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的反射
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1.光的反射定律
①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β=α )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二、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实验
实验器材:
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光具座、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
实验步骤:
①将玻璃板垂直置于光具座的中央,在玻璃板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②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③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④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⑤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④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⑤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三、作图
1.平面镜成像时,蜡烛发出的光经镜面反射进入眼中,感觉反射的光线好像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射出来的。(如图)
2.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或成像规律
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或反射定律作图。
四、凸面镜与凹面镜
凸面镜:对光线有 发散作用 (如:汽车观后镜)。
凹面镜:对光线有 会聚作用 (如:太阳灶)。
例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如图所示)。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
A. ∠1 B. ∠2 C. ∠3 D. ∠4
例2、如图是我市南塘印象景区的夜景,图中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了一个圆的形状。若多日下雨造成水位上涨,则桥洞与其倒影大致形状是( )
A. B.
C. D.
例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1)如图a,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 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3)如图b,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例4、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 (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例5、 图中有一人站在房中间,想在墙AB上挂一平面镜,通过平面镜可以观测到天花板上吊灯MN的全貌,试用作图法确定平面镜的高度及位置.
1.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说明人们观察树木在水中倒影的是( )
A.B. C.D.
2.雨后初晴的夜晚,地上有积水,为了不踩到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和背着月光走时,分别该如何选( )
A.背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迎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
B.背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迎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
C.背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迎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
D.背着月光走时走暗的地方,迎着月光走时走亮的地方
3.如图所示,镜前竖直插两根大头针a和b,观察a和b的像重叠在一起的情形,其眼睛应放在( )
A.通过a、b的直线上
B.通过a、b像的直线上
C.通过a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D.通过b垂直于镜面的直线上
4.如图,交于P点的三条光线a、b、c.在交点P前放置一平面镜,有关三条反射光线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条反射光线一定会相交
B.三条反射光线可能会发散
C.三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P点
D.三条反射光线是否相交由镜面角度决定
5. 如图所示,阳光从天窗沿着所示方向照射在墙上的一面镜子上,如果此时想将室内的一盆花放在阳光下生长,应该将它放在(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6.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 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7.皮鞋擦过鞋油后,还要用鞋刷或软布反复擦几下,会越擦越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皮鞋失去光泽是因为皮鞋的表面有灰尘不光滑,光射向鞋面后发生漫反射
B.鞋油的颜色比皮革鲜艳,可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反复擦可使鞋油涂抹的更均匀,增加镜面反射效果
8. 一电子钟放置在甲、乙、丙三个平面镜前的位置及示数如图,那通过三个平面镜看到电子钟的示数分别是( )
A.甲12:01乙10:51丙10:51
B.甲10:51乙10:51丙10:51
C.甲12:01乙15:01丙12:01
D.甲10:21乙12:01丙10:21
9. 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正确的顺序是( )
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①③② D.②①③④
10.如图所示是由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画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图中A点的光路图
11.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12. 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实现,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1 暗
25 1 较暗
40 1 亮
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关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如表.
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如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0.5 明
5 1.0 较明
5 1.5 暗
(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 (选填“1”、“2”或“3”);
(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 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
(3)你认为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 有关(至少写一个因素),你说的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 控制改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
(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 有关;
(5)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
1.当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时,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及像与人的距离的变化是( )
A. 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大
B. 像变大,人与像的距离变小
C. 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不变
D. 像的大小不变,人与像的距离变小
2.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左镜的距离是( )
A.24m B.32m C.40m D.48m
3.下列事例中,利用了光的反射的是( )
A. 检查木板棱是否直 B. 日食的形成 C. 用镜子使光射入井底 D. 形成手影
4. 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丙、甲中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5. 一束光线和水平镜面的夹角是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角是60°
B.入射角是30°
C.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D.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夹角是60°
6. 一束激光以入射角i=45°照射液面,其反射光在固定的水平光屏上形成光斑B,如图所示,如果反射光的光斑位置在光屏上向右移动了2cm,则可判断液面可能( )
A.上升了1cm B.上升了3cm C.下降了2cm D.下降了1cm
7.如图所示,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能在光屏上看清光路,应尽量选择表面光滑的光屏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将看不见反射光线
C.光屏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D.实验中应多次改变入射光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8. 若要使图中的反射光线射中墙壁上的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水平向左移动 B.水平向右移动
C.竖直向上移动 D.竖直向下移动
9.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这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
10.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柯将一块厚度为0.5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甲中的A′和A′′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小柯按照图甲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 (填“物距U”或“像距V”).
(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 (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或“理想模型”).
(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_______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参考答案
例1、B
例2、B
例3、(1)不合理;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有偶然性,应进行多次实验;(2)OA;可逆;(3)不能;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
例4、(1)薄;(2)前侧;等效替代法;(3)不变;(4)不能
例5、
1.B 2.A 3.B 4.A 5. D 6.C 7.B 8.A 9. B
10.
11.5m
12. (1)2;(2)距离;(3)物体;已经;(4)明暗;(5)夜间行车时,车内不能开灯
1.D 2.B 3.C 4.D 5. A 6. D 7.A 8. C
9.
【答案】
10. (1)P;(2)不能;(3)像距v;(4)薄;(5)像的位置;等效替代(6)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