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版本]上海教育出版社《美术》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走进名作》
第四课《旋转的短线》
[
小学三年级《旋转的短线》美术教案设计
执教者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走近名作》的第一课。在前一单元中学生已初步学会运用疏密的短线表现事物。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用色彩短线排列组合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着力提高学生对大师作品的欣赏能力。同时,通过临摹表现让学生觉得也能像大师一样画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大胆表现绘画内容的欲望。
教学策略 本课通过对比法引导学生感受短线排列的魅力,从而导入课题《旋转的短线》。通过欣赏与讨论,使学生了解梵高作品用短线排列的独特风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师梵高用旋转短线表现景物的艺术特点,初步学会用色彩短线排列组合的方法,表现有动感的事物。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和尝试过程中,感受大师表现方法的独特魅力,学习运用短线排列表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画面中色彩短线传达出来的动感之美和序列之美。体验创意的快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重点 彩色短线的组合排列。
教学难点 短线排列的整体动势。
教学准备 学具:彩色纸、油画棒、勾线笔等。
教具:范画、课件、勾线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两分钟预备
课件播放由梵高作品组成的音乐小影片。
欣赏影片。
欣赏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入与揭题
课件出示《星空夜》原作图片和《星空夜》平涂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两者绘画方法的不同。
揭示部分课题“短线”。
3、观看《星空夜》动图,引导学生讨论短线的绘画风格有怎样的感觉。
4、揭示完整课题:旋转的短线。
5、教师简介梵高。
对比图片,讨论两者绘画方法的不同。
通过对比,了解梵高作品用短线排列的独特风格。
分析与尝试
1、小游戏:抽取造型纸片,拿出一支油画棒,用短线装饰小纸片,尝试用短线画出旋转的感觉。
2、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师的画法,临摹一下《星空夜》。
①课件出示画作《星空夜》
讨论:大师短线排列的规律
线条的方向: 根据轮廓定方向
课件交互出示流云,作为放大区域,引导学生发现大师是根据作品表现的需要来决定线条的方向。
线条的颜色:深浅色彩更丰富
课件交互出示星空,作为放大区域,引导学生发现大师的画面有很多颜色,而且深浅有变化。
3、提问学生临摹《星空夜》的步骤,
教师示范,总结归纳步骤并贴于黑板。
学生尝试,自评:反面打★。
满意★★★
较满意★★
需改进★
学生观察《星空夜》。
根据轮廓定线条方向。
色彩的深浅变化,使画面更有跳跃感。
学生尝试练习、感受,加深理解。
了解梵高作品用短线排列的独特风格。
学会短线围绕物体排列的方法。
了解梵高色彩的表现方法。
绘画与指导 1、出示作业要求:
(1)临摹大师的《星空夜》。
(2)用长线勾外形,用彩色短线表现画面。
(3)围绕物体造型排列短线 。
2、作业时播放歌曲以及梵高的一些用短线绘画的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绘画。
学生感受体验。
展示与评价
1、推选优秀作品置于画框。
2、教师简评:从线条是否具有动感、色彩是否丰富几方面进行点评。
3、拓展:可以学习大师的方法画一画身边的景物,看看小朋友们运用大师的方法画出的画,看看有没有大师的感觉。
学生他评。
欣赏拓展作品。
尊重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