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资料的保存》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资料的保存》是八年级,第二章《网络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的第三节《整理与“丝绸之路”有关的各种资源》的内容。这一章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问题,需要利用信息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引出获取信息的必然性,要求学生在解决实际任务和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和思考,确定信息需求,了解信息来源,知道怎样依据自己的信息需求来确定信息来源,获取信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因特网上获得信息的方法。
本节课是本节内容的第二个课时,这节课是将通过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搜索到的网络信息资源存储到本地机器,即获取并保存信息的过程。这节课操作性强,提高了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源搜索能力,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搜索、下载的过程中,音乐、图片又给了他们美的熏陶。
二、学生分析
按照一般的教学进度,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了解了信息的不同来源,能根据信息需求来确定信息来源,并且已经掌握了在因特网上进行信息检索的方法,能够利用信息检索方法浏览、查询到所需信息。但是不同学生的信息素养必然存在差异,个别同学对本课的绝大部分知识都已掌握,大多数同学对本课知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少量同学知之甚少。在存在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如何让每位同学都有收获,都能得到提升是关键。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针对各个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目标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看重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重点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这个基础工具,培养学生利用这个工具进行其他学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复制网页文字内容,并粘贴保存在相应文档中的方法。
掌握保存网页图片的方法。
掌握将整个网页保存在合适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尝试简单的文字、图片下载。
分组合作,尝试不同的网页保存方式。
团结合作,分享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的上网习惯,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网络信息资源的下载、保存方法。
2、难点:网络信息资源下载的技巧。
七、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本课。
2.教师演示在网络上搜索“丝绸之路”资料,并打开相应的百度百科页面的过程。
3.教师演示复制页面文字内容,然后打开WORD进行粘贴操作,并将文档保存到合适位置的全过程。
4.教师演示用“右键另存为的”方式保存页面图片内容到“图片”文件夹的过程。
5.教师演示用“文件—另存为”的方式保存整个页面到“网页”文件夹的过程。
6.学生练习教师的演示内容,并请少数几名同学做全班演示。
7.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对学生提出期望。
八、课后反思:
学生信息技术的提升需要大量的练习,信息技术课应该以学生练习为主,而教师的演示过程应该尽量简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随机问题的解决中去。