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6 16:4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学写读后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写作训练内容。学生阅读的时候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是议论文的一种,它一般分读和感两部分,先说读了什么,后说有什么感想,感想由读的内容引发,写读的内容为感服务,这是一般的思路。“读”比较好写,“感”比较复杂。所读文章内容不同感想也不同,同读一篇文章,不同人有不同感想,谈感想要有理有据,要思路清晰。对于八年级学生,初学读后感,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写,写熟了,就得心应手了。?
学情分析:?
对于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阅读种类和阅读量增多,阅读面扩大,会初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同时,也应该看到,有些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在阅读的同学中“囫囵吞枣”“蜻蜓点水”的现象还是不少的,或者就算读懂也只是在心里,并不善于表达出来。对于学生来说,初学读后感,基本上还不会写,不知道该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说理也没说服力,感想也不深刻。为此,我们先教学生写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模式让学生学,照猫画虎,先学会基本写法,然后再灵活运用,做到感从读出,有深度,有新意,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最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读后感?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法以及写读后感应注意事项。?
研读作品,获得感悟,做到感从读出,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培养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2、研读作品,获得感悟,做到感从读出,并能用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印证。?
教学准备:?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
1、阅读《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一篇读后感。?
2、让学生再次阅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名著。?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注重积累?。?
(一)、关于读书的格言?
1、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
4、看书的目的,在于把书变为我所有。——谢觉哉?
5、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赵树理?
(二)、关于书的比喻?
1、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2、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3、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4、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设计意图】调整状态,迎接新课。注重积累,丰富素材。???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总会有些许感悟涌上心头,或许是一缕情思,或许是一种人生体悟,或许是一种社会思考,或许是一种学习心得。执笔将这些感悟落入文字中,就成了读后感。如果我们能坚持写读后感,既可以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写作指导课:学写读后感(PPT显示)。??
?老师板书题目:学写读后感?
三、新课讲授?
(一)认识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读”,指读了什么人、文中有什么事、什么结果;“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二)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
1、理解原文抓要领。要想“读”后生“感”,不仅要读懂原文,而且要能够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抓准文章的要领。这样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从而引发出自己的感想。?
2、突出重点谈感受。读的内容往往是丰富的,涉及的问题较多,读后的感受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而读后感则应当围绕某一中心有重点地来写,要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感受最深、最有启发教育意义、确有独到见解的内容来写。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中心模糊或内容空泛。?
3、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写读后感受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谈,要把所读的内容与自己在生活中体会较深的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要尽可能使感想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读后感的基本写法?
1、确定一个题目。
文章总得有个题目,读后感当然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读<×××>有感》或是《<×××>读后感》作为题目,但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人们常采用正副标题配合使用的办法,把自己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感受凝练成正标题,以《读<×××>有感》为副标题。比如在写《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时,取题为《挫折,让生活更精彩——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选好“感”点。
所谓“感点”,就是原作中使你有所触动的人、事、景、物、情、理中的某一点,它是你写作话题的“原点”或论述的核心。它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思想,也可以是受书中内容启发而生出的质疑与追问;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出来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发的感触和评论。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有很多,写前要认真思考,精心选择。
选择“感点”要注意以下四点:①“感点”要“准”不能跑题;②“感点”要“小”,要紧扣一点,不要面面俱到;③“感点”要“新”,要把握时代脉博,写出独到见解;④“感点”要“深”,要体现思想内涵,使人读后受到启发。这种观点的呈现一般紧接着引述原文之后,简洁明了,和引述原文一道构成文章的开头部分。?
3、定好结构(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读后感的结构形式很多,下面介绍“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
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的开头应该适当引述原文,也就是交代“感”从何来。引述原文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可以对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对原文加以概括进行间接引述,但更多的时候是两者兼用。?“引”是“感”的来源,除了??
要做到引用准确,还要做到语言精练而准确。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绝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本或文章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具体是指在引出“读”的内容后,作者就自己“感”的内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可以就事论事,对所“引”内容进行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进行挖掘;对寓意深刻的材料则应细致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这部分就是读后感的主要部分,是对自己基本观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
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仅仅“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感”不能深入,文章易流于肤浅;“泛泛而谈”犹如隔靴瘙痒,议论缺乏针对性。所以,写读后感要紧密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紧密联系社会实际,既可从横向由此及彼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也可从纵向由古及今联系当今社会的种种问题。但这种联系务必紧扣“感点”,切忌天马行空。?
结一一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这个结论可以是批评式,可以是劝勉式,也可以是鼓动式,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一般情况下,最好能回归文本,做到首尾呼应。?
总之,要想写好读后感,无论如何都不能只有引述而没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地重复他人的感想,而应从文章中提炼出新颖的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深刻、具有个人见解的读后感。?
(四)佳作欣赏(让学生具体感受读后感的写法)(PPT显示)?
挫折,让生活更精彩?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①学完了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恰缝五一假期,我便迫不及待地找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一口气读定。书中海伦·凯勒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②书中记录了海伦·凯勒在不到两岁时因为一场大病而丧失了听力与视力,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莎莉文老师。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她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与顽强的精神完成大学学业,随后她投入了为盲人服务的工作。在繁忙的工作中,她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先后完成了十四部著作。多么坎坷的人生!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她生命的历程,不正说明了挫折让生活更精彩吗?(引)
③是的,穿过迷茫的迷雾,才更能感受到阳光的明媚;经过播种的辛苦,才更能品味到收获的甜蜜。人的一生注定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曲线。只有走遍所有的弯,才能到达光辉的终点。(议)曹雪芹、蒲松龄在贫困交加中留下了《红楼梦》《聊斋志异》这样的不朽之作;贝多芬命运多舛,耳聋之后,仍扼住命运的咽喉,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瘫痪在床,竟写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文学名著,影响了一代代青年;林肯经受过多次挫折,却更加奋进,终于当选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联)
④其实,人生更像是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你而行。虽说挫折带来的凄苦是人生浓重的底色,但这沉沉的底色上亦不乏强者涂沫的一道道光芒。人生如果没有挫折就不会丰富也不够完整。面对挫折的阴霾,我们不如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拍拍身上的灰尘,说声“没什么了起。”然后昂起头,继续前行。?
⑤在生活中,我们肯定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但比起海伦·凯勒,我们所经受的那一点点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一个身体残疾的弱女子尚且能够战胜挫折,身体健康的我们,又怎能被挫折打倒??(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⑥一朵花的调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挫折荒废不了整个人生。挫折只会让我们愈战愈勇,让我们的人生更具有挑战性。海伦·凯勒的成功告诉我,挫折,让生活更精彩!?(结)
【点评】:本文作者选取了课文内容篇目,带着崇敬之情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最后写下这样一篇读后感。文章采用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构思全文,提出“挫折,让生活更精彩”的论点,并用曹雪芹、蒲松龄、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林肯等古今中外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名人的经历,说明只有经历磨难和挫折,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人生的道理。观点新颖,论述简洁,鞭辟入里。首段开门见山,点明阅读内容。文章第二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书内容,为下文的议论奠定基础。然后用曹雪芹、蒲松龄、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事例证明逆境使人成功的道理,再联系自已的生活实际,最后后收束全文,照应题目。?
(五)展示学生习作(《挫折,让生活更美好》),然后让学生具体感受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引?、议、?联、?结)??
挫折,让生活更美好?
???????????????——读《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有感?
①周末在家,我翻开了这本散发着墨香的书——《时刻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走进书的世界,我深深地被书中的人物和事迹震撼,泪水一次次地温润了我的眼睛。
②突然,书中的一则故事吸引了我:安徽合肥42中的何宇博对智能机器人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一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激起了他的斗志和欲望。他不甘心屈居于第二,于是更加勤奋刻苦地钻研到极致,从每一个金属板小到每一个螺丝钉,他用他的努力坚持证明了他的理想。尽管突发高热,但他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他正用自己的辛苦和汗水,一步步搭建属于他自己的机器人“王国”。?
③是啊,何宇博用他辛苦的付出,实现了他的理想,正在创造他热爱的机器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就像是幼小的苗儿,需要生长,就需要学习榜样的力量。?
④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挫折就像一把双刃剑,需要用勇气和毅力去征服它,并好好利用它。?
⑤前几天,我看到过这样一篇报道:浙江一名女中学生在一次模拟考试中因马失前蹄,成绩一落千丈,她竟跳楼自杀了。说到底,她因为畏惧挫折,不敢面对挫折,而选择轻生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与何宇博的做法相比,就是两个极端。我们青少年面对挫折和困难,不应该屈服。?
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班的某一位同学在一次比赛中失败了,过后他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一直闷闷不乐。总是喜欢一个人独处,最后在老师语重心长的教导下,他终于战胜了自己遇到的挫折,校园里又出现了他快乐的笑声。?
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们要学习何宇博的精神,学习榜样的力量。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凭着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要有勇气和恒心,只要还有希望,哪怕是你孤身一人,也要坚持不懈地奋斗。?
⑧生活就是这样,到处充满着成功,也就意味着到处充满挫折。但没有经历挫折的洗礼,又怎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生活的精彩呢?
?⑨挫折,让生活更美好!?
、写读后感应注意事项。
?1、引述原文不要过多或过长。?
引述原文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可以对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对原文加以概括进行间接引述,绝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本或文章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写读后感,重在写“感”,引述原文时,要克服大量抄写原文或复述原文的毛病。紧扣“感”点从原文中找到引发感想的原因,抓住要点适当引述,能统领后文,这才是好的引述。如果引述过多或过长,甚至只是照搬照抄原作,那就会“叙”多于“议”,造成喧宾夺主,“头”重“脚”轻了。???
2、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细读作品之后,感想可能是多方面的:对作品主题的思考,对某部分内容的理解,对作品中某个话题引发的联想,对某个细节或某些语句的感悟,对文章写作特色的领会,等等,真可谓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但写读后感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谈。“感”意思是?“动人心的呼喊”。因此,写读后感,只能选择最能打动人心的某一点感受去写。?
3、感受要力求深入。?
读完原文后,或许你会产生很丰富的感触,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自己感受很深的那一点,自己觉得很有把握驾驭的那一点写下来,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不能说大话,说空话,说假话,无病呻吟。?
4、“感”点要有新意。?
选择“感”点,除了考虑自己的感受要深外,还要考虑其是否有新意,要尽可能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如写《三国演义》“失街亭”这一章节读后感,大多数人都是从马谡的角度谈“骄兵必败”的道理,从诸葛亮的角度称赞其赏罚严明、严于自责的优良作风。如果能独树一帜,站在“知人善任”的角度,反思“失街亭”中作为领导者请葛亮的责任和教训,由此生发开去谈干部任用制度改革,这样不同常人的角度,也许就能表达出“动人心的呼喊”。?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读后感的写法和相关知识,你们可以按照引、议、联、结四步安排结构文章这样去写,如果以后熟练了,就可以灵活掌控,有机结合。希望同学们以后阅读时养成读思结合、经常写读后感的习惯,加深对原作的理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
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板书设计:??
学写读后感?
读后感的结构模式:?
归纳为四个字:“引”??“议”??“联”???“结”?
“引”——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要突出一个“简”字。?
“议”——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
?“联”——在所引原文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现象或问题。?
“结”——总结全文突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