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 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选择适当的量具去量实物,并能用量数来表达物体的长度。 
2、认识厘米(cm),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能正确使用厘米尺度量实物。 
(二)过程与方法: 
1. 经历用“身体上的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并初步认识度量工具尺。 
2.通过测量等实践体验活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态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愉悦和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直尺去度量物体的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准备:课件 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师:春暖花开,小朋友们去森林公园春游,小胖和小丁丁发现了两棵大树,他们想知道这两棵大树哪棵更粗些,可是又没有带测量工具,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师:确实我们可以利用两臂平伸环抱大树的方法来测量哪棵树更粗一些。其实我们身上还有一些部位也可以帮助我们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度量。 
2出示课题 
二、学习用拃、脚底、脚步等方法来度量 
1.猜猜看,我们身上的哪些部位也可以作为度量的工具?老师来介绍几种。 
媒体演示:脚底可以直接作为一种度量的工具,脚后跟到脚尖的距离就是1个脚底的长度。 
打开大拇指和食指,我们把这段距离用拃来表示。 
前脚跟到后脚跟之间的距离用脚步来表示。 
板书:脚底 拃 脚步 
2. 如果老师想知道教室的宽,你觉得用哪种方法度量最合适?(脚步) 
 请一个学生走一走,说一说教室的宽大约是几步。 
师:这是讲台的长,你们课桌的长在哪里呢?用手摸摸看。我想知道课桌的长是多少,用那种方法合适呢?(拃)请大家用拃量一量。 
师:在度量时如果1拃不到,或超过一点,就可以称为大约1拃。那么像刚才这样x拃多一点就可以怎么说?(大约x拃)集体说。 
质疑:我们一起用“拃”“脚步”“脚底”来量的同一物体长,量出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每个人的一拃,一脚步,一脚底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所以测量出的结果就不同,由于没有统一的测量标准这样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于是聪明的人类发明了尺,尺是标准的度量工具,它能帮助我们准确的度量。 
板书:尺 
三、认识工具尺和长度单位 
1.请小朋友介绍各种尺 
2.观察尺上有些什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数字、刻度、cm、 
师:拿出自己的尺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尺上的0表示起点。一格一格的距离相等。cm表示厘米。厘米是长度单位)板书:1厘米=1cm 
 师: 0~1之间的这段距离就是1厘米。 
那么1~2呢?3-4?8-9?12-13? 
师:在我们的文具尺和老师的这把尺上每2个相邻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你能在尺上找到1厘米吗?说一说 
3.媒体出示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有1厘米。问:你能看懂这幅图吗?自己量一下是不是。找一找身边哪些用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4. 从数字0到数字2呢?为什么是两厘米?(有两格,或两个1厘米)0到6呢?0到10呢? 
四、用尺度量 
师:刚才我们用拃,脚步,脚底测量了课桌,教室,讲台的长。现在用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你会吗? 
1. 用尺尝试度量 
师:拿出彩条,请你动手量一量。 
2.老师看到有几种不同的量法。 
辨错:(多媒体出示①斜着量②正确③没有对准0) 
3.媒体演示正确的方法。要把物体的一端对准0,另一端到几就是几厘米。 
4.师生共同测量彩条 
5.练习: 
1、看图填数 
肥皂长( )厘米 勺子长( )厘米 梳子长( )厘米 
重点分析梳子。 
2. 实践操作 
度量1拃、数学书的长。 
 探究归纳测量方法 
度量数学书的长。 
 有问题吗?(尺不够长) 
 怎么办?同桌讨论。(①两人合作 ②分次度量,最后相加。出示ppt) 
 再次度量。(26厘米) 
五、总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六 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想办法量一量教室的长和宽。 
板书设计 度量 
脚步 脚底 拃 尺 
 1厘米=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