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七十年代
20世纪初
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手工生产 机器生产
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工业
人力、畜力 蒸汽
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方式
生产动力
机器时代
工厂时代
蒸汽时代
【课程标准】
1.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事情要从1764年里的一天说起.英国兰开郡有个纺织工詹姆斯?哈格里夫斯,那天晚上他回家,开门后不小心一脚踢翻了他妻子珍妮正在使用的纺纱机,当时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赶快把纺纱机扶正.但是当他弯下腰来的时候,却突然愣住了,原来他看到那被踢倒的纺纱机还在转,只是原先横着的纱锭现在变成直立的了.他猛然想到:如果把几个纱锭都竖着排列,用一个纺轮带动,不就可以一下子纺出更多的纱了吗?
哈格里夫斯非常兴奋,马上试着干,第二天他就造出用一个纺轮带动八个竖直纱锭的新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1764年,制成了以他女儿珍妮命名的纺纱机,由于当年他没能申请到专利,因此只能自己生产“珍妮机”来赚钱.“珍妮机”不但效率高,而且纺出的纱质量也比较好,因此哈格里夫斯的生意不错,“珍妮机”也渐渐流传开来了.
一脚踢出的珍妮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
01
问题一:为什么是英国?
1、工业革命的背景
① 政治前提:英国率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知道为什么我这么优秀?
② 经济: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通过哪些方式?
殖民扩张、海外贸易
③ 市场:海外殖民地提供了广阔市场
1、工业革命的背景
材料一: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45年期间,海外掠得的财富分给政府的部分就有1200多万英镑。
—— 姚介厚,李鹏程《西欧文明》
殖民扩张为工业革命准备了什么
材料二:…….殖民主义扩张使得跨国界甚至跨洲际的贸易成为可 能,商品市场空前扩大,并逐渐演变为国际市场……
④ 技术:手工工场的经验积累为技术改革提供了条件
1、工业革命的背景
(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
——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1、工业革命的背景
⑤ 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
深层影响:
①推动城市化
②出现工人阶级
他国的劣势
荷兰
先天不足
法国
战乱不断
德国
四分五裂
美国
尚未独立
西、葡 封建统治
意大利
经济衰落
为什么“工业革命”会首先从英国开始?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1)政治前提: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政局稳定。
(2)资本:通过圈地运动、黑奴贸易、殖民扩张积累了资本
(3)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4)技术:手工工场积累的经验和生产技术的进步,17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5)市场: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导致需求的增长。
2、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
(1)原因:
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促使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
工业革命首先是在什么行业之中进行的?为什么?
开始行业:棉纺织业
开始的时间和标志:
1765年(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的发明
2、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
1733
“飞梭”
1765
珍妮纺纱机
1768
水力纺纱机
1779
骡机
1785
水力织布机
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2)主要成就
◎阿克莱特和水力纺纱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
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
——钱乘旦《英国通史》
1782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试制出“复动式蒸汽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
1702年纽科门蒸汽机
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2)主要成就
瓦特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的动力机。
不受时空限制,只要有原料就可以开工,效率高。
优点: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使人类社会进入了
“蒸汽时代”
(2)主要成就
19世纪初,汽船、火车相继问世。
[英]史蒂芬孙 火车
[美]富尔顿 汽船
(2)主要成就
工业繁盛的英国曼彻斯特
蒸汽时代的英国矿山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3)完成
2、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
(4)扩展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英 国
美 国
欧 洲
第二次工业革命
02
①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
②经济条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③科技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蒸汽机的吼声使欧、北美、亚三大洲发生变革,以改革或革命的方式建立了强有力的政权,劳动力被大量解放出来;蒸汽机造就大量财富,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原料、市场均来自遥远的地区;蒸汽机激发了人的需求,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摘自王世德《世界近代史》
1、背景
④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其奠定了基础
电力
内燃机
化工
旧产业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
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 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旧产业部门通过新技术焕发出新活力
2、表现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
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汽车
1903年莱特兄弟飞机试飞成功
1877年爱迪生发明电灯
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果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
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特点?
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部分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其中美国、德国最为突出。
新旧产业迅速发展,以重工业为主导
石油开采业
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电力的广泛应用,
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
进一步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工业革命的影响
03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指数
9
13
20
26
41
59
世界工业增长指数
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为办此博览会英国专门花了22周时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属建成的大厦——“水晶宫”。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
——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
(一)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大发展;工业成为社会经济的先导;各国经济空前繁荣
19世纪英国纺织工厂
克虏伯钢铁厂垄断大企业
工厂制度的发展,科学化的管理受到重视;
(二)生产组织形式
流水线生产
手工工场
机器工厂
出现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
1. 概念: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
漫画《参议院的老板们》1890年 美国 约瑟夫·克普勒
2. 实质:(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洛克菲勒家族1863年在克利夫兰开办炼油厂,1870年以该厂为基础,扩大组成美孚石油公司,又很快垄断了美国的石油工业,1974年资产总额增达3305亿美元,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有16家,其中有8家属于洛克菲勒财团。
美孚石油公司疯狂并购其他公司(漫画)
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宪章运动
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三)阶级结构
1832年议会改革: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
工业资产阶级实力增强,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17世纪中—19世纪中英国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较
材料 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活改善;体育与文化发展;女性地位提高;人口增长;价值观念的转变……
《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四)社会生活
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
到18世纪,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宗教信仰被怀疑。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就有小偷1万余人,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到19世纪末, 每一个大城市都有一个或几个挤满了工人的贫民窟,仅在伦敦万人聚居的贫民窟就有20个以上。”
由于尚未建立垃圾清扫制度,垃圾粪便在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严重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
——李明超《工业化时期英国的城市社会问题及初步治理》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
(五)社会问题
题为“沉默的强盗”。画面为象征死亡的骷髅在泰晤士河上游荡。
画中把伦敦雾描绘成了紫红色,伦敦人对此颇感不解。但人们观察后发现,工厂烟囱中喷出带有火星的烟雾在阳光映射下的确是紫红色的。
《伦敦国会大厦》莫奈
改变世界面貌,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 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天津怡和洋行旧址
(六)世界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德国崛起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亚非拉国家或地区在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同时,逐渐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全球航路的开辟
殖民扩张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英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逐步扩展
世界市场雏形初现
开始交融
殖民掠夺
武力侵略商品输出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中国
1.无尽的屈辱与苦难
2.艰难的探索与转型
工业革命冲击下的中国
18世纪中国为什么没能发生工业革命?
政治
对外
文化
经济
英国
中
国
工场手工业时期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对比(15-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重商主义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解放
殖民扩张
封建君主制
自然经济主体资本主义萌芽缓慢重农抑商
文化专制早期启蒙思想
开发转为
闭关锁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社会生活
政治
思想
阶级
经济
两次鸦片战争、双半社会;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西学器物层面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的近代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政治
思想
经济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设厂自救”“实业救国”,出现民族工业的第一个高潮。
救亡图存运动高涨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
反思:在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第二次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过程中,中国社会的状况如何?有何启示?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闭关锁国,爆发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重。
主动融入世界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坚持科技创新。
1.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政治是影响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
2.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C
3.据记载,19世纪末欧美许多国家的大学教育不再像18、19世纪那样以培养法官、律师和医生等为主,而转向具有功利与实用价值的工科,并且工科院校的数量急剧增加,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实验需要大量工科知识人才
B.为了适应新兴工业发展的需要
C.社会上人文知识的人才储备过剩
D.资本家控制了国家的大学教育
B
谢谢观看!
2021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