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3单元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10分
)
1.
下列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诗言志(名词,志向)
B.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未果,寻病终(副词,随即,不久)
C.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动词,可以,能够)
D.潭西南而望(连词,表顺承)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修饰)?
2.
下列对诗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
)
A.《核舟记》一文介绍核舟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这样的顺序,而是将船头和中间部分颠倒过来。
B.从全文来看,核舟这个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用料体积小,二是所刻事物繁多,三是所刻事物情态毕备。
C.《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和思念,写男子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最终求而得之的喜悦。
D.《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
3.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
?
)
A.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B.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C.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D.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4.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长处没有短处的人在哪儿呢?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呢?自己又完美到什么程度呢?这一类的问题想必你考虑过不止一次。
B.丁香结是解不完的,它年年都有,人生中的结也是解不完的,它时常与我们相伴。可能正因如此,这世界才具有了无穷魅力。
C.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天吗?”
D.傅庚生认为,欣赏诗歌“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
5.
对下面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B.便要还家(同“邀”,邀请)
C.便扶向路(沿着,顺着)
D.寻病终(寻找)
二、
综合读写
(本题共计
2
小题
,共计13分
)
?
6.(6分)
综合性学习。
????????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
(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想请班上每一个同学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景点,你所设计的景点名称是什么?设计的依据又是什么?
(2)每一个景点都要有一段导游词,请你仿照示例,为你所设计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富有激情、生动的语言进行介绍。
小径通幽﹣﹣走入小径,你会体会到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的优美意境,会闻到沁人心脾的翠竹清香,会听到如鸣佩环的潺潺的流水声,也会欣赏到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近观则竹树环合,清风徐来;远眺则群山连绵,雾霭苍茫。
?
7.(7分)
班级要开展以“走近陶渊明”为专题的语文学习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语文老师为本次专题学习提供了一个示例,请参照示例,确定专题学习内容,并策划自己小组的专题学习任务。
示例:
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酒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酒相关的诗文,探究“酒”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酒”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有个小组在活动中发现刘禹锡与陶渊明在安贫乐道方面有相似之处,就用拟写对联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请帮他们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
下联:陶渊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请根据陶渊明的诗句“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80个字。
三、
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3
分
,共计39分
)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二)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节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有改动)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
A.阡陌交通?
?
交通:交错相通
B.黄发垂髫?
??垂髫:这里指老人
C.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不足:不值得,不必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理解文意,用原文回答。
“开明朗然”与《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词相仿;语段(二)中“不异世间”在语段(一)中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语段(一)分析作者虚构桃花源美景的真实用意。
?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尤奇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涉履蛮,崎岖堙,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
)
A.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
D.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甲】文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4)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节选自《核舟记》)
【乙】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核侧出浮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寐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选自宋起凤《核工记》,有删改)
【注】①雉:城墙垛子。②屠:塔。③舣舟:拢船靠岸。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奇:零数、余数
B.有客凭几假寐?
??寐:睡
C.高可二黍许?
??许:左右
D.中轩敞者为舱?
??轩:一种建筑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能以径寸之木/可以为师矣
B.为宫室、器皿、人物/不足为外人道也
C.睡足徐兴乃尔/乃不知有汉
D.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4)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乙】文开头为什么要交代“长五分许,横广四分”这一细节。
四、
古诗词鉴赏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8分
)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蒹
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如何理解诗中的“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2)这首诗在结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谈谈这样写有何好处。
五、
写作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5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今,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下一张照片是最容易不过的事。照片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等,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参考答案
1.
【答案】
D
【解答】
D项,前一个“而”表修饰,后一个“而”表顺承。
2.
【答案】
C
【解答】
C项,《关雎》中“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是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不是他寤寐苦思的愿望实现了。
3.
【答案】
B
【解答】
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项,运用了夸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D项,运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故选B。
4.
【答案】
A
【解答】
B项,“丁香结是解不完的,它年年都有”与“人生中的结也是解不完的,它时常与我们相伴”是并列关系,因此“丁香结是解不完的,它年年都有”后的逗号应为分号。
C项,“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天吗?”是玛丽说的话,因此“再说”后的逗号应为冒号。
D项,“首宜求其旨意,次必寻其脉络,然后乃可以探骊得珠也”是句中引用,引号中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故选A。
5.
【答案】
D
【解答】
D项,句意:不久病死了。“寻”:随即,不久。
6.
【答案】
示例:“小径通幽”,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示例:“听水轩”,依据:“闻水声,如鸣佩环。”
示例:听水轩﹣﹣大家一听到这个景点的名称,肯定会有耳目一新之感吧。正值盛夏,想必大家一路走来,也很辛苦了!下面让我们坐在这竹树环合的轩子里,一同来品味这独具神韵的美景吧!让我们放松身心,尽情去聆听这来自小石潭的潺潺水声吧!
【解答】
本题考查给景点拟名。由题意可知,给景点拟名时,需根据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相关语句。比如可根据“隔篁竹”“伐竹取道”拟名为小径通幽,可根据“闻水声,如鸣佩环。”拟名为听水轩。
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导游词要介绍景点的景物特点,突出其最吸引人之处。语言富于文采,能引起大家去游览的欲望即可,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成理,符合导游词的基本特点即可。
7.
【答案】
(1)专题学习内容:渊明与菊花
专题学习任务:搜集阅读陶渊明与菊花相关的诗文,探究“菊花”与陶渊明文化性格的关系以及“菊花”在陶渊明生命中的意义。
(2)东篱采菊,悠然见南山
(3)重重的山岭中,有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一位老人拄着手杖漫步在山路上。他时而疾走,时而驻足欣赏路边的风景,时而抬头远望,若有所思。寂静的山林,沉思的老人,如一幅静默的画。
【解答】
(1)回答此题时,一要仿照格式回答,二是要选取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与陶渊明相关的事物一是酒,二是菊花,我们可在选取菊花来回答此题。
(2)补充对联时,要看一下上联或者下联此位置的相关字词,根据词性和词义来确定此位置的词语,一般的原则是:相同位置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者相对、字数相等。
例句为:刘禹锡陋室读经,苔痕上阶绿,其结构为:人名加地点加诗句,补写的句子也应符合这个格式。
(3)首先要明白两句诗的含义,表现的怎样的情感,然后展开想象去描述,最好有生动的场景描写,有人物在这样的场景中的状态等等。“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译为“拄着拐杖走走歇歇,时时抬头望着远方(的天空)”,可根据句意,展开合理的想象,生动形象地描述画面。
8.
【答案】
(1)B
(2)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3)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表现了桃花源的生活环境优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等,表现了社会风尚淳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真实用意在于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桃花源这个美好、淳朴的理想社会的向往。
【解答】
(1)B项,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2)云:说。先世:祖先。率:率领。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县的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3)“开明朗然”是开阔明亮的意思,同“豁然开朗”意思相仿;“不异世间”意思是“(里面的情景)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语段(一)中与之相对应的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意思是“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那田中(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衣服穿戴,和桃花源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4)语段(一)描绘了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9.
【答案】
(1)D
(2)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①可以看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②水中鱼儿像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③日光直照到潭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
(4)①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②被贬之地荒远。③小石潭环境凄清。
【解答】
(1)A项,听到/使动用法,使…...听闻。
B项,露出/在国外。
C项,游动/游玩的。
D项,环绕/环绕。
故选D。
(2)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3)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再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写水的清澈集中在第一段,采用的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原文的“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概括即可。
(4)阅读文段可知,在【甲】文中,文章最后作者提到“凄神寒骨”,其原因是“以其境过清,乃记之而去”,即小石潭的景色过于凄清,故而感知;【乙】文中,从“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可知,作者屡次遭受贬谪,仕途失意,且被贬之地荒远偏僻,故而心境凄凉。两文结合,可以看出因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作者联想到自己的不幸遭遇,故而“凄神寒骨”。
10.
【答案】
(1)D
(2)D
(3)①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②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几颗稀疏的星星。
(4)【甲】文中王叔远以径寸“桃核”雕刻出“大苏泛赤壁”,人物栩栩如生,各具情态,充分体现了雕刻者高超的雕刻技艺。【乙】文与【甲】文相似,也先具体交代桃坠的大小,与下文写雕刻的人、物、景之美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雕刻者精湛的技艺,显示了桃坠工艺品的精巧。
【解答】
(1)D项,句意: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轩:高。
(2)A项,介词,用/介词,凭借。
B项,动词,雕刻/介词,向。
C项,副词,才/副词,竟然,居然。
D项,均为连词,就,便。
故选D。
(3)①罔:无,没有。因:顺着,就着。势:(材料原来的)样子。情态:神情姿态。
②半规:半圆形。杂:夹杂。
(4)两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甲】文写的是以“径寸之木”雕刻了种种内容,桃核之小,内容之多,突出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乙】文开头交代“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目的也是如此。
11.
【答案】
(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答】
(1)解答此题,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诗中景物,描绘即可。“蒹葭”是芦苇,“白露为霜”可以看出是深秋时节,作者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渲染了冷寂与落寞的氛围,这首诗向我们展示的就是这样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
在内容和主题上可以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本诗三章,就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2.
【答案】
(1)这两句不是实写,是男子设想姑娘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请求,用弹琴鼓瑟等方式表现二人相处时的和谐愉快。
(2)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在反复咏唱中,深化意境,渲染气氛,突出主题。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解答】
(1)通读全诗,明确全诗写了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男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这两句在结构上同前文类似,用了重叠的方式,但在表意上又进了一步。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男子设想追到了姑娘,然后用弹琴鼓瑟来取悦姑娘。所以这是虚写,是男子设想追到姑娘后二人相处时的和谐愉快之景。
(2)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一种情感,虽然所写的意象不同,但通过相同的结构形式去写,读起来有音乐美,让人感觉到表达的那种情感更加有韵味。本诗中“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形成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强烈表达男子对佳偶的追求。
13.
【答案】
写作指点:
题目明确给出了要求——命题作文。题目之前加入了一段提示语,这为学生在选材立意方面提供了思路。我们可以对老照片做细致的描写;可以用我们的心灵触摸老物件,与它们展开丰富的情感对话;可以通过老照片讲述家风传承、时代变迁等故事……不管采用怎样的写作思路,以老照片为线索贯串全文是组织材料的上佳选择。当然,最根本的是要对老照片怀着真诚、珍惜的情感,写出生活的真滋味,人世的真性情,事物的真理趣。
审题立意:
“总会想起那张照片”这道作文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平常的生活细节,唤醒岁月尘封的记忆。物件,是人们日常接触和使用的物品,“老”照片,则是使用时间较长、有了一定年月的物件,打下了时间的印记。但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喜新厌旧、追逐时尚。因此你要选取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与情感有深切关联的“老照片”,找到这样的“照片”是要费一番气力去努力挖掘的。
第3页
共16页
◎
第4页
共16页
第1页
共16页
◎
第2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