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游动的鱼》美术教案设计
上课地点
单元主题 上教版 第六册 第六单元 (有趣的彩墨画)
课题名称 16 游动的鱼 类别 彩墨画
班级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教版第六册第六单元“有趣的彩墨画”的第二课。通过本课的学习主
要是让学生知道画面布局的常用方法,初步学会对画面进行大小、聚散的构图安排,
运用中锋、侧锋用笔的方法表现游动的鱼。在欣赏、实践过程中,学习大小、聚散
布局变化以及用深浅不同的墨与色表现鱼儿的方法。感受中国画大师的艺术表现风
格,体会彩墨画的美感,激发学习彩墨画的兴趣。
学情分析:
太阳、小鸟、鱼儿……这些都是小朋友衷于描绘的,他们也可以想象出各种造型的鱼。在三年级的国画单元学习中,学生对于笔墨的基本技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会较熟练地使用毛笔工具。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加强并拓宽对于用笔用墨技能的实践感受。
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对画面进行大小、聚散的构图安排,运用中锋、侧
锋用笔的方法表现游动的鱼。通过创设情境,变魔术直接开门见山引出课题,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画第二条鱼的时候,采用师生互动,让学生添画,学生很快初步掌
握画鱼的步骤以及浓淡墨的运用,又通过欣赏、摆一摆、比一比等环节,进一步强
化构图问题,从而解决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画面布局的常用方法,初步学会对画面进行大小、聚散的构图安排,运用中锋、侧锋用笔的方法表现游动的鱼。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实践过程中,学习大小、聚散布局变化以及用深浅不同的墨与色表现鱼儿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大师的艺术表现风格,体会彩墨画的美感,激发学习彩墨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画面构图的大小、聚散安排
教学难点 中锋勾线、侧锋渲染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毛笔、宣纸、墨汁、范画、课件等
学具:毛笔、宣纸、墨汁、笔洗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两分钟 预备活动:
课件播放国画视频。
视频欣赏
视频欣赏,感受国画之美,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悬念导入
体验与感受
尝试与指导
展评与拓展
悬念导入
魔术变出鱼:
请一位学生用毛笔侧锋,比较浓的墨画一
笔。老师添画“变”鱼。
师:把它变成什么?
引出课题:《游动的鱼》
1、 教师讲解具体“变”鱼的步骤。
(边画边讲解画鱼步骤)
出示画鱼步骤的儿歌。
3、 师生互动:画面添加第二条鱼
师画第一笔,生添画成鱼。
学生边画,老师重复画鱼步骤。
4、 用水墨技法添加更多鱼。
师:可不可以添加第三条鱼?怎么添加?
小组讨论。
(请学生回答)
① 课件出示欣赏齐白石的作品。
欣赏大师构图特点。
小结:构图有聚散变化
造型有方向、大小变化
② 比一比
师:哪幅画更生动有趣?为什么?
③ 摆一摆
用鱼具小拼板摆一摆
要求:构图聚散、方向有变化。
展示:摆放不到位的老师帮助修改。
1、 作业要求:
用彩墨技法画一幅《鱼乐图》
①构图有聚散变化。
②造型有方向、大小变化。
2、 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
学生作业裱成水墨作品
评价
自评、互评与师评相结合
评价内容:
①鱼儿造型是否可爱生动。
②构图是否合理。
挑选典型作品让学生说说这幅画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并提出一些个性化建议。
拓展
猜一猜:鱼
学生学习
学生添画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欣赏
学生比较
摆一摆鱼形教具
学生作画 悬念导入调动课堂气氛,师生互动引出学习内容,直接揭示课题。
师生互动,画面添加第二条鱼,初步掌握画鱼的步骤以及浓淡墨的运用。
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初步解决本课重难点,让学生认识写意画鱼的笔墨技法,以及画面的构图。
通过摆一摆鱼形教具,进一步强化构图问题。
提供学生体验感悟的机会,多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板书
1、构图有聚散变化
2、造型有方向、大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