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剪剪成语故事》
教材:上教版小学美术教材
课时:2课时(本节为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上教版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第三课的学习内容。在前两课《剪出来的动物》和《剪出来的人物》的基础上,本课主要根据成语故事构思画面,要能体现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学习造型简洁、夸张的剪纸艺术表现特点并注意景物间的自然连接。
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根据成语故事设计主体人物动态的学习,借助参考资源、剪一剪自己熟悉的成语故事。降低了凭空想象创作的难度,使学生经历美术创作的过程,也为学生能够完成成语故事的剪纸作品提供了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有利于引发学生继续创作剪纸艺术作品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学习剪纸人物动态造型简洁夸张的方法,学习剪剪成语故事,学习剪纸的“连”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分析及交流过程中,剪剪人物动态,并用剪纸的方法剪出成语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创作快乐,增强对成语故事的理解。
教学重点:剪纸成语故事中人物动态的创作。
教学难点:主体形象的简洁夸张。
教学准备:
教具:示范所需的工具、范例、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铅笔等。
学具:铅笔、彩纸、剪刀等。
学习资源:课堂示范教具、成语故事剪纸范例、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参考图片素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
赏
与
导
入
一、欣赏剪纸成语微视频并互相交流。
媒体出示剪纸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微视频。
揭示课题《剪剪成语故事》
1、观看剪纸成语故事《守株待兔》的微视频。
2、说说成语故事的名字。
3、说说印象深刻的一幅画面。
通过欣赏与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在进行成语故事的创作表现时要凸显主体形象。
夸
张
与
表
现
一、学习凸显主体形象的方法。
1、根据成语分析“主体物”
出示板书“主体物”。
以“揠苗助长”“闻鸡起舞”为例。
2、根据故事内容引出主体人物。
二、学习主体形象夸张的方法。
1、引导学生交流成语故事内容,演一演、摆一摆主体人物的动态。
2、对学生的人物动态进行反馈,明确学习重点——人物动作要夸张。
三、教师示范夸张的主体形象。
1、解释“成语”,总结古代人特征。
2、根据学生摆放的活动小人,用剪影的方式画出古代人物的外轮廓线。
3、夸张人物的表情。
出示板书:
动态
夸张
表情
画一画
:
简洁
四、回顾作业难点,进行主体形象的创作。
1、提示学生利用旁边参考图片进行创作。
2、媒体出示作业要求:
画一画:1、夸张动态
2、夸张表情
3、巡视指导。
4、反馈学生作业。
1、根据成语故事,分析主体物。
2、同桌交流自己要表现的成语故事,并演一演、利用小人偶摆一摆成语故事的主体人物动态。
3、学习动态夸张的方法。
4、观看教师示范夸张的主体形象。
5、利用身边参考图片并进行成语故事主体形象的创作。
通过说一说成语故事、看一看人物动作、摆一摆人物动态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人物动态夸张的教学难点,明确学习重点,展开对核心目标的学习与研究。
在学习重难点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身边图片素材,中搜索参考图片继续学习。
通过这样的美术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添
加
与
剪
制
添加其他主体物并学习连接的方法。
教师示范添加其他主体物,讲解剪纸“连”的特点
引导学生交流剪纸“连”的方法。
3、出示板书:添一添
连
4、媒体演示不同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感受主体物间不同的“连接”方法
出示作业要求:
添一添:1、添加背景
2、巧妙连接
剪一剪:1、注意安全
2、刀法流畅
二、构思并剪剪成语故事
1、教师引导学生闭目构思作品。
2、媒体出示教师制作的“简洁与夸张”的教学微视频。
3、巡视指导。
1、观看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为使成语故事更加完整,继续添加主体物。
2、交流剪纸“连”的方法。
3、观看媒体演示。
4、闭目构思作品。
5、观看教师制作的“简洁与夸张”的教学微视频,进行成语故事的创作并剪制。
通过其他主体物的添加与交流,学习剪纸“连”的方法。
通过媒体演示教师制作的“简洁与夸张”的教学微视频,突破教学重难点。
展
示
与
评
价
一、展示、评价并相互交流
1、集体展示,将学生作品集中摆放在“胶片”剪影中。
2、作业讲评。
(1)学生自评。
(2)学生互评。
(3)教师点评。
评价要求:
剪的是什么成语故事?
人物动态简洁夸张了吗?
(3)主体物间巧妙连接了吗?
二、教师小结——将把学生作品上传到学校的美术空间,互相评价。
1、学生进行作品摆放。
2、与教师共同进行作品讲解、评价。
通过展示、评价,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让学生感受到剪纸的艺术魅力,并通过“顾小美术空间”,使我们的美术学习向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剪剪成语故事
动态
画一画
夸张
表情
主体物
简洁
添一添
连
剪一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