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平均数》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平均数》 西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26 13:40: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数学
教师:
班级:
时间:
课题
《平均数》
第_1__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过程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
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
等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念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
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用平均数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类别
新授课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具准备
常规教具
电教器材
多媒体
软件类型
ppt
教学过程及步骤(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媒体应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两个粉笔盒甲和乙,甲盒中有9根粉笔,乙盒有5跟粉笔,我想请同学们帮忙,怎么样才能让两个粉笔盒中的粉笔一样多?
 
请学生代表来体会移动粉笔的这一过程。
  当操作完成后我会提问:现在每个盒子中都有7根粉笔,这个7是什么数呢?
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这个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均数,让我们来一起认识它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移动粉笔的过程中初步感知平均数,在把多的分给少的过程中渗透“移多补少”的思想为后面教学打下基础,并顺利引入课题】
  二、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同学们,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课外时间同学们可以留心收集矿泉水瓶,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让废物得到再利用,为我们生活节约资源。并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水泉瓶的统计图。
  给一定时间让仔细观察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他们四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一样多吗?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求他们平均每个人收集多少个,是什么意思呢?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会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汇报。并用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
  在学生理解这一动态过程后我会总结:我们通过把多的矿泉水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水泉瓶的数量一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利用这种方法能够求出他们四个人平均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的个数。
    之后我会再次提问,要求他们每人平均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还可以怎么想呢?把他们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什么?预设学生能够回答要求他们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那么怎么求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并引导分成四份其实就是总数除以4,这时我会趁热打铁,顺势总结出要求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可以用“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来计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教学理念,也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获得知识极大挑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我会再次呈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计很好的实现了对平均数计算方法的讲解,也让学生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同时也实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此基础上问学生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样让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巩固提高,随堂练习
  下面是四年级的4个班的学生回收废纸的情况:第一个星期回收了56千克,第二个星期回收了48千克,第三个星期回收了40千克。
  (1)平均每个星期回收多少千克废纸?
  (2)平均每个班回收了多少千克废纸?
  【设计意图:这个习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技能发展创新思维】
师生活动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汇报
认真听讲并思考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小结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小结环节我会这样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学懂了没有?在课后让同学们调查家人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设计意图:这个作业的设计,既可以巩固新学知识,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再次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作业
调查家人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



计)
平均数
平均数是个虚拟的量,它反映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
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
2、总数量/总分数=平均数














教学反思:
这节课着眼于经历、体验、感受平均数的产生,理解平均数的本质意义,
关注的是学习过程,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解题的策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孩子在活动中“做数学”,给孩子提供
大量的讨论合作、独立探索、实践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用,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从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有
关平均数的知识,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
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是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紧密联系
实际,使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
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让学生再实践应用中,去把握平均
数的特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能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从
而获得必要的发展。














教学过程教师自行设计。设计包括:教学内容及设计意图、媒体应用及作用、学生活动预设等内容。教案内容格式要求:首行空两个字,正文仿宋4号字单倍行距,不够时可以插入。
教案设计要有板书设计。
上课后完成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