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6 10:1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 班级 姓名
…………………………………………密……………………封……………………线…………………………………………………………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第一单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请注意书写规范、美观。(6分)
yuán dàn(? ?)那天晚上,我想吃 yuán xiāo(?   ? ),可妈妈却给我煮了jiǎo zi(? ???),里面的馅儿是老腊肉。妈妈从菜缸里捞出色如翡翠的蒜头,再用 tānɡ??chí(? ??   ?) 舀了一点儿chén cù(? ?    )倒在碟子里当作料。我用 kuài zi(?    ???)夹了一个尝了尝,真是美味极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1. 下面词语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翡 翠 (f ě i) 蜜 饯 (xi à n) 煮粥 摘得桂冠
B. 骡 马 (lu ó ) 塞 灌 (s à i) 搅拌 拔得头筹
C. 焖 饭 (m è n) 擢 起 (zhu ó ) 摊贩 零七八碎
D. 僧 人 (s ē ng) 彻 底 (ch è ) 涕泪 竭然不同
2. 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脉络 诊脉 温情脉脉 B. 铺设 铺张 铺天盖地
C. 间断 间接 反间计 D. 内脏 心脏 五脏六腑
3.下列词语与“贫富”“贵贱”的形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巨大 渺小? B.高低 厚薄 C.遥远 嘶哑 D.是非 规矩
4.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B.波莉阿姨已经陷入了无言的深愁,她那灰色的头发几乎都变白了。
C.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D.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个人都讲究卫生,我们的健康就会有保障。
B.我的书包里有课本、笔、纸……等文具。
C.“鲁滨逊漂流记”是我最爱读的一本书。
D.爷爷声音洪亮,被人称作《大喇叭》。
6.填在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除夕夜家家 _______ ,不许 _______ ,鞭炮声 _______ 。在外边做事的人, _______ 万不得已, _______ 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A. 灯火通宵 间断 日夜不绝 除非 一定
B. 灯火通宵 间断 日夜不绝 除非 必定
C. 灯火通宵 阻断 连绵不绝 除了 必定
D. 灯火通宵 断开 日夜不绝 除了 一定
7.对《十五夜望月》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 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 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8.“运动会上,在长跑比赛中,王晓红努力拼搏,最后夺得了第一,登上了领奖台。”下列哪一个词语与加点词语意思不一样? (? ?)
A.勇夺第一? ???B.喜获金牌? ???C.获得奖牌? ??D.拔得头筹
三、根据要求完成句子。(8分)
1.根据要求,用几句话写一写当看到下面这种情景时的心情。(4分)
小鸟在树枝上鸣叫。
(1)心情好:?? ?? ?? ?? ?? ?? ?? ??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情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写下列习俗的寓意并补充一个。(4分)
过年的时候吃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8分)
1.《寒食》诗的前两句用 “_______”、“_______”(填词语)点明诗歌描写的是春天景色;后两句用 “_______”、“_______” 两词点名享受特权的对象,现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实践。(5分)
近年来,传统节日和民族文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有以下两种不同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观点一: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应该保护。?
观点二:时过境迁,某些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被淘汰也很正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北京的春节(节选)
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的,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说明灯的数量的词语是 ;说明灯的种类多的词语是 。(2分)
2.请用“ ”划出文中最能说明家中“有声有光”的句子。(2分)
3.这个选段主要写 。(2分)
4.你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关于小学生吃早餐情况的调查表,完成练习。
吃早餐的种类
面食、米食48%
面包??45%
其它??7%
吃早餐的地点
家里吃51%
早餐店 27%
边赶路边吃 22%
家长看法
早餐重要64%
早餐不重要32%
不知道 4%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4分)
(1)在家吃早餐的学生人数比例较高。 ( )
(2)从表中可以看出,家长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早餐,精心准备。( )
(3)小红天天在早餐店买完后边走边吃,真好,可以节约时间。( )
(4)小学生的早餐种类主要是面食和米食。 ( )
2.小明爸爸很重视孩子的早餐,你推测小明一般会怎样用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恩施民居 —— 吊脚楼
① 吊脚楼是恩施州常见的一种民居建筑。一般依山而建,成群落分布,错落有致,雄伟壮观,既有双吊形成的对称美,也有融入山地环境的和谐美,堪称土家族、苗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② 吊脚楼具有悠久的历史 。《 旧唐书 》载:“ 士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 (qi ó ng) 蝮蛇, 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 ” 吊脚楼袭古“干栏” 建筑遗风,多悬于高崖陡坎,或河岸溪谷之上。远远望去,更显险奇。平地吊脚楼则讲究花样精工,往往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故吊脚楼或精塑细刻,或走马转阁,或凌空飞架,或险挂峭壁,与秀丽山川相映成画,妙不可言。
③ 吊脚楼是典型的干栏式建筑。它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正屋和厢房(即吊脚部分)的上面住人,厢房的下部有柱无壁,用来喂养牲畜、堆放杂物。总的看来,吊脚楼应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悬空,所以也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④ 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多种多样。其类型有以下几种:单吊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有人称之为“一头吊” 或 “ 钥匙头 ” 。它的特点是,只有正屋一边的厢房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相撑。双吊式,又称为 “ 双头吊 ” 或 “ 撮箕口” ,它是单吊式的发展,即在正房的两头皆有吊出的厢房。四合水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又是在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 特点是,将正屋两头厢房吊脚部分的上部连成一体,形成一个四合院。两厢房的楼下即为大门,这种四合院进大门后还必须上几步石阶,才能进到正屋。二屋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是在单吊式和双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在一般吊脚楼上再加一层,单吊双吊均适用。平地起吊式,这种形式的吊脚楼也是在单吊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单吊、双吊皆有。它的主要特征是建在平坝中,按地形本不需要吊脚,却偏偏将厢房抬起,用木柱支撑。作支撑用的木柱所落地面和正屋地面平齐,使厢房高于正屋。
学校 班级 姓名
…………………………………………密……………………封……………………线…………………………………………………………
⑤ 吊脚楼具有很高的建筑工艺水平。窗花雕刻有浮雕、镂空雕等多种雕刻工艺,雕刻手法细腻,内涵丰富多彩。有的象征地位,有的祈求吉祥,有的表现农耕,有的反映生活,有的教育子孙,有的记录 风情。飞禽 走兽、花鸟虫鱼、歌舞竞技、神话传说,栩栩如生,寓意深刻。
⑥ 吊脚楼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除具有注重龙脉、依势而建和人神共处的神化现象外,还有着十分突出的空间宇宙化观念。从某种意义来说,吊脚楼在其主观上与宇宙变得更接近,更亲密,从而使房屋、人与宇宙浑然一体,密不可分,比 “ 干栏 ” 较成功地摆脱了原始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被称为巴楚文化的 “ 活化石 ” 。
⑦ 吊脚楼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是土家族、苗族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吊脚楼,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第 ④ 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请就其中一种举例(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并说明其作用。(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吊脚楼最基本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2 分)
5. 本文第 ① 段中 “ 一般依山而建,成群落分布 ” 中的 “ 一般 ” 能否删掉?为什么?(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他敢于说不惭愧
① 恢复高考那年,我们正读初一。新采的班主任是乡里曾受过管制的宋老头,据说解放前他在美国人手下当过卫兵。
② 第一堂英语课,宋老师将一张偌大的字母表挂在黑板旁的墙 壁上,虽然是手写的, 但看起来一目了然。之后,他又在黑板上板书一遍,逐个逐个地教我们 学。课堂纪律很糟, 但他并不在意。也许在他看来,学这 26 个字母,不必那样认真。但 下课时他告诉我们:“学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 容易。 ”无疑 ,他是指责我们在课堂上对他不够敬 重。看样子, 他是一个慈祥的老头,并不是一位严厉的老师。
③ 有一天上英语课,他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要求我们按顺序默写出 26 个英文字母的大小写。他说对此次测验成绩优异的学生,将给予特别的奖励。尔后,他就若有所思地站在门边,眼望着门外出神。二十分钟后,他似乎醒过神来,立即收上试卷。全班总共才五十几个人,他很快阅完了所有试卷,然后拍拍手,轻松地宣布:“很好!除一个同学写错了三个字母外,其他同学都是 100 分。很高兴有这么多同学能得到奖励。但在 奖励之先, 我不得不警告这个学生 —— 张小哲,请你站起来!”
④ 张小哲是个一向沉默的男孩子,从未惹人注目。此时,他站了起来,两眼望着老师。
⑤ 宋老师对他说道:“我实在想不通,这么简单的几个字母,全班同学都会,而独有你一个人弄出差错。你说你惭不惭愧?”
⑥ 张小哲默不作声。所有同学都幸灾乐祸地盯着他。
⑦ “你必须回答我!” 宋老师一反之前的慈祥态度,透露出一种近似残酷的威严 ,“惭愧,还是不惭愧?”
⑧“我不惭愧。”张小哲轻声地说。但他做好了挨批的准备,脸绷得紧紧的。
⑨ “居然不惭愧。那么,你凭什么理由?难道大家错了而你一个人是对的?快说!什么理由?”宋老师近似歇斯底里地吼道,并一步步向他逼近,脸上奇怪的表情令人捉摸不透。也许,他是一个被管制疯了的老头,说不准会打人。
⑩ 我们不再幸灾乐祸,心里都有些紧张地为张小哲捏一把汗。
?“我有理由。但我绝对不说。”张小哲望着逼近自己的老师,眼里噙满了泪水,“老师,你不要逼我。我不会说的。如果你一定要逼我,我现在就离开学校。”他真的提起了书包。
? 沉默,短暂的沉默。我们看见宋老师朝张小哲走过去,双手搭在张小哲的肩头,一改刚才的暴怒,反而温和地说道:“好吧,我不再逼你,请坐下吧。”
? 然后,他退回讲台,扫视着全班学生,语重心长地说:“第一天上课我就讲过,学好英语并不难,做好一个人却不容易。我并不急于知道你们的英语成绩,但很想知道你们的为人,所以才有今天的这个测验。请大家再次抬头仔细看看我身后的那张字母表 —— 你们以为我忘记摘下的字母表,它有一个不易察觉的错误,而除张小哲外,你们全部照抄不‘误’。他虽没有得到百分,但他是个诚实的人,所以,他敢于说自己不惭愧。这种勇气非常难得,很少有学生能在老师的逼迫下坚持真理,保持诚实。请大家终生牢记:重要的不只是成绩,更有品格。这,就是我要给你们的特别奖励!”
? 这一刻,全班 54 个同学有 53 个低下了头。只有张小哲没有。
1. 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4分)
( 1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 )
( 2 )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 )
( 3 )指不说话不出声,沉默的样子。 ( )
( 4 )形容言辞恳切,有分量,意味深长,含有丰富情感 ( )
2. 文中描写“宋老师一反之前的慈祥态度,透露出一种近似残酷的威严”的句子运用了 _______ 的手法。(2分)
3. 阅读文章第 ⑨ 段,宋老师心里明知道张小哲是诚实的,还咄咄逼人地追问其中的原因,目的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本文的标题是“他敢于说不惭愧”,这个标题让我们觉得仿佛本文的主人公是张小哲。你觉得这个标题是否合理?为什么?如果不合理,请你换个题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看来一点不假,宋老师送给了学生一份大礼。这份礼物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份特殊的礼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在学校里,有很多老师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们都很爱我们,为了我们的成长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请你也介绍一位你最喜欢的老师。(不少于 50 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