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玩具》
课题:会动的玩具
课时:1课时
课型:制作
年级:二年级
教材:上教版美术教材 二年级第二学期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我的玩具世界》中一课——《会动的玩具》,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会动的玩具。在欣赏、探索、交流过程中,利用彩泥和弹簧的连接制作会动的玩具,体验创作玩具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泥工的运用已经有一些基础,能够表现简单的对象。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如何运用已有的泥工基本技法进行造型创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玩具会“动”的原理,运用泥工的多种技法,尝试制作会动的玩具。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讨论、制作的过程中,发现运用新材料,运用团捏、叠加等泥工基本技法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玩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设计与制作,体验泥工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制作会动的玩具。
教学难点:弹簧、彩纸、彩泥的连接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中,我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以情景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媒体欣赏、师生交流和教师的当场示范,帮助学生了解玩具会“动”的原理,运用泥工的多种技法,设计制作会动的玩具。通过作品的欣赏、讨论让学生很快掌握了如何设计以及弹簧与彩泥、彩纸的连接方法,本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为了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设计的造型可以是动物、人物、或者是植物等,做成会动的小玩具,既可以玩又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小工艺品,学生很感兴趣,并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学生们在这氛围中充满兴趣并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图片,讨论、交流:这些玩具都有什么共同点呢?(会动)
2.找找这些玩具哪里会动?
3.揭示课题——《会动的玩具》
二、教学新授
1.说说:你还知道哪些会动的玩具呢?
2.教师用彩纸做了一个笑脸,请学生动脑筋:有什么最简单的办法让它动起来呢?
(1)媒体欣赏并交流图中的这些小玩具的共同点。
(2)师生交流并小结:利用彩泥和弹簧制作会动的小玩具。
3.出示范作,请学生欣赏、分析构成:底座、弹簧、图案
哪些事物可成为我们创作的好题材、好内容呢?学生讨论。
4.媒体欣赏:动物造型,人物表情造型等。
5.教师示范:
(1)底座内塞入瓶盖增加自重和便于掌握大小。
(2)重点示范插弹簧的方法:○保持重心的稳定。
○弹簧连接部分插入深一些。
6.复习制作步骤
7.提出作业要求:制作一个会动的玩具
★设计各种造型的玩具
★弹簧连接保持重心的稳定
★色彩搭配鲜艳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1.媒体滚动播放学生作业和背景音乐。
2.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四、展示与评价
1.以小组式展示自己的作品。派选代表介绍小组的作品。
2.推荐其他小组的作品,并说明好在哪里。
评价内容:★重心稳 ★设计有创意 ★色彩的搭配
3.教师总评。
鼓励学生还可以用各种材料、方式来表现会动的玩具,设计更有创意的作品。
欣赏民间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