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诗词三首》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28 19:4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行路难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背景/题解
李白在长安生活前后虽不满两年,却使李白认识到朝廷的腐朽黑暗,认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艰难。离天长安以后,他写了不少诗篇反映英雄失路的惆怅,这首诗即其中之一。
???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是乐府旧题,多写进途艰难和离别的伤悲。李白于天宝三年(744)离于长安时,以《行路难》为题写了三首诗,这是第一首 , 是一首乐府体诗。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 路 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乐府歌辞之一。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名贵的菜肴。羞同“馐”
(zūn)金酒杯。
【注释】
(dǒu)十千:一斗酒值十千钱
直:同“值”
(zhù)筷子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
叉路
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像白云一样的船帆
渡过
大海
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行路难》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1美食难下咽,拔剑心茫然
2仕途受阻,望得重用
3叹行路难,述信念追求
三层:
诗歌可分几层?
佳肴
停杯投箸
拔剑四顾
胸中郁积的苦闷
二、
一:设宴
美酒
结构分析
朋友的深厚友情
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冰塞川”
“雪满山”
欲渡黄河
将登太行
象征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三、吕尚垂钓
伊尹乘舟
五、长风破浪
济沧海
四、“行路难”
感叹世路艰难。
结构分析
用典故,表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心情由郁闷趋向开朗
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情绪又趋低沉。
借古人之语,表达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念.充满乐观和希望
写作特色1
——欢乐
内心苦闷抑郁
——昂扬、明朗
——阴沉、低落,再度
陷入苦闷彷徨之中
——复又振起,表示了对美好前景的热忱希望和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重新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
“长风破浪”、
“济沧海”
“行路难……”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冰塞川”、“雪满山”
“金樽清酒”、“玉盘珍羞”
一、剧烈的情感起伏和急切的心理变化
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
?? 1.细节描写——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形象地揭示了英雄失意、抑郁悲愤的愁怀。
?? 2.比兴、象征手法——
“冰塞川”、“雪满山”以自然景象象征人世现象,以路途艰险比说世途艰难。
?? 3.用典——
?????? (1)吕尚和伊尹的传说抒发了诗人的抱负,表现对前景的希望与信念。
?????? (2) 南朝名将宗悫的典故,铸造出一个雄姿英发、勇往直前的壮士的形象。
写作特色2
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 一方面,长安两年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朝廷的黑暗和仕途的艰难,满怀悲愤,却又无可奈何,产生了进退失措、茫然无助的强烈痛苦,反复感叹:“行路难!行路难!”另一方面,积极用世的愿望,对自己才能的坚信不移及历史上一些贤人最终得到明主重用的事例,又使他对前途满怀希望,相信自己终会有乘风破浪之时,显示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前途的充分自信。
?? 全诗交织着现实与理想的深刻矛盾和失望与希望的复杂心情,充满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一种昂扬奋进之志。这既反映出当时现实对诗人的沉重压抑,也表现出诗人豪放不羁、自强不息的个性。
主旨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主旨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浪淘沙》、《浪淘沙》、《杨柳枝》、《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集有《刘宾客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回赠。
资料: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感叹遭际
辛酸怅惘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
意志坚强
襟怀豁达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无限悲痛怅惘之意。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用典
悲痛、怅惘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比喻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昂扬
辛酸愤懑、坚定乐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思想感情: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言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宋词简介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
作者简介:
资料: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上阕:问月
{
{
{
起笔突兀
心情矛盾
热爱生活
{
想象奇特
主旨句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下阕:问人
}
}
}
}
衔接上阕
转入抒情
胸襟博大
美好祝愿
1、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片:对月饮酒,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下片: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3、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之情。
4、月亮有那些美称和雅号?你还知道哪些咏月的名句。 说说“月亮”、“月光” 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玉兔、夜光、冰轮、玉蟾蜍、桂魂、桂宫、玉盘、嫦娥
诗中月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咏月
上阕:饮酒问月
下阕:难眠怀弟
---------追求美好生活
圆月
衬别离。
---------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乐观旷达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
喻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