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环三能学习卡 科目:历史 主备教师: 时间: 月 日 
学习课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应用与拓展 【基础应用】 
1.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以下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 
 A.大动荡和大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3.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澶渊之盟( )A.维持了宋辽间的长久和平 B.实现了送辽双方的完全平等 
C.直接导致南方经济的繁荣 D.使北宋军事力量完全瓦解 
4.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剧,其中唱道“众位卿家,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这句曲词中的“寡人”指的是( ) 
A.唐太宗 B.宋太祖 C.宋太宗 D.宋真宗 
5.北宋与辽、西夏即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综合应用】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_____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 
的;北宋军民的抗辽、西夏斗争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 
学习目标 了解契丹与党项族的兴起、辽和西夏建立的史实;掌握辽和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阅 
读 
与 
交 
流 
 【阅读内容】【基础问题】 
政权 
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大事件 
辽 
______占领燕云十六州 
①战:辽宋间战争不断,如: 澶州之战(___胜,__败) 
②和:“__________” 
北宋 
“杯酒释兵权” 
辽与北宋战和(如上)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如下) 
西夏 
_____屡胜,___屡败 
(双方损失很大) 
______与 ______和谈 
( 西夏____向北宋称____, 
宋给西夏______ ) 
1.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2.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战、和是民族交融的方式,_____为主流。 
北宋、西夏、辽之间的关系是民族政权并立。 
 
 
 
探 
究 
与 
点 
拨 
 【核心问题】【核心知识】 
料一: 规定双方为兄弟国家,宋每年向辽纳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 
材料二 :西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节日再另行赏赐。 
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和约签订时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西夏的国王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 
议和给边境人民带来了和平,但是,沉重的岁币也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你如何看? 
答:议和对宋而言是______,加重了宋朝人民的______; 
但是从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它结束了战争,带来了长期的_____稳定的局面,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史实:边境地区的互市场所--榷场) 
一向以正统自居的宋朝统治者,为什么会甘心低头,给别人如此丰厚的岁币呢? 
答:宋朝统治者害怕战争危及 ,贪图苟安,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