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复习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单元复习课件(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26 21:4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单元导读
时间线轴
京师烟云
天子守边
盛世修书
诗和远方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本单元所说的清朝仅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时期。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明初统治者进行一系列改革,大大强化了皇权。明朝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明朝后期,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政权最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洲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朝统一全国后,加强君主专制,并对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南海诸岛等进行有效的管辖,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面对世界形势的巨变,清朝君臣故步自封,古老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时间线轴
单元导读
京师烟云
天子守边
盛世修书
诗和远方
明清时期:
1368
明朝建立
1405
1433
郑和下西洋
1553
攫取澳门居住权
1561
台州九战九捷
后金建立
1616
清朝建立
1636
明朝灭亡
1644
雅克萨之战
1685
1686
《尼布楚条约》
1689
设置驻藏大臣
1727
设置伊犁将军
1762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1771
设立军机处
1729
重大事件
时间
相关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皇太极
葡萄牙殖民者
戚继光
李自成
康熙帝
吴三桂
郑成功
努尔哈赤
1662
收复台湾
1684
设置台湾府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
明清时期科技的发展
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崇祯帝
大顺建立
清军入关
雍正帝
乾隆帝
明朝
1885
台湾建省
1912年
清朝灭亡
清朝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明成祖即位后,毅然迁都北京,亲临长城,天子守边,这是中国古代罕有其事的壮举;清代北京已非边疆,但天子守边在清代表达得更为具体。明清两代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关键时期。
一、天子守边
天子守边
阶段特征
京师烟云
单元导读
盛世修书
诗和远方
明成祖朱棣即位当年即宣布迁都北京,明朝逐渐形成了“北京——南京”两京制,阅读材料思考,两京制有怎样的好处?
文皇帝(朱棣)迁都金台(北京),天下万世之大势也。盖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戎马盛于西北,而金台为其枢……用东南之财富,统西北之戎马,无敌于天下。
——丘濬《大学衍义补》卷八五《都邑之建》
1.能够凭借南京的经济中心地位,控制全国的经济命脉,维护统治;
2.天子亲临边疆,有利于调动强大的边防部队,对内震慑地方势力,对外形成有力防御。
天子守边
阶段特征
京师烟云
单元导读
盛世修书
诗和远方
明中叶以后,倭患日盛,伟大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倭期间,舍弃明朝廷的正规军,而另外在浙江百姓中挑选农民、矿工等三千余人,组建了“戚家军”,日后,这只部队转战南北,在与沿海倭寇和北方鞑靼的战斗中屡建奇功,阅读材料,想一想,为什么“戚家军”能成为抗倭斗争的中流砥柱?
十室之邑,
必有忠信;堂堂全浙,
岂无材勇?诚得浙士三千,
亲行训练,
比及三年,
足堪御敌,
可省客兵岁费数倍矣。
——戚继光《练浙兵议》
1.“戚家军”大多出身江浙,有强烈的乡土情结,更能激发其反侵略的斗志;
2.当地的“子弟兵”更有利于争取浙江民众的支持;
3.“戚家军”由戚继光亲自训练,军纪严明;
4.得益于戚继光的指挥能力。
天子守边
阶段特征
京师烟云
单元导读
盛世修书
诗和远方
西藏
雍正朝,设置机构:
乾隆朝,颁布章程:
新疆
康熙朝,平定叛乱:
乾隆朝,平定叛乱:
乾隆朝,设置机构:
乾隆朝,部族回归:
雅克萨
康熙朝,重要条约:
台湾
明末清初,谁收复台湾?
哪一朝,台湾归入版图?
哪一年,台湾设省?
清朝,边疆各地的命运紧紧与京师相连。
准噶尔部叛乱
大小和卓叛乱
伊犁将军
土尔扈特部
驻藏大臣
《钦定西藏善后章程》
《尼布楚条约》
郑成功
康熙朝
1885年
基本奠定了现在中国的版图
二、京师烟云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紫禁城竣工,今年将迎来紫禁城的600岁生日,这座巨大的皇家宫殿群,不仅凝结了中国古人的智慧,更蕴含着皇权至上的演进脉络。
京师烟云
阶段特征
天子守边
单元导读
盛世修书
诗和远方
从明太祖开始,明清两代的君主对决策机构做了许多改革,你能依据所学,说出他们做了哪些改革吗?
明太祖
明成祖
康熙帝
雍正帝
废除宰相
设立内阁
设立南书房
设立军机处
明朝
清朝
京师烟云
阶段特征
天子守边
单元导读
盛世修书
诗和远方
明清两代决策机关的位置演变也暗藏玄机,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内阁
午门进门右手边
南书房
乾清门西侧、月华门南侧拐角处
军机处
乾清门西,隆宗门北。
清代皇帝常在养心殿办公,找到它的位置,聪明的你发现了什么玄机?
皇权专制越发展,决策机构离皇帝的禁御之地越近,便于皇帝指挥。军机处离养心殿已近无可近,它标志着皇权专制达到巅峰。
京师烟云
阶段特征
天子守边
单元导读
盛世修书
诗和远方
明代内阁尚有票拟一权,清代军机处则完全成为“跪受笔录”的工具,决策机构从宫外到宫内,直接搬到了皇帝的书房前、厨房边,然而,皇权膨胀的野心仍不止于此。
肃皇帝以威严驭下,
大狱数起,
群言事忤旨,
辄逮系锦衣卫鞫治或杖之于廷,
有立毙者。
——张居正《张太岳集》卷一二《朱公神道碑》
明:锦衣卫与廷杖制度
此等奏折,皆本人封达联前。联亲自览阅,亲笔批发,一字一句皆出联之心思,无一件假手于人,亦无一人赞襄于侧。
——雍正《朱批谕旨》
清:密折制度
京师烟云
阶段特征
天子守边
单元导读
盛世修书
诗和远方
明:锦衣卫与廷杖制度
清:密折制度
远州僻壤,
见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
转相避匿。有司闻风,
密行贿赂。
——《明史》卷九五《刑法志》
明不亡于流寇,
而亡于厂卫。
——朱彝尊《静居寺诗话》
在日益高压的特务统治下,皇权更加受人认同了吗?
曹頫:奏请圣安并报江南雨水粮价
康熙:朕安,你家中小事为何不奏闻
福建总兵蓝廷珍:奏请赐准改名折
雍正:你的名字,朕甚喜欢,就是原字好
当皇帝事无巨细地操控整个国家时,国家还会有活力吗?
雍正朝重臣张廷玉有句为官箴言:“万事万当,不如一默”,这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明清前期,明君圣主们将专制的技艺激发至极,明清各自进入盛世。古代有盛世修书的传统,明清两代各自成就了一部著名的文化盛典,一部是明永乐年间所修《永乐大典》(3.7
亿字),一部是清乾隆.年间所修《四库全书》(8.3亿字),它们汇集了中国古代文化、智慧的精华,也展示出明清两代繁盛的文化发展。
三、盛世修书
盛世修书
阶段特征
天子守边
单元导读
京师烟云
诗和远方
明成祖即位以后,面对纷繁复杂的政务,他深感自己知识储备不敷使用,而检索信息又太过麻烦,于是,他下令编纂了一个“大型知识数据库”——《永乐大典》。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位明代手工业者,你能翻阅到的手工业类“数据库”是?
A.《农政全书》
B.《四书章句集注》
C.《天工开物》
D.《本草纲目》
著作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农政全书》
作者
李时珍
宋应星
徐光启
朝代



类型
药物学
农业、手工业
农业
内容
药物、药方、药物形态图
农业、手工业生产经验、技术
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评价
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C
盛世修书
阶段特征
天子守边
单元导读
京师烟云
诗和远方
《永乐大典》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册,甚至包括大量小说、戏剧、术数、地理方面的书籍,这些为传统儒家学者忽视的文献,都得到了保存。假如你有机会参与《永乐大典》修订版的编纂,关于“西游记”这一词条,解释正确的是?
A.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B.第一部一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C.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D.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命运
书名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作者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朝代
明初
明初

内容
魏蜀吴三国历史的矛盾冲突
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的武装斗争
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
地位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C
盛世修书
阶段特征
天子守边
单元导读
京师烟云
诗和远方
清乾隆年间也组织编修了大型类书《四库全书》,共计8.3亿字,是中国古代体量最为庞大的综合性类书,编书期间,政府向民间发起了大规模的征书,在征上来的戏曲剧本中,下列不可能出现的是?
A.《牡丹亭》
B.《长生殿》
C.《桃花扇》
D.《空城计》
相比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尽管体量更大,但它只重视对经史子集等传统文献的收录,对戏曲、小说等文献弃之不用,不仅如此,清朝廷还毁书一万五千余册,这说明?
清王朝加强了文化专制统治
D
四、诗和远方
从明《永乐大典》到清《四库全书》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文化控制的加强,这是“诗”的命运,同样,“远方”的理想也将被扼杀在摇篮中。
诗和远方
阶段特征
天子守边
单元导读
京师烟云
盛世修书
从《永乐大典》到《四库全书》的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文化专制统治的加强,你能否再举两例说明?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馀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
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认为八股取士的危害要更大于焚书坑儒,你能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八股取士的危害?
①八股取士成为加强皇权,钳制读书人思想的有力武器,不利于选贤任能;②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诗和远方
阶段特征
天子守边
单元导读
京师烟云
盛世修书
明清时期朝廷对探索海外世界的态度也经历了变化,明成祖时期组织了“郑和下西洋”,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向海洋进军的壮举,你能根据材料概括“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吗?
中国商船早已享有超越东南亚直至印度洋、非洲海岸和中东的海上贸易。元朝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明朝同样继承了这一传统,
由穆斯林将军郑和率领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远航,
成就了到那时为止全世界最伟大的航海壮举,
它显示了明朝的力量,
确立了同东南亚诸国的外交关系。
——威廉森·默里《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
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②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诗和远方
阶段特征
天子守边
单元导读
京师烟云
盛世修书
倘若在欧洲,
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像的。中国的皇帝能够并的确发布过一道对其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欧洲绝无这样的皇帝……西北欧的商人也与中国的商人完全不同,
他们有政治权力和社会声望;这种权力和声望保证了要实施任何禁止海外冒险事业的法令是不可能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郑和下西洋”以后,明清政府反复重申“海禁”政策,中国停止了向外洋探索的脚步,中国开始逐步落后于西方。阅读材料思考,中国实施“海禁”的条件有哪些?
①空前强化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海禁”的政治保障;
②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限制了中国社会突破“海禁”的动力。
诗和远方
阶段特征
天子守边
单元导读
京师烟云
盛世修书
明清两代,君主专制演化至登峰造极的地步,它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提供了便利,但也将中国指向了文化保守、闭关锁国的末路,大清道光二十年,英国军舰叩开中国大门,中国的命运逐渐沉沦……
天子守边: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孱弱的清军无力抵挡,天子守边逐渐成为笑话。
京师烟云: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逐步成为清政府最重要的实权机关,超越了皇权专制的逻辑。
盛世修书: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兵祸过后,修成时一万一千余册的《永乐大典》,仅存64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