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1-20各数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1课时,课本82-83页例1、想想做做第1-6题。? ? ?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认、读11-20各数。
2. 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于数11—20的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陌生,已经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
四、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数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
五、教学难点
知道11-20这些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六、教学过程
课前故事:筹码计数(小石头),听完这个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古人的计数方法。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 师:王老师手里拿着一盒彩铅,那请小朋友们猜猜看这里有多少支笔呢?
生:猜。
2. 师:那到底猜的对不对?咱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和学生一起数出了10支,老师这只手里还有5支,10这个数我们已经学过了,今天我们要来认识比10大的数。(板书:认识11-20各数)
(二)操作体验,认识计数单位“十”
1.学生操作: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
学生操作摆小棒,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摆出10根小棒。
师:老师也摆好了,摆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师:可是10根小棒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的摆太麻烦了,怎么摆能让人一眼看出有10根呢?数学家们早就发明了,满10根小棒就捆成1捆,方便人们计数。
学生用橡皮筋把数出的10根小棒捆成1捆。
2. 探究10个一和1个十的关系
师:这一捆里面有几个1根?
师:10根小棒就是10个一
(贴出10根,板书:“10个一” 。)
师:捆好后是几捆?
师:把10个一根捆成一捆,我们就说“一捆就是1个十”。
(齐说,贴一捆,板书:1个十。)
师:10个一和1个十是什么关系呢?
生:“10个一是1个十”。(补充板书“是”)
齐说:“10个一是1个十”
同桌说一说
师:“10个一是1个十”,那1个十里有几个一呢?
3.认识计数单位“十”
“十”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如:1盒铅笔有10支,1盒鸡蛋有10枚,1盒毛线有10团,这些都是1个十。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活动探究,认识11-20各数
1.认识“12”
过渡:认识了计数单位“十”,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10根小棒我们会摆了,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
摆12根小棒。怎样摆看得清楚。
问:同样是12根小棒,哪种摆法能让你一眼看出来是12?为什么?
师:一捆小棒表示10根,和旁边的2个一根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有12根小棒了,非常简便,看得很清楚。
师:谁来说说12就是几捆和几根小棒合起来?
(电脑出示小棒和12)
师:一捆就是几个十?2根就是几个一?(电脑演示)
师:所以我们说“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12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和你的同桌再说一说。
2.教学“摆一摆、数一数”(11-19)
(1)认识“11”
出示(11)1捆带1根
师:你能马上看出来是多少吗?
师:你是怎么这么快看出来的?
师:1捆是几个十?1根是几个一?
师:所以11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呢?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师:请你又快又简洁地摆好11,开始。
(学生摆11)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2)比较11和12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摆了11和12,那11比12多还是少呢?
师:少了几根?所以它要写在12的前面还是后面?
(3)说数字“13”让学生摆
师:13根是怎么摆的?
(1捆是10根,加上3根,是13根)
师:13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为什么?
(4)认识组成“十几”的数的规律
师:我们来一起看看,我们刚才用小棒摆出了: 1捆加1根是11,1捆加2根是12,1捆加3根是13,你发现了什么?
师:用小棒表示“十几”都是1捆后再加上几根。
师:你还想摆出十几?怎样摆?摆摆看,开始!摆好的可以和同桌交流。
学生反馈:你摆了十几?怎样摆的?你摆的十几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应该写在哪里?(开放活动)(按顺序板书数字)
师:小朋友,小棒摆的真好!这些数也都是摆了一个十和几个一。
3.探究“20”
出示1捆带9根
师:这是多少?
师:19根再添上1根是多少?(电脑演示添1根,出示20)
师:怎么变一下就能一眼看出来是20根了?
师:又满了10根了,我们就可以再把它们捆成一捆。
师:1捆是1个十,那2捆就是——?
(板书:2个十)
师:2个十是多少?(出示“是”)
(板书:是20)
齐读:2个十是20
师:那20要写在哪里呢?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1-20,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读一读。
(板书:数数、读数)
(四)练习巩固,拓展提升
1.读数、认数
(想想做做第2题、第3题)
(1)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把尺子,上面只有数字0-10,你能接着把我们今天学过的数继续往下数出来吗?
(2)师:谁能从0-20有顺序地数一数,说一说?
(3)师:不看尺子,你能从7数到17吗?(想想做做第3题)
(4)师:还是没有尺子,你能从11数到20吗?(想想做做第3题)
(5)圈出15:
师:15前面一个数是(? )。
?师:15后面一个数是(? )。
?师:那和15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6)圈出18:
师:如果老师换一个数,你还会说吗?(同上3个问题)
(7)圈出16:
师:看看老师又圈了几?
出示:(? )>16
师:尺子上哪些数大于16?(生答师指)
?????师:在这些大于16的数中,谁离16最近?谁离16最远?
师:变成:(? )<16,你还会填吗?
2.估数
(1)想想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表现得非常棒,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请看是什么?
出示:3颗草莓
师:现在有几颗草莓?
师:小朋友们没有数用眼睛就观察出来了,下面请你放亮眼镜仔细看,数一数有几颗草莓。
出示:若干草莓(2秒钟消失)
师:你估计有几颗草莓呢?(学生发言)
师:看来每个小朋友估计得都不一样,那怎样才能准确知道有多少颗草莓呢?(数一数)
师:怎么数能让人清楚的看出一共有多少个?
演示把10个草莓圈一圈。(杠、圈、数、出示14)
出示小伞图
师:请你先估计一下有多少把小伞?(学生估计不同答案)
师:你能像老师这样杠一杠、圈一圈,数数小伞图吗?(学生汇报结果)
(2)想想做做第1题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估计大概有多少数量的物品,接着老师想邀请小朋友来抓一把小棒,请其他小朋友用小眼睛估计一下他拿了几根小棒。
(学生抓小棒,并估计,然后数一数)
师:接下来,请听老师的口令,老师说一个数字,你来抓一抓对应数量的小棒,行吗?
(老师说口令,学生抓小棒)
3.感知生活中的数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11—20,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请看同学们放学回家了,他们走出校门,来到公交站台,(出示公交牌),你认识它吗?上面的数字是几?表示什么意思?
(2)师:在乘公交的路途中,小明发现了路口特别的标志,请看(出示红绿灯),这是什么?你认识它吗?上面的数字是几?表示什么意思?现在是什么灯?表示可以前进还是停止?看来遵守交通规则很重要呢。
(3)师:终于小明下车了,来到自己家楼下乘坐电梯(出示电梯图),这里有这么多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你知道这栋楼最高是几层吗?你能读读电梯按钮上的数吗?(边指边读,顺数,倒数,数单数,数双数等)
(4)师:下了电梯,小朋友终于到家了,他惊喜地发现妈妈已经回家了,妈妈还买了许多物品(出示大米),大米包装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觉得这样一大包大米重不重?
(五)布置作业
1.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看看有多厚。
2.找找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11-20这些数?并读一读这些数。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数数、读数
10个一 是 1个十
2个十 是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