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课件—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学课件—2020-2021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3-26 20:3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运动和力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目录
知识梳理
01
课堂演练
02
课堂检测
03
课程要求
1. 知道速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
计算
2. 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探究实验
1. 比较谁游得快
2.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课时重点
1. 经历建立速度概念的过程,理解速度的定义方法——比值
定义法
2. 测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实验操作
3. 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表达规范
课时难点
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思路和表达规范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速度及其计算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2)相同的路程比时间.
(3)如果两个物体各自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用速度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叫做速度.
(2)计算公式:__________(路程用字母s表示,时间用字母t 表示).
(3)单位:在使用该公式时,一定要注意各物理量单位的对应关系. 若用米做路程的单位,秒做时间的单位,则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 若用千米做路程的单位,小时做时间的单位,则速度的单位是千米/时,符号是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 1 m/s=__________km/h.
(4)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s
米每秒
km/h
千米每小时
3.6
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2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3. 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
4. 让小车从倾斜度较小的斜面静止滑下,根据__________的原理,测出下滑的距离和经过斜面的时间,即可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刻度尺
秒表或停表
知识点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匀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即速度)都保持不变.
(3)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速度不变的直线
6. 变速直线运动:
物理学中,把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课堂演练
知识点1 速度及其计算
1. 下列体育项目中,以“速度”这一科学量作为评定标准的是(  )
A. 跳远 B. 跳高 C. 铅球 D. 长跑
2. 下列关于运动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运动速度越小
B.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大,运动速度越大
C. 在运动路程的相同情况下,物体所用的时间越长,运动速度越大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大小与运动路程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D
B
3. 一个物体平均在1 min内运动了66 m,则该物体是(  )
A. 步行的人
B. 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小汽车
C. 爬行的蚂蚁
D. 正常行驶的普通列车
A
4. 一架水上飞翼船的速度为160 km/h,若它匀速行驶0.5 h,飞翼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解:s=vt=160 km/h×0.5 h=80 km.
答:(略)
思路点拨
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速度的基本单位是m/s,常用单位是km/h,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 m/s=3.6 km/h. 注意:一般速度的计算单位是km/h.

课堂演练
知识点2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5. 如图7-2-1所示,是小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2 s
②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的路程为20 cm
③小球由A点运动到B点的速度大于小球由B点运动到D点的速度
④整个运动过程平均速度为1 m/s
A. 只有①②正确 B. 只有②④正确
C. 只有①④正确 D. 只有①②④正确
C
6. 如图7-2-2所示,测平均速度时,测
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
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
为s2.
(1)小车从A处到B处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__________(用题中字母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__________.


(3)在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倾角适当__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4)图中能够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C
7. 小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7-2-3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填公式);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_____.
(2)实验中把斜面的坡度放置的较小,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
刻度尺
方便计时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_____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___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____(填“大”或“小”),说明小车是在做__________(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0.16

0.2
变速

思路点拨
测量平均速度的时候:
1. 斜面坡度小,下滑速度小,下滑时间长,方便计时.
2. 下滑时要静止释放,不能用手去推,否则测得速度偏大.
3. 小车下滑时做加速运动,靠近底部位置的平均速度大,靠近释放位置的平均速度小.
课堂演练
知识点3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8. 物体的运动可以用s-t、v-t图象来反映. 如图7-2-4所示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甲和乙 B. 丙和丁 C. 甲和丙 D. 乙和丁
C
9. 如图7-2-5所示,一个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 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__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__________cm. 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m/s.
匀速
1.80
0.9
10. 甲、乙两物体分别从同一位置同时水平向右运动,两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7-2-6所示. 甲做速度为__________m/s的匀速运动,第4 s时两者相距__________m. 以甲为参照物,乙水平向__________运动.
3
8

11. 为测定某轿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的速度,小华利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张在同一张底片上多次曝光的照片,如图7-2-7所示. 已知拍摄时间间隔设定为1 s,轿车车身长为3.6 m.
(1)轿车在AC段做__________运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2)轿车CF段做__________运动, CD、DF两段相比较,汽车通过__________段时运动得较快.
匀速直线
9
变速
CD
思路点拨 1.物体沿着直线运动且速度不变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若速度改变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2.在s-t图象中,若图象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若图象是一条倾斜向上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3.在v-t图象中,若图象是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图象是一条倾斜向上(下)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课堂检测
1. (3分)一些运动中的物体,速度有可能为30 m/s的是(  )
A. 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 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C. 进行百米赛跑的运动员 D. 高空中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2. (3分)甲、乙、丙三人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甲在1 h内行驶15 km;乙在3 min内行驶750 m;丙行驶100 m需24 s. 则三人骑车速度的大小为
(  )
A. 甲最大,丙最小 B. 甲最小,丙最大
C. 乙最大,甲最小 D. 甲、乙、丙一样大
A
D
3. (4分)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4. (4分)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C
B
5. (4分)在平直的公路上,小华坐在车上用电子手表的秒表功能测出了汽车连续通过5根电线杆的时间为10 s,相邻电线杆的距离为50 m,则汽车的平均速度约为(  )
A. 90 km/h B. 70 km/h C. 50 km/h D. 40 km/h
6. (4分)在学校运动会上,小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 起跑后,小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 关于上述小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华在前50 m一定用了6.25 s B. 小华每秒通过的路程都是8 m
C. 小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 小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B
C
7. (4分)课外活动时,小华和小明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如图7-2-8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前2 s内,小明跑得较快 D.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D
8. (4分)如图7-2-9所示,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较__________(填“大”或“小”).
(3)小车通过AB段时测得时间tAB=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______cm/s.
(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填“大”或“小”).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