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18课 泥条小陶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18课 泥条小陶罐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7 08:4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泥条小陶罐》
【基本信息】
教材:上教版三年级美术 课时:1课时 类型:雕刻塑造
【课标要求】
年段要求:
本课属于“雕刻塑造”主题单元教学内容,这一主题学习内容在三—五年级的要求为:
◆用彩泥、陶泥制作人物、动物、景物等。
◆用泥及综合材料,创作立体造型。
◆用现成品作局部的加工或改变进行创作。
学年内容与要求:
内容:三年级美术关于雕刻塑造主题学习内容涉及到四课:第一学期有《泥卷动物》、《恐龙时代》;第二学期有《泥条小陶罐》、《圆柱体的装饰》。
要求:三年级学生在“雕刻塑造”学习上的要点是用捏、堆、刻等方法,塑造人物、动物、景物等浮雕或圆雕造型。用泥与综合材料,创作立体造型。在雕塑创作中,了解圆雕与浮雕的基本特点,发展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材分析】
1、内容出处:《泥条小陶罐》是上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我们来玩泥》中的第1课的学习内容。
2、单元要求:本单元共有2节课,《泥条小陶罐》和《圆柱体的装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掌握泥条、泥片造型的特点及制作方法,提高泥工造型与装饰美化的能力。本单元教学重点是用泥条、泥片造型;掌握泥条、泥片造型的特点及制作方法,提高泥工造型与装饰美化能力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已介绍了彩泥制作和陶土制作的方法,设计了如捏、压、团、窝、接等造型制作的泥工基本技法。本单元设计了两课时教学内容:第18课《泥条小陶罐》和第19课《圆柱体的装饰》,本课主要了解泥条盘筑工艺的特点,初步运用搓泥条、盘筑及粘合等基本技能制作小陶罐。下一课将用泥条、泥片装饰圆柱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叠加、卷曲、压印、刻划、粘贴等技法装饰圆柱。
3、本课核心知识技能:在欣赏尝试过程中,学习泥条盘筑造型的变化及其装饰泥工制作方法。提高泥工造型和装饰美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学情分析】
学习经历: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彩泥制作和陶土制作的经验,也具有了一定的造型能力,能够运用一些泥工基本技法,如捏、压、团、窝、接等进行造型制作。
已有基础:学生对陶罐这一表现内容比较熟悉,贴近生活的表现对象学生比较有兴趣;泥条盘筑这一表现手法装饰性比较强,学生对其所产生的特殊美感很有兴趣。
新知预判:陶泥的准备材料方面需要充分保证,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创作,提高泥工造型和装饰美化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泥条盘筑工艺的特点,初步运用搓泥条、盘筑及黏合等基本技能制作小陶罐。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尝试过程中,学习泥条盘筑造型的变化及其装饰泥工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传统技法泥条盘筑造型美的同时创造新的制作技巧,激发对制陶技术的学习兴趣,提高泥工造型和装饰美化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重点】泥条盘筑造型
【教学难点】对造型的变化控制及装饰
【教学资源】学生优秀作品、教师范例及教具
【教学准备】
教具:陶泥、刻刀、范作、图片等
学具:陶泥、刻刀等
【教学过程】
欣赏与感受
1.教学提问1:请同学们尝试探讨分析一下以上这几件作品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展示泥条盘筑的作品,学生分析探讨不同的风格)。
2.揭示课题:《泥条小陶罐》
复习旧知:在以前的陶艺制作课型中我们知道并尝试了哪些泥工制作方法?(学生讨论、复习已学的泥工制作方法,如捏、团、搓、压、窝、接等)
3.比较欣赏:欣赏由泥条盘筑(盘、编、扭等技法)而成的陶罐。
设计说明: 导入与感受环节中选用了视频图片欣赏及制作图例,引导学生了解泥条的相关知识技能。
学习反馈:
二、尝试与发现
教学提问2:陶艺制作中的泥条盘筑是一门大学问,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学生了解泥条盘筑的概念(大视野);
教学提问3:仔细看视频说说搓泥条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尝试搓制泥条。
教学提问4:如何又快又好地搓泥条?
(3)教师巡逻,展示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泥条的错误并分析,如:泥条开裂,泥条扁平,泥条凹凸不平等例子。(互动)
(4)教师总结泥条制作的关键点。
设计说明: 欣赏与交流通过欣赏、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泥条盘筑造型特点。通过自己先动手做做,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习反馈:
三、观察与尝试
1.教师示范1(老师出示设计图样并示范):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学生了解基本的制作方法和规范操作的要求。
教学提问5:除了正方形底还有其他什么形状的底部造型?(师生共同探讨除了正方形底还有其他形状的底部造型)
2. 教师示范2:教师再次示范使学生熟悉搓制泥条的手势和盘筑的手势。如:切一块正方形的泥板作为底,边缘打毛,涂上泥浆,将搓制好的泥条盘筑上去。
注意点:
①泥条与泥条的接缝;
②把握泥条的粗细;
③器型的塑造,一定要按照陶器底的式样进行盘筑,前面3—5层的泥条一定要与底呈90°角,不然容易塌垮;
3.出示泥条盘筑的其他作品,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设计说明: 运用搓泥条、盘筑及粘合等基本技能制作小陶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泥条的盘筑方法和技巧,为自己的创意制作做准备
学习反馈:
4.欣赏同龄人作品及创意作品。
5.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泥条小陶罐》
作业要求: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造型。
(1)泥条粗细均匀
(2)抹合光滑
(3)粘接牢固
(4)陶罐造型漂亮,有适当的装饰。
设计说明: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泥条盘筑的方法,创意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与创新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学习反馈: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与交流
1.评价要求;
(1)泥条的粗细是否均匀;
(2)泥条的粘接是否牢固;
(3)泥条盘筑的纹样装饰是否变化多。
2.作品展示、评价
(1)作品展示和作者介绍
(2)学生自评、互评、师评,最后对作品评定
设计说明: 交流与评价,引导学生展开作品欣赏与评价,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激发创作热情,开发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大胆对自己以及同伴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的习惯。
学习反馈:
六、拓展
教学设计思路:
盘泥条是一种古老而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或粗或细的泥条在造型表现是有着很大的灵活性,盘制的造型富于变化,盘泥条既可以盘成一个造型独特的花瓶,也可以盘成一对精巧的鞋子,无需特别复杂的技术。因此泥条盘筑对于儿童来说较易掌握。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以前做陶的基础上,学会用泥条盘筑的方法进行制作。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搓泥条和盘泥条的方法,在教学实施上通过四个环节展开,导入与感受环节中选用了视频图片欣赏及制作图例,在制作上给学生以提示,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技能;第二环节欣赏与交流通过欣赏、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泥条盘筑造型特点;第三环节为观察与尝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学习泥条盘筑的方法,创意制作。第四环节为交流与评价,引导学生展开作品欣赏与评价,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激发创作热情,开发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