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 第7课 塑个浮雕动物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 第7课 塑个浮雕动物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27 18: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分析】
单元名称
生动的浮雕
共几课时
1
课题名称
塑个浮雕动物
第几课时
1
【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
《塑个浮雕动物》是二年级的一节泥塑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塑造动物的特征。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动物造型,塑造的方法多样,我选用了将塑造的过程化繁为简的方法,先塑外形,后添加细节,使过程简单便于学习。学生从小喜欢小动物,对他们而言,用彩泥来塑造动物形象是非常有趣的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让学生带着这种对小动物的热爱,带着对泥塑课的兴奋之情,进行创作。本课还有一个美术知识点的涉及,就是浮雕和圆雕。我将这部分的学习放在教学设计的拓展部分,先让学生进行浮雕小动物的实践,然后再了解浮雕和圆雕的知识,学生通过实践对于浮雕有了真切的感受后,更能够清晰的了解掌握浮雕和圆雕的知识。
学情分析:
在以前美术课中,学生画过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泥塑课学生也有所接触,他们已经学会了团、搓、压等泥工技法。而本课用泥塑的方式做小动物,是将这两部分进行综合的一次新的尝试,因此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新课的学习尤为重要。
【课时教学知识点的分析及学习目标层次的确定】
知识点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表现动物的造型特征


动态和夸张的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的确定】




1.
运用已学过的泥工基本技能,尝试用浮雕的方法来捏塑自己喜爱的动物造型。
2.
通过对动物外形特征和动态特点的塑造,创作出生动有趣的泥塑动物形象。
3.
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热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重点
教学重点:表现出动物的造型特征
讲授法
讨论法
观察法
难点
教学难点:动态和夸张的表现形式。
讨论法
演示法
讲授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编号
媒体
使用时间
在教学中的作用
媒体使用方法
课件
25’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时间
分配
课前欣赏
欣赏:
多种形式的动物绘画作品
欣赏优秀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
通过欣赏绘画作品,初步感受动物的多样。
3’
感受与揭题
1.情境创设:
从前,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有着绿油油的草地,大片的森林,蔚蓝的天空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这里就是“森林之家”。
有什么动物?
根据什么猜到的?
2.揭示课题
塑个浮雕动物
通过外形,初步感受小动物。
创设情景,感受动物的外形,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2’
二、尝试外形
1.欣赏发现:
请你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
教师示范(外形)
泥工技法的复习。
团、搓、捏、压等。
2.简单尝试:
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用你手中的彩泥告诉我。
学生尝试制作动物外形。
3.作品反馈:
同学间猜猜别人做的什么小动物。
交流
典型的作品进行讲解。
观看教师示范。
发现动物外形特征。
学生尝试制作。
通过教师示范做动物外形来复习泥工技法,并让学生也尝试用制作外形的方法来表现最喜欢的小动物。
10’
动态夸张
1.小动物们到“森林大舞台”一起跳舞、狂欢!
动态夸张:
继续示范:改变小动物的动态。
2.
穿上漂亮花衣服
添加细节:
继续示范
添加细节,使小动物更生动。
3.欣赏学生作品
学生交流。
4.学生创作: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泥塑一个外形特征明显的小动物。
拓展层面:小动物动态夸张、生动。
5.教师巡视辅导
观看教师继续示范。
学生作品欣赏
学生创作
让学生学会改变动物动作的方法。懂得夸张的运用。
实践中尝试,创作中,感受制作小动物的乐趣。
15’
展示点评
1.展示
“森林之家的新伙伴”
请你的小动物住进“森林之家”。
2.自评与互评
介绍自己塑的小动物。
说一说:
谁的小动物特征最明显?
谁的小动物动态最生动?
3.拓展
浮雕与圆雕的知识。
展示作业。
介绍自己塑的小动物。
交流对他人作品的看法。
享受成功的乐趣。
激发学生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了解浮雕与圆雕的知识。
5’
课堂
小结
希望我们每个人从小热爱动物,保护动物,让我们人类与动物共同在地球上快乐的生活。
布置
作业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泥塑一个外形特征明显的小动物。
拓展层面:小动物动态夸张、生动。
板书
设计
塑个浮雕动物
塑外形
变动态
加细节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