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自主预习
根据教材P18—P19,找出以下相关内容(2min)
1、第一个五年计划推行的时间?
2、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
3、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有?
1953年—1957年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重工业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二铁: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三公: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一五计划
一、背景
根据学辅P13—P14拓展创新,回答第1、2小问(2min)
材料一: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答:工业状况: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答:原因: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②国民政府的收刮;③多年战争的破坏。
二、时间
一五计划
中共制订和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1957年
三、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材料二:从1949年10月3日到1950年10月28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苏联、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瑞士、芬兰等17个国家,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大国对中国采取孤立、包围、封锁的外交政策。
材料三:1928年—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苏联初步建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2、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
3、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1、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尤其是重工业。
四、成就
沈阳第一机床厂
一
桥
,
二
铁
,
三
公
,
四
厂
一五计划
武汉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
沈阳飞机制造厂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歼击机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中国制造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东北基地
五、结果
一五计划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胜利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纪念邮票
六、意义
一五计划
品种
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粮
1.95亿吨
19%
棉
164万吨
26%
钢
535万吨
296%
煤
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自主预习
根据教材P21—P22,找出以下相关内容(2min)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间和地点?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权利机关?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少数民族学生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1954年国庆节,游行群众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模型通过天安门
1.5亿多人参与
征集意见118万多条修改意见。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毛泽东
国家主席
朱德
国家副主席
刘少奇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周恩来
国务院总理
2、选举领导人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人民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
作用
1949年9
月
1954年9月
北平
北京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临时宪法作用
通过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巩固提升
1.毛泽东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落后状况,做了描述:“……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一落后局面的改变开始于(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二十世纪( )
A.五十年代
B.六十年代
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决定最早写进(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C.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十二大政治报告
A
A
A
巩固提升
4.下面是王老师上课时出示的学习卡。卡中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
)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改革开放
5.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A
C
巩固提升
6.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1957年主要工农业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
A.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
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量增长率
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
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
C
项目年份和增长率
原煤(万吨)
钢(万吨)
布(亿米)
粮(万吨)
1952年
6649
135
38.3
16392
1957年
13000
535
50.5
19505
增长率(%)
96
296
32
19
课堂小结
一个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一个代表大会: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
借图启思:
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二铁:宝成铁路、鹰厦铁路
三公: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四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
课后作业
1、完成第4课的习题;
2、背诵第4课的借图启思;
3、完成第5课知识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