4格的等腰三角形就是图①按2:1放大后的图形;
图②是一个等腰梯形,上底1格,下底3格,高是2格,右边方格中画一个上底边是2格,下底是6格,高是4格的等腰梯形就是图②就是按2:1放大后的图形;作图即可.
【解答】解:由分析作图如下:
【点评】本题是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注意,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倍数是指对应边放大或缩小的倍数,图形放大与缩小,只是大小变化,形状不变.
32.【分析】要求零件的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代入数值,计算即可.
【解答】解:18÷40=0.45(厘米)
答:这个精密零件的长度是0.45厘米.
【点评】此题有计算公式可用,根据图上距离、比例尺和实际距离三者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