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7课 剪出来的人物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7课 剪出来的人物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8 09: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剪出来的人物
教材:上教版第六册
类别:剪纸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它纯真、质朴,热爱生活的民间艺人往往只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就能生动地表现出美好的生活情景。
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熟悉的活动,尝试剪刻自己生活中的一项活动,将民间剪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以此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间剪纸,喜爱民间剪纸,感受剪纸艺术能表现生活的无穷魅力,从而让学生理解“艺术来自于生活,艺术又美化和丰富我们的生活”。
然而儿童剪纸与民间剪纸略有不同,儿童剪纸可以更加简洁夸张,造型上比较稚拙,花纹的表现的也可以更加简单一些。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喜爱活动的回忆、动作特征的分析、作品的欣赏、图片的比较以及看老师的演示等让学生尝试学着剪出简单的人物剪纸作品。
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剪纸已有了多次体验,会较熟练的]使用剪刀,会剪简单的人物剪影,但是由于受到他们操作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于人物剪纸动态造型和花纹细节的表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表现的人物动态往往比较单调,花纹刻画比较随意。但是儿童剪纸稚拙的表现恰恰使他们的作品充满童趣。
策略分析:
儿童剪纸不同于传统的精美繁复的民间剪纸,有着稚拙生动的美,因此在作业中降低精准、细致的要求,用集体展示的形式降低作品的完整度要求,作业设计为剪出一个活动的人物。对于学生作业要求可以宽容一些,粗糙一些也没关系,剪断了可以再贴起来,尽量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境进行剪纸创作体验。
综合以上因素,我设定本课重点为剪出人物简洁夸张的动态特征,并用单线确定人物动态再剪轮廓外形的方法来化解;难点为适当添加细节花纹突出动作特征,用范作比较分析和已有知识的运用来化解,并且用观察“微视频”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剪纸艺术的特点及表现方法,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美化和丰富我们的生活,学习概括剪外形动态和适当添加细节花纹的方法表现活动的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感受、比较分析等了解儿童人物剪纸的特点,通过观察演示和感受体验等理解人物动态特征及其剪纸表现方法,尝试用剪纸形式表现自己喜爱的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民间工艺中剪纸艺术的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体验剪纸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剪出人物简洁夸张的动态特征。
教学难点:适当添加细节花纹突出动作特征。
教学准备:(师)自制课件、范作、油画棒、剪刀、大红纸。
(生)油画棒、大红纸、剪刀、胶水、背景纸等。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与导入 1、说说你所知道的艺术家。
2、介绍民间剪纸艺术家王桂英。
3、欣赏艺术家的作品:
(1)分析艺术家作品:
交流作品中的人物活动。
(2)说说王桂英作品的表现题材。
(3)小结:彩纸做色,剪刀当笔,描绘美好生活。
二、新授与创作
(一):分析比较,学习剪人物动态
1、交流自己喜爱的活动。
揭示课题:剪出来的人物
2、欣赏儿童剪纸作品
3、比较分析:归纳儿童剪纸作品的特点。
出示板书:动态夸张 造型简洁
4、观察“溜旱冰”图片,分析动态特征。
5、教师演示:
(1)画单线动态:单线勾勒人物动态,强调动态夸张。
(2)剪轮廓外形:留出边线剪外形,抓住特征剪出溜旱冰的人物动态外形。
6、看图片猜动态:强调造型简洁、动态夸张。
小提示:添加不同的活动道具使活动特征更明显。
7、学生尝试剪人物动态。
强调要求:动态夸张 造型简洁
8、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反馈。
(二):观察欣赏,学习剪花纹细节
比较欣赏理解增添花纹细节更精彩。
出示板书——花纹适当。
欣赏同龄人作品:回顾部分剪纸花纹的样式。
学生创作过程,教师及时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 1、展示与评价:学生互评,体验创作成就感。
2、连成长卷展示“我们的活动丰富多彩”。
3、教师总评。
五、拓展与总结
1、欣赏生活中的剪纸艺术图片:大红喜字、鞋花、剪纸装置和剪纸元素的雕塑。
3、总结: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又美化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鼓励学生用剪纸艺术美化自己的生活。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