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
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
冰冻的衣服变干了
樟脑球变小了
玻璃上的冰花
美丽的雾凇
霜是怎样形成的
用久了的灯泡内壁会变黑
水蒸气
凝华
小冰晶
水蒸气
液化
小液滴
放热
放热
想一想:二者有何区别?
当水蒸气骤然降温至0℃以下时,凝华为小冰晶。
科学小知识:干冰是什么?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经过压缩,就会成干冰,它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可以在-78℃时直接变成气体.
人工降雨
实际应用
升华吸热
云层中的气温急剧下降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
凝华
小冰粒
熔化
下落
小水滴
干冰
液化
下雨
水的家族成员
思考
云、雨、雪、露、雾、霜是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吗?
雾
雪
霜
露
云
雨
降水的形成过程
水蒸气上升
在高空,水蒸汽凝结成小水珠
小水珠不断聚集形成云
当小水珠变大就下雨了
11
课前检测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___态叫升华,物质由____态直接变为____态叫凝华.升华过程要____热,凝华过程要____热.
2.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灯丝____,冰冻的衣服变干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____、雾凇的形成等.
12
解析
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2.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灯丝变细,冰冻的衣服变干等.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凇的形成等.
13
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如在严寒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放在衣橱内的樟脑丸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如树枝上的雾凇、玻璃上的冰花的形成。
14
典例分析
如图所示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
15
解析
16
典例分析
下列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 )
A.冰化成水 B.露的形成 C.雾的形成 D.霜的形成
17
解析
18
知识点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⑴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钨)会变细,灯泡内壁会变黑。
⑵人工降雨:人们从陆地向云层发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或从飞机上向云层撒干冰,从而达到降雨的目的。这一实例中包括几种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分别是什么物态变化?
19
典例分析
【例题3】小付买了…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0
解析
21
典例分析
【例题4】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杯中液态氮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 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2
解析
23
知识点三:物质的三态联系
24
典例分析
【例题5】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后 成小水滴或直接 成小冰晶,就形成了云。在一定的条件下,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同下落,形成雨水,汇集到江、河、湖、海中。
25
解析
26
课堂检测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
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27
解析
28
课堂检测
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华 B.凝固 C.汽化 D.液化
29
解析
30
课堂检测
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自然现象。下列由凝华形成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B. 夏天,薄雾缥缈C. 秋天,露珠晶莹D. 冬天,雾凇簇簇
31
解析
32
课堂检测
在水循环中,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小冰晶,这种物态变化属于
A.凝固 B.升华 C.液化 D.凝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
B.深秋,草叶上的白霜是凝华现象
C.盛夏,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含有的热量增多
D.严冬,搓手取暖是利用了热传递增大内能
33
解析
34
课堂检测
如图所示,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让我们领略了许多美妙景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 B.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C.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D.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
35
解析
36
课堂检测
风景优美的光雾山,夏天云雾缭绕,冬天大雪纷飞,宛若人间仙境,其中关于雾、雪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液化、凝华 B.汽化、凝华 C.汽化、凝固 D.液化、凝固
冬季,通常可以看到教室的窗玻璃上附着一层小水珠,当室外气温更低时,还会看到窗玻璃上结有冰花。下列关于水珠、冰花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它们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 B.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外一侧
C.它们均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D.它们均附着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
37
解析
38
课堂检测
邵阳新宁崀山是国家5A级景区,2019年春节期间,崀山八角寨风景区山顶出现大量雾凇,十分美丽迷人!雾凇的形成所属的物态变化是( )
A.凝固 B.液化 C.凝华 D.汽化
10.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积雪消融 B.湖面起雾 C.瓦上结霜 D.衣服变干
39
解析
40
课堂检测
在一部动画片里,雷公公询问起“雾、露、霜、雪“四姐妹的出身由来,你认为她们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雾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固而来
C.霜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41
解析
42
课堂检测
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
A.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43
解析
44
课堂检测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45
解析
46
课堂检测
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放置于衣柜中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汽化现象
B.烧开水时,锅中水面上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
D.严冬,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升华现象
47
解析
48
课堂检测
15.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深秋,路边草上的霜 B.夏天,吃冰棒凉快
C.冬天出现的浓雾 D.结冰的衣服时间久了也能干
49
解析
50
课堂检测
16.对下面几幅图反映出来的各种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图甲是在外面两个人说话,呼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B.图乙树杈上的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升华形成的;
C.图丙玻璃上的水是霜凝固形成的;
D.图丁灯泡内壁上黑色的钨是钨蒸气凝华形成的。
51
解析
52
课堂检测
1月14日,东营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 (选填“吸热”或“放热”)形成的。
滑雪是很多人喜欢的冬季运动,自然界的雪是水蒸气 而成的;
当自然界降雪不足时,滑雪场需要“人工造雪”;在0℃以下的天气里,造雪机喷射出水雾,这些雾滴遇到冷空气发生 ,形成“人工雪”。(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53
解析
54
课堂检测
19.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
55
解析
56
课堂检测
20.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所示.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碘的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
请针对小红的质疑,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可以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写出实验方案并简要说明.
57
解析
58
课堂检测
21.夏天,小林为了解渴,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糕.小林发觉硬邦邦的冰糕上黏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糕上就冒“烟”;他把这支冰糕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请用物态变化原理解释上面三种现象.
59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