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读几时几分
教学内容
冀教2011课标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83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与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钟表,能5分5分地数出钟面上的时刻,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教学难点
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教学方法
重点了解学生对事情发生时间的描述是否正确,然后鼓励学生把图中六件事情串起来,讲成故事,最后再总结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
课前准备
课件,钟表模型每人一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解决新知
1.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
学生大胆猜想:闹钟,手表,挂钟……
师:猜的真准!这是聪聪小朋友家里的闹钟。你认得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5,就是5时。
师:当分针指向12,这就是整时。
时钟会告诉我们时间,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大家要想珍惜时间,首先得学会认识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环节,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出示主题团:聪聪的快乐星期天。
提问:图中这些钟面上的时刻还是整时吗?
生:分针没有指12,不是整时。
师:像这样的,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我们用“几时几分”来表达。它所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某一特定位置的时候。(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读几时几分”。
(板书课题:认读几时几分)
【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进一步观察,从而进入新知的学习。】
观察探究,解决疑难
先观察钟面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时针分针。12个数,每相邻两数间有一大格,一共有12个大格。一大格里有5小格。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多少分?
生:5分。
师:你会接着数吗?
学生跟随课件上的提示完成。数完后发现: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
【设计意图:通过数大格和小格,加强了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使学生对钟面的认识更完整,更深刻。】
画面切回主题图“快乐星期天”
对钟面有了全面的认识之后,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怎样认钟面上的时刻。
全班同学分为6组,每组讨论一个钟面。把你想到的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思考,产生不同的想法,在讨论中通过对比、辨析,突破重点。】
出示第1张主题图。
你能说说图中的故事吗?
你认识这个时刻吗?
生1:我先看时针经过9,就是9时多,再看分针走了10小格,就是10分针。合起来是9时10分。
生2:我认分钟数更快——分针走了2大格,就是2个五分,是10分钟。
生3:我还想到5的乘法口诀,分针指向2,就想二五一十。
师板书:9时10分。
这是它的文字表示法,还有一种电子表示法
9:10
.
【设计意图:理解和认读几时几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让学生发现这一规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操作、探究、思考、发现。】
出示主题图2、3、4,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图中的时刻,并和图中的故事串联成一句话。
(板书:9时20分,9时25分,9时30分)
出示主题图5。谁能认出这个时刻?
生1:我先看时针经过10,就是10时多,再看分针指向9,就是45分。合起来是10时45分。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时针经过9,接近10,并没有经过10.。应该是9时45分。
(板书:9时45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进一步在对比中深化认识。】
出示主题图6,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聪聪几时几分在做什么。
(板书:10时30分)
我们一边讲聪聪的故事,一边学会了认读几时几分,谁把自己的好方法分享给大家?
学生讨论、发言。
师小结:观察钟面认时刻,先看时针,再看分针。时针经过数几,就是几时;分针走了几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是几时几分。
游戏巩固,合作探究
聪聪回家后,家里来了客人——熊大熊二,它们有几个难题想请聪聪和小朋友们帮忙。
1.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填空)
2.拨钟面:
7时15分
11时30分
5时45分
过一会儿是几时几分?
全课小结,知识升华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和反思,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珍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每一分钟,从小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板书设计
认读几时几分
9时10分
9时20分
9时25分
9:10
9:20
9:25
9时30分(9时半)
9时45分
10时30分(10时半)
9:30
9:45
10:30
教学反思
新授设计贴近生活。
在新授中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认识的整时入手,引出几时几分,很自然地解决了认读几时几分的方法。
练习形式多样。
从写时刻到拨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同学们能非常投入地开展练习。
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中发展。
在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前提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教学,采用同桌学习,小组交流的形式,注意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沉浸在探索的乐趣中,思维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