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五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知识点梳理
【时空坐标】
【阶段特征】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的发展。
政治方面
20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纷纷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世界进步力量联合起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经济方面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帮助美国走出了困局。
思想文化方面
高科技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考点梳理】
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及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2011】版课标·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1】版课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一、罗斯福新政
1.经济大危机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2)爆发:① 1929 年,首先从美国爆发,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表现: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减少;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2.罗斯福新政
(1)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2)特点:采用② 国家干预 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主要内容: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③《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通过《社会保障法》。
(4)结果: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5)作用: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④ 墨索里尼 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2)政权建立: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3)扩张:1935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
(2)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⑤ 欧洲 战争策源地形成。
(3)暴行: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解散工会;焚烧大量的进步书籍;残酷迫害犹太人。
(4)侵略扩张: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3.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在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国内外矛盾激化,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2)标志: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对外侵略:1931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⑥ 七七事变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11】版课标·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主要战场
中国战场(东方主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
初期阶段
1940年4月,德国进攻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1940年5月,德军突入法国北部,法国被打败;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战斗
规模扩大
1941
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联军民赢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最大规模
1941年12月7日,日军① 偷袭珍珠港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走向联合
(1)标志: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②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的正式形成。
(2)意义: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战争转折:1942年7月,德国进攻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③ 斯大林格勒 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4.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目的
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召开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内容
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波茨坦会议:④ 1945年7月
,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
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4.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5.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拓展延伸】
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固有的矛盾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另外,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启示
(1)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2)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共同发展。
3.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抗击并歼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量兵力,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的野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易错易混】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苏对日宣战。(?)
美国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苏联
1945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2.1945年5月德国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3.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根本原因。(?)
促使日本投降因素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以及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识图学史】
希特勒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三巨头
苏军攻克柏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五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专题训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及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方法是( )
A.罗斯福新政 B.法西斯专政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2.下图所示标志,源于罗斯福政府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而发动的蓝鹰运动。这一运动体现了美国政府?( )
?
A.延续自由放任政策 B.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C.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
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
700万下降至800万。这主要得益于?( )
A.美国的独立 B.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C.罗斯福新政 D.两极格局的结束
4.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标志是?( )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D.日本吞并朝鲜
5.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 D.成功开启美苏“冷战”模式
6.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材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时期?( )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7.美国一家电视台拍摄了《罗斯福新政》的电视专题片,下列情节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很多工业企业在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
B.工人与资本家进行谈判,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C.《紧急银行法》通过后,大量银行宣布破产
D.大批失业工人正在参加田纳西水利工程建设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题中的“一团糟”和“独特实验”分别是指?????( )
A.经济大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经济大危机 苏联的五年计划
C.二战后经济衰退 赫鲁晓夫的改革
D.二战后经济衰退 美苏对峙
9.1934年1月美国某报纸发表了《新政疗法》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可能要改变治疗方法”。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政府力图推行医疗改革
B.作者对新政保持乐观的态度
C.立法权从属于行政权
D.政府在新政中扮演重要角色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1.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第1号作战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该行动标志着(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凡尔登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3.下列漫画描绘的是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场景。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
?
A.讨论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
B.协调盟军行动,争取最后胜利
C.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事宜
D.研究对日本实行分区占领
4.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宗旨的有?( )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诺曼底登陆
③雅尔塔会议 ④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5.世界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下列体现大国强权政治的会议有( )
①巴黎和会 ②慕尼黑会议
③万隆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的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上述材料最适合用来探究??(
)
A.二战爆发的原因 ????B.二战的完整过程
C.二战胜利的原因 ????D.二战的重大影响
7.“……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B.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
C.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D.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
8.(2017辽宁沈阳中考)(节选)(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
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险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
复元气,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美国人均收入水平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和纳粹党趁机大肆活动,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1939年9月1日,德国以强大的兵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写出经济大危机破坏性的表现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通过何种方式干预美国经济?(1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希特勒领导德国走上了什么道路?(1分)
【真题演练】
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及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2019河南)“美国私人企业体系的基本面还是完好的,但是需要来自政府的短期协助来渡过大
萧条,并且政府也应该提供永久性的安全网,以此确保较弱的个体不会屈从于激烈的经济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材料强调美国应?( )
A.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确保对较弱个体救助 ???D.实行计划经济模式
2.(2019重庆)在罗斯福“新政”的所有计划中,受到最严厉批评的是农业政策。这种在千百万人处于饥饿的情况下去减少粮食生产的设想,在人道主义者看来,是极其错误的。但农业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该政策?( )
A.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
B.使银行的信用得到了恢复
C.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3.(2019内蒙古包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
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
A.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
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4.(2020广东)1932年12月4日《纽约时报》报道:“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
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当时美国?( )
A.政府加强经济干预
B.能源危机全面爆发
C.农业危机十分严重
D.“罗斯福新政”全面推行
5.(2019广东深圳)参加二战的美国适龄青年,多数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期,影响了部队
的战斗力。该时期美国发生了?( )
A.南北战争
B.独立战争
C.柏林危机 D.经济大危机
6.(2019江苏南京)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
各地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总计118.4万美元,每件作品约合75.59美元。该计划的作用是?(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B.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C.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D.有助于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7.(2018安徽)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
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 )
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D.改善了国际关系
8.(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工业企业尽
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与之相符的是?( )
A.华盛顿谴责殖民主义者的罪行
B.林肯批评南方种植园主的叛乱
C.威尔逊揭露一战的灾难性后果
D.罗斯福感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9.(2018江苏苏州)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
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谈及的内容可能有?( )
A.解读《国家工业复兴法》
B.号召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畅谈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0.(2018湖南衡阳)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我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
干预,主要借鉴了?????(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马歇尔计划
11.(2017江苏苏州)下面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
施都?(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12.(2020安徽)漫画家常用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下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导致图中西方富
人交通工具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D.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13.(2020江苏南京)“政府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都悬
挂蓝鹰标志。”发起该运动的目的是?( )
A.推翻殖民统治 B.维护国家统一
C.应对经济危机 D.发展“新经济”
14.(2020云南昆明)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
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此,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的具体措
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15.(2020贵州贵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图①
图②
图③
他是弗吉尼亚州一位种植
园主的儿子,早年当过土地测量
员,后来在军队担任过指挥官。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他被
委任为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
他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他出生在肯塔基州一个贫
困家庭,做过木工、店员、乡村
邮务员。因为贫困,他几乎没受
过正规教育,但是他刻苦自励,勤学自修,成为律师,担任过州和联邦的议员。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他出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
家庭,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
比亚大学,后来从政。1932年他
赢得总统大选,到他去世时连续
4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根据材料中的文字介绍,分别指出图①、图②、图③的历史人物是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中一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4分)
(3)结合三位历史人物在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杰出贡献,谈谈你的认识。(2分)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1.(2019湖南衡阳)图片是凝固的历史,观察下图,①处应填?( )
?
A.诺曼底登陆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突袭波兰
D.日本投降
2.(2020江苏南京)“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终于促使被侵略国家联合起来,结成反法西斯
联盟。”该联盟建立于?( )
A.1942年
B.1944年
C.1945年
D.1967年
3.(2020海南)1945年柏林战役后,美、苏、英三国士兵站在希特勒府邸的平台上合影(下图)。这
张合影直接反映了?( )
?
A.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
B.战后西方大国迅速崛起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D.希特勒的战略战术失误
4.(2019广东)1941年罗斯福宣布“美国决心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全力援助苏联”。同年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签订了在短期内向苏联提供援助的议定书。上述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雅尔塔会议召开
5.(2018江苏南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
治新秩序崩溃的标志是?( )
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2018广东)读下表,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 )
时间
概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A.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7.(2018新疆乌鲁木齐)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
世界。”在
20世纪
40年代,德国在“拷打世界”过程中的转折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8.(2018江苏苏州)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
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
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
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
9.(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列战场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欧战场 ②苏德战场
③东方主战场 ④太平洋战场
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10.(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战全面爆发后,德军横扫欧洲,随着战争的推进,使“闪电战”破产的
是( )
A.苏联红军攻克柏林B.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C.莫斯科保卫战胜利D.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1.(2020福建)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声明:不承认法西斯国家侵占的领土;联合打败“纳
粹暴政”等。苏联等15个国家表示赞同。该声明促成了?( )
A.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B.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12.(2020贵州贵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标志着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
之中的战役是( )
A.偷袭珍珠港 B.闪击波兰
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海战
13.(2018山东潍坊)(节选)和平、合作是历史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39年至1942年末
先是德国人、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
第二阶段
1942年末至1943年
同盟国开始反攻
第三阶段
1944年至1945年
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
——摘编自阿德勒等的《世界文明史(下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战争由第一阶段向第二、三阶段转化的原因。(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主题二十五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
世界大战
部编版
二轮复习
第二十五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综述
为了争夺世界霸权,列强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它们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
方面
20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纷纷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世界进步力量联合起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经济
方面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行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帮助美国走出了困局。
思想文化方面
高科技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
考点解读
【2011】版课标·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1】版课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及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一、罗斯福新政
1.经济大危机
(1)根本原因:
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2)爆发:①
年,首先从美国爆发,进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表现:
工业产量下降;贸易额减少;大量
,
银行倒闭;
失业人数激增。
1929
资本主义制度
企业破产
考点解读
2.罗斯福新政
(1)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2)特点:采用②
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主要内容: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③
;
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
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通过《社会保障法》。
国家干预
《全国工业复兴法》
考点解读
(4)结果:美国
开始缓慢复,
有所恢复,
逐步增加,
得到改善
(5)作用:新政增强了政府的
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
产生了深远影响。
(6)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经济
工业生产
就业人数
人民生活
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世界
考点解读
二、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④
乘机组织法西斯党。
(2)政权建立:
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3)扩张:1935年,意大利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墨索里尼
1922
考点解读
(1)背景: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
(2)标志:
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⑤
战争策源地形成。
(3)暴行:利用“
”,打击德国共产,解散工会;焚烧大量的进步书籍;残酷迫害
。
(4)侵略扩张: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奥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2.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欧洲
1933
国会纵火案
犹太人
考点解读
3.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背景:在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国内外矛盾激化,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
(2)标志: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
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战争策源地形成。
(3)对外侵略:
年,日本关东军策划九一八事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⑥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七七事变
广田弘毅
亚洲
1931
考点解读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11】版课标·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主要战场
中国战场(东方主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太平洋战场
考点解读
初期阶段
1940年4月,德国进攻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1940年5月,德军突入法国北部,法国被打败;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战斗
规模扩大
1941
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联军民赢得
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最大规模
1941年12月7日,日军①
,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
规模
偷袭珍珠港
莫斯科保卫战
最大
考点解读
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走向联合
(1)标志: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②
的正式形成
(2)意义: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战争转折:1942年7月,德国进攻苏联重镇斯大林格勒,苏联军民英勇抗敌,次年2月,德军投降,③
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意大利投降:1943年7月,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
宣布无条件投降。
4.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
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
开辟了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斯大林格勒
意大利
欧洲第二战场
考点解读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目的
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召开
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内容
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
,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1945
联合国
考点解读
2.波茨坦会议:④
,美、英、苏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召开会议,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3.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结束。
4.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7月
欧洲战事
第二次
考点解读
5.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考点解读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固有的矛盾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另外,一些大国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采取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拓展延伸
(1)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2)启示: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共同发展。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及启示
拓展延伸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抗击并歼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量兵力,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的野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3.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拓展延伸
1.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苏对日宣战。(
)
美国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苏联
1945年8月,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
易错易混
2.1945年5月德国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结束。(
)
?
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易错易混
3.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是日本帝国主义投降的根本原因。(
)
?
促使日本投降因素
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以及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易错易混
希特勒
诺曼底登陆
雅尔塔三巨头
苏军攻克柏林
识图学史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十五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单元专题训练
【典题聚焦】
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及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美国医治“感冒”的有效方法是( )
A.罗斯福新政 B.法西斯专政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答案】A
【解析】?根据关键词“1929年”“美国”“股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感冒”指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面对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A项符合题意。美国没有实行法西斯专政,排除B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排除C项。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排除D项。
2.下图所示标志,源于罗斯福政府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而发动的蓝鹰运动。这一运动体现了美国政府?( )
?
A.延续自由放任政策 B.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C.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D
【解析】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蓝鹰运动体现了美国政
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项正确。罗斯福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排除A、C两项。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排除B项。
3.从1935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
049亿美元,失业人数从1
700万下降至800万。这主要得益于?( )
A.美国的独立 B.黑人奴隶制的废除
C.罗斯福新政 D.两极格局的结束
【答案】?C
【解析】1933年罗斯福开始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
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故选C。
4.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标志是?( )
A.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B.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C.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D.日本吞并朝鲜
【答案】C
【解析】?在1929年经济危机打击下,日本国内外矛盾激化,为寻找出路,军部法西斯势力积极推动对外扩张。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故选C。
5.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政治上的成功”主要体现在?( )
A.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C.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 D.成功开启美苏“冷战”模式
【答案】?B
【解析】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使资本主
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故选B。A、C是经济方面的体现,排除;美苏“冷战”是在二战后,排
除D。
6.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流域工程管理局,利用美国政府提供的投资,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兴建水坝、水电站,发展航运,结果建成了大型的水电站和完整的航运系统,促进了这一地区经济的发展。材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时期?( )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招收大批失业工人”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中推行的“以工代赈”,A、
C、D三项都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
7.美国一家电视台拍摄了《罗斯福新政》的电视专题片,下列情节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很多工业企业在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
B.工人与资本家进行谈判,确定最低工资标准
C.《紧急银行法》通过后,大量银行宣布破产
D.大批失业工人正在参加田纳西水利工程建设
【答案】C
【解析】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A、B两项符合史实;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C项不符合史实;推行
“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美国政府投资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是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D项符合史实。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题中的“一团糟”和“独特实验”分别是指?????( )
A.经济大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经济大危机 苏联的五年计划
C.二战后经济衰退 赫鲁晓夫的改革
D.二战后经济衰退 美苏对峙
【答案】B
【解析】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
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西方经济“一团糟”。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独特实验”指的是苏联的五年计划。故选B。
9.1934年1月美国某报纸发表了《新政疗法》的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吩咐的护士。医生告诉护士,“当然,如果我们没有取得成效,我们可能要改变治疗方法”。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
A.政府力图推行医疗改革
B.作者对新政保持乐观的态度
C.立法权从属于行政权
D.政府在新政中扮演重要角色
【答案】D
【解析】漫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国会变成一名听从医生
吩咐的护士。这说明政府行政权力加强,在新政中扮演重要角色,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力图推
行医疗改革,故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作者对新政保持乐观的态度,故排除B。立法权从属于行政权不符合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故排除C。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1.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第1号作战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该行动标志着(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B.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答案】B
【解析】 根据“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项正确。1914年,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排除A项。1941—1942年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C项。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D项。
2.“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莫斯科保卫战
B.凡尔登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C
【解析】?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C项符合题意。莫斯科战役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A项不符合题意。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B项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列漫画描绘的是1945年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的场景。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 )
?
A.讨论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
B.协调盟军行动,争取最后胜利
C.讨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事宜
D.研究对日本实行分区占领
【答案】B
【解析】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美、
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B项正确。1919年巴黎和会讨论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A项错误;1943年召开的德黑兰会议决定实施欧洲登陆计划,开辟欧洲第二战场,C项错误;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排除D项。
4.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宗旨的有?( )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诺曼底登陆
③雅尔塔会议 ④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于1941年,①不符合题意;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②符合题意;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③符合题意;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④符合题意。故选D。
5.世界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下列体现大国强权政治的会议有( )
①巴黎和会 ②慕尼黑会议
③万隆会议 ④雅尔塔会议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如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
本,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慕尼黑会议上英法奉行绥靖政策,损害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雅尔塔会议在中国没有参加的情况下以出卖中国的国家利益作为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是和平的会议。排除③,故选A。
6.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斯大林发表广播演说,表明苏联的卫国战争“将同各国人民争取他们的独立、民主自由的斗争汇合在一起”,结成“统一战线”。上述材料最适合用来探究??(
)
A.二战爆发的原因 ????B.二战的完整过程
C.二战胜利的原因 ????D.二战的重大影响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联合起来,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成为二战胜利的原因之一。C项符合题意。
7.“……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唯有我们三国之间以及一切爱好自由的各国之间,继续增进合作与了解,才能够实现人类最崇高的愿望——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材料中提出实现“一种安全而且持久的和平”,是基于(????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
B.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
C.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D.东西方冷战格局的结束
【答案】C
【解析】材料“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反映了联合国的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提出了建立战后国际安全组织的主张,反映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的共同心愿,C项正确。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A项不符合题意;西方大国称霸世界的企图给世界带来了动荡,B项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D项不符合题意。
8.(2017辽宁沈阳中考)(节选)(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将近1
700万,约为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农业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许多农民流离失所。对外贸易减少了三分之二。美国出现了约200万人的流浪大军,许多家庭连照明用的蜡烛都买不起。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险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恢复元气,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美国人均收入水平基本恢复到大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选自《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和纳粹党趁机大肆活动,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支持。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从此德国建立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恐怖统治。1939年9月1日,德国以强大的兵力对波兰发动突然袭击。随后,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选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写出经济大危机破坏性的表现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通过何种方式干预美国经济?(1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希特勒领导德国走上了什么道路?(1分)
【答案】 (1)工业生产下降;农民收入降低;对外贸易减少;失业人数增加;人民生活贫困。(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立法。(3)法西斯道路。
【解析】 第(1)问要根据材料一写出经济大危机破坏性的“表现”。第(2)问要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特别应注意多项法律文件的颁布。第(3)问根据所学和“希特勒”可知,经济危机下的德国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真题演练】
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及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2019河南)“美国私人企业体系的基本面还是完好的,但是需要来自政府的短期协助来渡过大
萧条,并且政府也应该提供永久性的安全网,以此确保较弱的个体不会屈从于激烈的经济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材料强调美国应?( )
A.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确保对较弱个体救助??D.实行计划经济模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大萧条”是指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为应对日益
严峻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材料“但是需要来自政府的
短期协助来渡过大萧条,并且政府也应该提供永久性的安全网”强调政府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A项正
确。坚持自由放任政策与题意相悖,排除B项。确保对较弱个体救助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在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国家采取宏观调控干预经济,但本质还是市场经济,排除D项。
2.(2019重庆)在罗斯福“新政”的所有计划中,受到最严厉批评的是农业政策。这种在千百万人处于饥饿的情况下去减少粮食生产的设想,在人道主义者看来,是极其错误的。但农业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该政策?( )
A.增加了新的就业机会
B.使银行的信用得到了恢复
C.缓解了生产过剩的状况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矛盾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调整农业政策,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
稳定农产品价格,缓解了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的状况,故选C项。A项是推行“以工代赈”政策的影响;B
项是金融方面政策的影响;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B、D三项。
3.(2019内蒙古包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以“新政”救治美国经济。通过《全国工业复兴
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
A.延续了自由放任政策
B.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
D.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罗斯福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规章来应对经济危机,使政府的行为有法可依,所以
选项C正确。自由放任政策下政府不干预经济的运行,而罗斯福新政则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所以选项A错误。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所以选项B错误。罗斯福新政是资产阶级改革,不是走向社会主义,所以选项D错误。
4.(2020广东)1932年12月4日《纽约时报》报道:“在现有谷物价格的条件下,家庭和机关中利用
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对上述现象理解正确的是,当时美国?( )
A.政府加强经济干预
B.能源危机全面爆发
C.农业危机十分严重
D.“罗斯福新政”全面推行
【答案】C
【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3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美国正处于经济危机时期。材
料“利用谷物作燃料要比用煤砖更合算”说明当时农产品的价格太低,属于农业危机严重的表现,正确答案为C。
5.(2019广东深圳)参加二战的美国适龄青年,多数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时期,影响了部队
的战斗力。该时期美国发生了?( )
A.南北战争
B.独立战争
C.柏林危机 D.经济大危机
【答案】D
【解析】?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对日宣战,加入反法西斯国家行列是在1941年,所以参加二战的适龄青年一定经历过经济大危机,选项D正确。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独立战争发生在1775—1783年,柏林危机最早发生在1948年,都与题干时间不符,选项A、B、C错误。
6.(2019江苏南京)在1934年的头四个月里,“公共工程艺术计划”雇佣了三千多位艺术家,在全美
各地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了一万五千多件艺术品。政府部门计算了艺术家们的报酬:总计118.4万美
元,每件作品约合75.59美元。该计划的作用是?( )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
B.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
C.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
D.有助于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答案】D
【解析】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材料中艺术家们“为政府的各种建筑创作……艺术品”,“政府部门计算了艺
术家们的报酬”,这是美国政府推行“以工代赈”的典型事例,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故选D。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1862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故A、B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应排除。
7.(2018安徽)1930年间美国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了40%,许多国家采取报复措施,把进口税率
提高60%到100%,法、德、英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抑制进口。这些措施?( )
A.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B.加剧了经济危机
C.打击了法西斯势力 D.改善了国际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930年”处于经济大危机期间,“把进口税率提高”
“抑制进口”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危机,故选B项。提高进口税率,阻碍了贸易发展,
而不是促进,排除A项;经济危机期间,法西斯势力趁势发展壮大,排除C项;“报复措施”“特殊措施”使得国际关系更加恶化,排除D项。
8.(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一位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工业企业尽
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与之相符的是?( )
A.华盛顿谴责殖民主义者的罪行
B.林肯批评南方种植园主的叛乱
C.威尔逊揭露一战的灾难性后果
D.罗斯福感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
【答案】?D
【解析】?1929年,爆发了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经济,生产相对过剩,产品大量积压,导致世界贸易额大幅度减少,大量工厂、银行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危难之际,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题干是他在就职演说中感叹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因此D正确。
9.(2018江苏苏州)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
针的总统。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谈及的内容可能有?( )
A.解读《国家工业复兴法》
B.号召分期付款超前消费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畅谈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为此颁布
《国家工业复兴法》,A项符合题意;“号召分期付款超前消费”与史实不符,B项错误;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项错误;“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D项错误。
10.(2018湖南衡阳)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在应对金融危机方面,我国加强政府对经济的
干预,主要借鉴了?????( )
A.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马歇尔计划
【答案】B
【解析】解题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
的特点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控制,故B项正确。
11.(2017江苏苏州)下面图1和图2分别宣传20世纪前期苏联、美国的某项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
施都?( )
A.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B.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C.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D.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的完成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根据图片内容及“20世纪前期”,可以推断两幅
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为苏联的五年计划以及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联的五年计划属于苏联高度集
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实践,而美国的罗斯福为挽救经济危机,开始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答案为A项。当时的美国陷入经济危机而苏联受全球性经济危机冲击较小,因此B项错误;C、D两项均与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无关,不属于两者的共同点。
12.(2020安徽)漫画家常用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下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导致图中西方富
人交通工具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
A.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
?D.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及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漫画反映了1928—1932年西方富人的交通工
具由原来的汽车变为自行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也影响到了富人的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开始实施是在1933年,排除B项。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13.(2020江苏南京)“政府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都悬
挂蓝鹰标志。”发起该运动的目的是?( )
A.推翻殖民统治 B.维护国家统一
C.应对经济危机 D.发展“新经济”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
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C项正确。美国独立战争推翻
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经过内战,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新经济”。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项。
14.(2020云南昆明)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
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此,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的具体措
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调整农业政策
C.推行“以工代赈”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
时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C项符合题意。整顿金融体系是为恢复银行信用,故A项与题意不符;调整农业政策是为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故B项与题意不符;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是为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故D项与题意不符。
15.(2020贵州贵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图①
图②
图③
他是弗吉尼亚州一位种植
园主的儿子,早年当过土地测量
员,后来在军队担任过指挥官。
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上他被
委任为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
他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他出生在肯塔基州一个贫
困家庭,做过木工、店员、乡村
邮务员。因为贫困,他几乎没受
过正规教育,但是他刻苦自励,勤学自修,成为律师,担任过州和联邦的议员。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他出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
家庭,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哥伦
比亚大学,后来从政。1932年他
赢得总统大选,到他去世时连续
4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1)根据材料中的文字介绍,分别指出图①、图②、图③的历史人物是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中一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4分)
(3)结合三位历史人物在美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杰出贡献,谈谈你的认识。(2分)
【答案】 (1)图①人物:乔治·华盛顿;(2分)图②人物:亚伯拉罕·林肯;(2分)图③人物:富兰克林·罗斯福。(2分)(2)乔治·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获得了民族的独立;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亚伯拉罕·林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
富兰克林·罗斯福:将美国带出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困境;领导美国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任答一位历史人物功绩4分)
(3)认识:杰出历史人物推动或加速历史发展的进程。(2分)
【解析】 (1)分别根据题干材料中“1789年,他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1932年……连续4次当选为美国总统”等关键信息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分别是华盛顿、林肯和罗斯福。
(2)作答时应注意根据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结合具体史实,突出人物对美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3)可以从杰出历史人物对社会政治、经济等的推动作用方面谈认识。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1.(2019湖南衡阳)图片是凝固的历史,观察下图,①处应填?( )
?
A.诺曼底登陆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德国突袭波兰
D.日本投降
【答案】C
【解析】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两国对德宣战,故选C项。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二战结束”的标志是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故排除A、B、D三项。
2.(2020江苏南京)“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终于促使被侵略国家联合起来,结成反法西斯
联盟。”该联盟建立于?( )
A.1942年
B.1944年
C.1945年
D.1967年
【答案】?A
【解析】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
合。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成立。故本题选A。
3.(2020海南)1945年柏林战役后,美、苏、英三国士兵站在希特勒府邸的平台上合影(下图)。这
张合影直接反映了?( )
?
A.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
B.战后西方大国迅速崛起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D.希特勒的战略战术失误
【答案】?A
【解析】三国士兵的合影说明美、苏、英三国合作取得了柏林战役的胜利,共同占领了柏林。所以,
图片反映的是反法西斯国家的协同作战,A项符合题意。
4.(2019广东)1941年罗斯福宣布“美国决心在可能的范围之内,全力援助苏联”。同年9月29日至10月1日,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签订了在短期内向苏联提供援助的议定书。上述情况出现的背景是( )
A.苏德战争爆发 B.太平洋战争爆发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雅尔塔会议召开
【答案】?A
【解析】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依据题干信息“1941年”“9月29日至10月1日”“向苏联提供援助”可知选A项。B、C、D三项的时间分别为1941年12月、1942年1月和1945年2月,故排除。
5.(2018江苏南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美等战胜国通过两次国际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统
治新秩序崩溃的标志是?( )
A.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B.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C.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答案】?C
【解析】?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统治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这一统治新秩序的崩溃,故选C项。这一统治新秩序是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建立的,排除A项;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建立法西斯专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此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还没有崩溃,排除B项;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此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崩溃,排除D项。
6.(2018广东)读下表,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 )
时间
概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A.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D
【解析】解读表中事件,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到苏德战争爆发、美国参战、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
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故D项符合题意。
?7.(2018新疆乌鲁木齐)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
世界。”在
20世纪
40年代,德国在“拷打世界”过程中的转折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德国“拷打世界”是指德国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结合题干中
的时间“20
世纪
40
年代”,可知这里说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故选C。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国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柏林
战役彻底打败了德国法西斯。
8.(2018江苏苏州)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 )
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
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
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
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苏德之间进行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D项正确。
9.(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下列战场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欧战场 ②苏德战场
③东方主战场 ④太平洋战场
A.①④②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答案】?C
【解析】①形成于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②形成于1941年6月,德军对苏联发动进攻,苏德战争爆发;③形成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中国东北,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④形成于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次日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故顺序为③①②④,选C。
10.(2020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战全面爆发后,德军横扫欧洲,随着战争的推进,使“闪电战”破产的
是( )
A.苏联红军攻克柏林B.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C.莫斯科保卫战胜利D.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C
【解析】“闪电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使用的一种以突袭方式克敌制胜的战术。1941
年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闪电战”破产,C项符合题意。1945年苏联红军攻克柏林,不久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1.(2020福建)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声明:不承认法西斯国家侵占的领土;联合打败“纳
粹暴政”等。苏联等15个国家表示赞同。该声明促成了?( )
A.三国同盟正式形成 B.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D.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共同反抗法西斯的行为。为了最终打败法西斯,反法西斯
国家在1942年1月1日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故选C项。三国同盟形成于一战前,A项排除;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华盛顿体系确立,B项排除;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在1944年,D项排除。
12.(2020贵州贵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标志着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夹击
之中的战役是( )
A.偷袭珍珠港 B.闪击波兰
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海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中的重大史实。1944年,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C项符合题意。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进攻,二战达到最大规模,A项排除。1939年9月,德军以“闪电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B项排除。1942年,美军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扭转了太平洋战场局势,D项排除。
13.(2018山东潍坊)(节选)和平、合作是历史永恒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个主要阶段
阶段
时间
概况
第一阶段
1939年至1942年末
先是德国人、后是日本人获得胜利和扩张
第二阶段
1942年末至1943年
同盟国开始反攻
第三阶段
1944年至1945年
同盟国于1945年8月取得最后胜利
——摘编自阿德勒等的《世界文明史(下册)》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战争由第一阶段向第二、三阶段转化的原因。(4分)
【答案】 答案要点:
(1)原因: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美国参战,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斯大林格勒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解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转化的原因主要有: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日本兵力;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美国参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