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 化学 九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7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26 11:3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 酸及其性质
一、常见的酸
盐酸: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化学式 HCl
硫酸:化学式 H2SO4
颜色
状态
气味

敞开瓶口
发生的现象

粘稠
油状
液态
无色
浓盐酸
无色
液态
无气味
有白雾
无现象
38%
挥发性
1.19
1.84
98%
(g/cm3)
刺激性气味
其他
浓硫酸
溶质的
质量分数
密度
腐蚀性
吸水性
脱水性
判断浓盐酸
和浓硫酸
1、浓盐酸产生白雾的原因
浓盐酸易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
2、敞口放置浓盐酸及浓硫酸后,其各自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以及自身的重量变化情况
溶质质量分数都会降低;浓盐酸的质量会降低,浓硫酸的质量会增加。
3、若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该怎样处理?
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NaHCO3)溶液。
4、用浓硫酸可以干燥哪些气体?
某些酸性气体(CO2 、SO2…)
中性气体(H2、O2、N2、CO…)
不可干燥碱性气体(NH3)
浓硫酸
代表水分子
代表氢分子
浓硫酸
氢气和水蒸气
的混合气体
氢气
5、吸水性与脱水性分别属于哪种性质?
吸水性为物理性质
脱水性为化学性质
6、浓硫酸稀释时应怎样做?
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二、酸的化学性质
(1)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酸+金属 → 盐 + 氢气
Mg + 2HCl = MgCl2 + H2↑
Mg + H2SO4 = Mg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Fe + H2SO4 =FeSO4 + H2 ↑
Fe2+在水溶液中
显浅绿色
浅绿色
(3)酸+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2O3 + 3H2SO4 =Fe2(SO4)3 + 3H2O
Fe3+在水溶液中显黄色
复分解反应
红棕色
黄色
(4)酸+某些盐 →新酸 + 新盐
Na2CO3(纯碱) + 2HCl = 2NaCl + H2O + CO2 ↑
AgNO3 + HCl = AgCl ↓(白色)+ HNO3
BaCl2 + H2SO4 = BaSO4 ↓(白色) + 2HCl
(5)酸+碱→ 盐 + 水
NaOH + HCl = NaCl + H2O
2NaOH + H2SO4 =Na2SO4+ 2H2O
复分解反应
中和反应 或 复分解反应
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H+)
酸 = H+ + 酸根离子
例:HCl H2SO4 H2CO3 HNO3
CH3COOH(醋酸)

盐 = 金属离子(或铵根) + 酸根离子
NaCl Fe2(SO4)3 (NH4)2SO4
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一、常见的碱

碱 = 金属离子(或铵根) + OH-
NaOH Ca(OH)2 NH4OH
俗称
颜色
状态
露置在空气中的变化
溶解情况
其他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烧碱、火
碱、苛性

熟石灰、
消石灰
微溶于水,水溶液俗称
石灰水
腐蚀性
腐蚀性
易溶
于水,
溶解时
放热
吸收水蒸
气而逐渐
溶解
可作干燥剂
固态
白色
白色
固态
无变化,
不可做
干燥剂
易潮解
用NaOH固体作为干燥剂
可干燥碱性(NH3) 、中性(H2、O2、N2 、CO等)
不可干燥酸性气体(CO2 、SO2 等)
装置:
NaOH固体
若不慎将氢氧化钠沾在皮肤上
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二、碱的化学性质
1、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
红色石蕊试纸
pH
NaOH、Ca(OH)2
变蓝色
变红色
变蓝色
pH>7
2、酸 + 碱 → 盐 + 水
NaOH + HCl = NaCl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实质:
H++OH- ===H2O
中和反应 或 复分解反应
3、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
CO2+Ca(OH)2==CaCO3↓+ H2O
CO2+2NaOH==Na2CO3+H2O
检验CO2的
反应方程式
水蒸气
溶解
CO2
因此, NaOH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碱与金属氧化物一般不反应
NaOH固体不仅吸收空气中的( )而
( ),而且与空气中的( )反应
而( )
变质
4、 碱 + 某些盐溶液→新盐 + 新碱
蓝色沉淀
蓝色溶液
2NaOH + CuCl2 == Cu(OH)2 ↓ + 2NaCl
Ca(OH)2 + CuCl2 == Cu(OH)2 ↓ +CaCl2
Ca(OH)2 + Na2CO3== 2NaOH + CaCO3 ↓
纯碱
白色沉淀
Cu2+是蓝色的
复分解反应
区分NaOH溶液与Ca(OH)2溶液的方法
1、分别通入CO2气体,变浑浊的是Ca(OH)2溶液,不变的为NaOH溶液。
2、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C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为NaOH溶液。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的方法
1、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冒出,则变质。
2、加入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变质。
AB + CD → AD + CB (相互交换成分)
复分解反应:如果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那么这样的反应就叫做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有气体放出,或有沉淀析出,或有水生成。
常见不溶物(沉淀):
BaCO3(白色) CaCO3(白色)
Fe(OH)3(红褐色) Cu(OH)2(蓝色) Mg(OH)2(白色)
AgCl(白色,不溶于酸) BaSO4(白色,不溶于酸)
目前学过的复分解反应有:
⑴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⑵酸+碱=盐+水
HCl + NaOH= NaCl + H2O
⑶酸+盐=新酸+新盐
⑷碱+盐=新碱+新盐
CaCO3 + 2 HCl =CaCl2 + H2O + CO2↑
2NaOH + CuCl2 == Cu(OH)2 ↓ + 2NaCl
一、检验酸碱性的方法
石蕊(紫色)试液:
酚酞试液(无色):
红色石蕊试纸:
蓝色石蕊试纸:
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酸红 ,碱蓝,中紫色
遇酸变红
遇碱变蓝
遇碱变红
二、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1、pH值
pH值通常在0~14之间,通常为整数。
pH<7 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pH=7 中性
pH>7 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2、溶液pH值的测定方法
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pH值。
注意:在测溶液的pH值时,pH试纸必须保持干燥,不可用水润湿。
三、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人的体液的pH值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pH超出正常范围,就会导致生理机能失调或 产生疾病。
大多数植物适宜在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土壤的酸性太强(pH<4)或碱性太强(pH>8),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
第四节 酸碱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特指酸与碱的反应
酸 + 碱 → 盐 + 水
反应实质:
H++OH- ===H2O
二、中和反应的应用
1、通过检查溶液的pH值,可以知道酸碱反应情况。
酸与碱反应,若pH>7,则碱过量
若pH=7, 则恰好完全反应
若pH<7,则酸过量

2、应用
(1)医药卫生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3)处理工业废水
(4)调节溶液的酸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