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6课 剪出来的动物--鹰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 第6课 剪出来的动物--鹰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7 09:3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章节名称
感受民间艺术《剪出来的动物》
计划学时
2课时
学生分析
三年级年龄段的学生开始接触写生,学生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装饰画,而兴趣于写实地造型表现。他们开始更关注自己的作品是否真实表现出对象,这样的表现带给学生美术学习的成就感。第一课时撕摆画的制作形式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难度不高,降低制作技法的难度也可将学生关注集中在鹰的造型表现,结合第二课时的制作让学生体会不同形式不同美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鹰的基本结构以及特征,能够用概括基本形的方法撕出鹰的基本造型,并表现鹰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对比发现鹰的结构和特征,在讨论和尝试中运用撕的方法来概括鹰的外形,表现鹰的特征,
撕摆出一只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撕纸表现动物特征的美感,感受用美术形式表现生命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
撕出能概括鹰结构的形状,并撕摆出一只鹰。
教学难点
撕、摆表现鹰的特征。
教学设计思路
在三年级已有的经验(造型和纸艺制作)之上以特殊的动物为例展开创作,通过欣赏、交流、尝试、修改,完成撕鹰摆鹰的学习内容。再结合不同的制作工艺完成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法
使用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
内容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观察发现
观看视频认识鹰
1分钟
启发通过观察发现动物特征。
与普通鸟类比较,交流对鹰的感受。
初步感受鹰的身体特征和凶猛的特质。
尝试研究
感受不同形式下的鹰
20秒
引导欣赏不同作品形式下的鹰。
欣赏画家在国画、油画、青铜作品中表现出的鹰。
感受不同形式不同美感,知道今天的制作方法。
认识鹰的结构
6分钟
引导学生概括基本型。
演示撕纸的手法。
配合学生撕摆鹰。
与其他鸟类、禽类作比较,认识鹰的外形结构。
(1)认识各部位名称:头、身、翼、腿、尾。
(2)概括基本形学生尝试撕各部位。由圆形、椭圆形、长条形、方形等表现各部位。
(3)撕摆组合。
(4)调整翼、腿等部位的转折关系和前后关系。
巩固用概括基本形的方法将复杂的造型简单化,容易表现出动物各部位结构,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在自我尝试中摸索适合的形状来表现出对象。
了解鹰的特征
6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后抓住鹰的特征并配合撕摆。
了解特征——与其他鸟类、禽类作比较,进一步了解其外形特征。
(1)对比感受鹰的特征。



羽毛
(2)修改简单形表现各部位特征。
Ο放大甚至变形表现喙、爪或翼等部位强调鹰的特征。
Ο夸张动态表现鹰的特征。
用鸡的喙、爪对比感受鹰的特征。比较不同形状大小的喙部,感受用夸张这个美术语言可以突出物体的特征。
自我探索
学生自我尝试探索
16分钟
引导学生欣赏完成的鹰的作品。
提醒学生作业的内容及要求。
同龄人作品欣赏。
知道作业内容及要求。
作业内容:撕一只鹰
作业要求:
概括基本形撕摆
鹰。
表现鹰的特征。
造型有创意。
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并个别指导学生创作。
展示评价
学生作品展示交流
5分钟
帮助学生展示作品
引导如何评价作品
学生作品相互欣赏、互相认同或互相建议
评价要求:
①鹰的形象准确生动
②能表现出鹰的特征
③画面拼摆组合有创意
在相赏交流中互相学习,提升审美及表现能力。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是根据上教版美术三年级第二学期感受民间艺术单元《剪出来的动物》一课改编而来。纸艺课程流淌着我国民间特有的神秘感,制作过程又是有趣和具有挑战的,本课的撕纸又是不同于剪纸的技法,学生们在一二年级已经接触并运用过撕纸制作花卉等,本次结合动物主题撕摆动物造型第二课时再结合擦版的技法制作出有肌理效果的擦版画作品,让学生体验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带给我们不同的美感。
内容上选择鸟类是因为它是绘画作品中常常出现的,虽然鹰是鸟类但学生又不太熟悉,这样的陌生带给孩子神秘感,更具探索的动力。本次通过拼摆简单形的方式表现鹰的造型,第二课时重点解决鹰的动态变化及添加有创意的故事情境,最后用鞋油、鞋刷制作有黑白灰画面效果的擦版画作品。本课的学习作为学生从学习装饰动物到立体造型动物之间的桥梁,学会循序渐进地表现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