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10.古诗三首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4.能联系诗人的生平资料,体会诗人的精神品质和远大志向。(阅读要素)
目标导学
络
焚
锤
凿
luò
chuí
zá
fén
我会写
锤
chuí
写法:右部横画间距均匀、长短有变化。
焚
fén
写法:注意上下大小均匀。下部撇、捺舒展。
燕
yān
yàn
燕国
燕子
多音字
似
sì
shì
似乎
似的
多音字
马
诗
【唐】李贺
马
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平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
文学成就:在诗史上独树一帜。有“诗鬼”之称。主要作品:《雁门太守行》《马诗二十三首》《梦天》等。
作者简介
钩:
何当:
金络脑:
何时将要,说明遥遥无期。
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象征马被重视,得到重用。
燕山:
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指边塞。
词语解释
大漠(
),燕山(
)。
沙如雪
月似钩
【句意】塞外大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把大漠里月光映照下沙子比作雪,视觉上写出了沙子的颜色,触觉上写了战场的寒冷。
把弯弯的月亮比作钩,联想到战场上的武器,营造了悲凉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比喻、对偶
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色,说说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空旷寂寥、清冷荒凉
前两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这两句展现出一幅辽阔雄浑的边疆战场景色图:明月如钩,平沙万里,月光下的大漠像是铺上了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图,对于报国之士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句意】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头,飞快奔驰着,踏遍这清爽秋日的原野。
何当(
),快走(
)。
金络脑
踏清秋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被重视,得到重用。诗人借此憧憬被赏识重用。这是诗人的愿望。
写出了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之情,又表现了诗人的怀才不遇。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两句借马抒情,边塞是骏马驰骋的广阔天地,但骏马能否有机会一展雄姿,就要看是否有人赏识。表现了诗人自己渴望能像马儿一样被人重用、一展抱负,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马
诗
写景
沙如雪
月似钩
空旷冷峻
抒情
清
秋
没有实现
何
当
怀才不遇
杀敌报国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马诗》通过表达希望骏马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奔驰的愿望,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吐露出诗人想要报效国家及施展抱负的愿望。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平简介: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行事章奏,悉合机宜,号令明审,且爱国忘身,自奉俭约,中外威服。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文学成就: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
主要作品:《除夜太原寒甚》《荒村》《咏煤炭》《入京》《采莲曲》等。
作者简介
石灰吟:
千锤万凿:
赞颂石灰。吟,吟颂。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虚词,形容很多。锤,锤打。凿,开凿。
若等闲:
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
清白:
指石灰洁白的本色,比喻高尚的节操。
词语解释
石灰吟
【明】于谦
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句意】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石,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若等闲”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石灰石面对严峻考验时的从容、无畏的气概。
石灰开采时的不易。
夸张
拟人
看图记古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句意】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能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形象写出将石灰烧成石灰粉的结果。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不怕”彰显其不怕牺牲的精神。
“清白”一语双关,既指石灰洁白的本色,也指诗人自己高尚的情操。
《石灰吟》这首诗,诗人是如何借用石灰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的?
诗人赋予石灰崇高的品格和顽强的精神,借石灰开采、煅烧、粉碎的艰辛过程,喻指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视若等闲,由此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
石灰吟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物)
粉骨碎身
要留清白
(人)
借物喻人
咏物言志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
石
【清】郑燮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生平简介: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至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文学成就: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作者简介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
知识链接
郑板桥书法欣赏
郑板桥墨竹图欣赏
咬定:
立根:
浑:
扎根,生根。
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全,全然。
竹石: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原:
本来。
磨:
挫折,磨炼。
击:
打击。
词语解释
坚劲:
坚强有力。
破岩:
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任:
任凭,无论。
尔:
你。
词语解释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句意】竹子抓住青山一点儿也不放松,它的根原本就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郑板桥墨竹图欣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破岩”写出竹子扎根的艰难和顽强,挺立青山的翠竹形象一下子展现在人面前。
“定”写出竹字目标明确,“不放松”写出了竹子意志之坚定。
请你说说对“咬定青山不放松”中“咬”的理解。
“咬”把竹子拟人化。“咬”是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扎根在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句意】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依然坚韧有力,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任”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潇洒豪迈的姿态。
恶劣环境对竹子和诗人的迫害。
“东西南北风”指恶劣的自然环境,指生活中的恶势力。
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说说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通过写竹子的不惧劲风、傲然独立,表达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和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斗争意志。
竹
石
咬定
立根
借物喻人
咏物言志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千磨万击
任尔
结构梳理
主旨归纳
《竹石》是一首赞美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赞美了竹子顽强执着的品质,也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坚强不屈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风傲骨。
小组讨论:这三首诗,在表达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马诗》
马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共同特点是都借一种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方法叫做托物言志。
《石灰吟》
石灰
不怕牺牲,品格高尚
《竹石》
竹
正直倔强,高傲风骨
有关渴望建功立业的诗词句: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拓展提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10.古诗三首
一、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yàn
yān
1.一群金丝燕(
)在海边岩石间精心地筑巢。
2.古北口有一条南北走向横穿燕(
)山山脉的重要通道。
jìn
jìng
3.“正是这样,安东尼亚。”哈林太太劲(
)头十足地说。
4.消防员叔叔用强劲(
)有力的大手托起被困洪流中的孩子。
二、读拼音,写词语。
qiān
chuí
wàn
záo
fén
shāo
lián
luò
(
)
(
)
(
)
三、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何当金络脑
(
)
A.什么时候当成。
B.为什么这样。
C.何时将要。
2.烈火焚烧若等闲
(
)
A.平常。
B.随便,轻易。
C.无端。
3.任尔东西南北风
(
)
A.承受。
B.无论。
C.任凭。
四、理解古诗内容填空。
1.《马诗》的作者是
代
,人称“
”。诗歌的第一、二句主要写了
、
、
、
等景物,这样写的目的是
,诗歌的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
。
2.《石灰吟》的作者是
代
。通过赞颂石灰
的精神,表达了诗人也要像
一样,任凭
、
,哪怕
,都毫不畏惧,本首诗就是诗人一生的写照啊!
3.《竹石》《石灰吟》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是:看起来写的是
(人
物
景),实际上是在
,这种表达方法叫
。
4.古人借诗表达意愿,表明志向,诗人李贺以“
,
”表达建功立业的意愿;诗人于谦以“
,
”表明自身无论经受怎样严峻的考验,依旧视若等闲的态度:诗人郑燮以“
,
”表明自己顽强,高洁的心志。
五、诗词曲鉴赏。
(一)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诗歌的第一、二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我是从
、_______看出来的。
2.这首诗中的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A.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原野上吃草。
B.披着威武的鞍具(金络脑),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3.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诗人通过咏马,表达了自己热望建功立业却又不被赏识的愤懑之情。
B.希望自己像马一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二)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此诗的作者是______,这是一首(填序号)_____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_____和_____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______,表现了石灰的_________。
3.此诗使用___________的写法,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作者具有___________的高尚情操。
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中的“浑不怕”所体现的石灰形象可以让我们想到描写英雄人物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还可以让我们想到文天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
(三)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
。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竹子
的特点,其中“
”和“
”两个字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2)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的资料,说说你觉得郑燮和他诗中的岩竹有哪些相同点。
资料
郑燮为政有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他的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免,却始终不肯向恶势力低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一、1.yàn
2.
Yān
3.jìn
4.
jìng
二、千锤万凿
焚烧
联络
三、1.C
2.A
3.C
四、1.唐
李贺
诗鬼
大漠
沙
燕山
月
引出下文的抒情
渴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情怀
2.明
于谦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石灰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3.物
写人
托物言志
4.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着等闲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一)1.比喻
如
似
2.B
3.A
(二)1.于谦
C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不怕打击、不怕烈火
无畏精神
3.托物言志
清廉高洁
4.临危不惧
视死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意志坚定、顽强不屈
咬
立
(2)经历千万次的磨炼仍然坚韧挺拔,任凭东西南北风的呼啸也不动摇。
(3)示例:岩竹虽立根破岩,却不惧千磨万击,不怕东西南北风的摧残,坚劲顽强,郑燮的人生经历就如这岩竹一样,虽然身处恶劣的生存环境,被诬陷,被罢免,历经磨难,但他始终不向恶势力低头,如岩竹一样,宁折不弯,顽强不屈,不随波逐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